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上一章“为政”,是以治理国家为例来定义“政”,易使人把“政”局限于国家层面上。其实“政”是一个特别宽泛的概念,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为了从更宽泛的层面定义“政”,本章再以《诗经》引申之。
“诗三百”
这是孔子的话,据说孔子晚年删定《诗》、《书》,才把《诗经》定为三百篇,在此之前篇数更多些。即使孔子对《诗经》作了删减,删去的诗篇也不一定是一般人认为的不合儒家思想的作品,因为孔子之前,周朝“礼乐”尚未崩坏,而依周朝之“礼”,不合道德的诗是不会被编入《诗经》的。至于《诗经》中一些讽刺执政者的诗,更是符合《诗经》主旨,因为《诗经》作为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本质上就是“传道”的载体,讽刺执政者的不“道”行为,正是警示执政者。在《书经》中,执政者用以自警、自励的话比比皆是,这都源于中国传统的“道”的思想。说“道”,解“道”,一直都是《诗经》传播的意义,孔子删定《诗经》,也不过是使其更适合时代的需要。无论“诗三百”还是“诗三千”,都是在明确两个认识:一是《诗经》内容涵盖社会各个层面,二是《诗经》所有内容都“合道”,都可用于“学”。
“一言以蔽之”
即“以一言蔽之”,用一句话概括《诗经》思想的意思。这“一言”即下面的“思无邪”,“蔽之”即全部涵盖,无遗露。《诗经》中没有任何一句话不符合此“一言”(思无邪)的要求。
“思无邪”
“思”即思想、主义的意思。起心动念都是思想。“邪”即“不正”,“反正”为邪,“无邪”即“正”。本章之所以采用否定句式“思无邪”而不用肯定句式“思正”,是因为“无邪”使思的范围更准确,“无邪”必为“正”,而“正”不一定全为“无邪”,有可能在某方面“正”的同时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邪”。而“无邪”就是“无邪”,此方面“无邪”,其他方面也“无邪”。故只可说“思无邪”,而不能说“思正”。
从“学”的角度讲,“邪”即“不合道”。“无邪”即“无不合道”。“思无邪”一方面指《诗经》本身思想正确,无不符合“道”的要求,另一方面指《诗经》用以教导人的动机目的端正,无不为的是使人思想纯正,与“道”一致。从本篇“为政”宗旨上讲,“政”就是“思无邪”,“思无邪”就是“政”的又一个定义。与上一章合起来,“政”的定义就是:“居其所,思无邪”。
“居其所”指代人的外部行为时时处处与“道”相合,“思无邪”指代人的内心思想时时处处与“道”相合。内外都与“道”相合,才能称之为“有道”,才可以“为政”。从“学”的修养上看,因为“不合道”,所以才要“修道”,修道即“就有道”,故“为政”又是“就有道而正”的意思。对一个“好学”之人来说,“为政”就是“好学”,“就有道而正”就是“为政”的“思无邪”,“敏于事而慎于言”则是“为政”的“居其所”。
对一个“为政”之人,看其“居其所”要从其做事说话与社会要求是否相符上去看,看其“思无邪”要从其做事说话与“道”是否相符上去看。总起来说,辨析一个人是否“居其所、思无邪”,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看。一是看其言行与人之“道”是符相符,二是看其言行与社会之“礼”是否相符,三是看其言行与内心之“无私”是否相符。从根本上说,“为政”最终还是要取决于“思无邪”。
- 上一篇:十年一觉扬州梦_忆扬州的古诗
- 下一篇:十年寒窗无人问,下一句是什么_十年寒窗无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