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沈复的妻子陈芸,也就是芸娘,林语堂曾在文章中赞她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读过《浮生六记》的人,大概都会同意林语堂的这句话。
然而,这样一名兰心蕙质、美丽、有趣的女子,却只活了41岁,死于贫病交加。
为什么会这样惨?读者在扼腕叹息之余,难免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首先,做丈夫的沈复老是赋闲在家,没有赚到足够的钱养家糊口,导致了这个家庭的贫困。
其次,陈芸年轻时就身体怯弱,素有血疾,后来因种种家务琐事导致病情复发并加重。
然而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沈复、陈芸夫妇与沈家大家庭失和,被逐出家门。不然的话,芸娘的结局不至于如此凄凉。
沈复在《坎坷记愁》中总结他的人生遭际时,是这样写的:“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余则非也。多情重诺,爽直不羁,转因之为累。况吾父稼夫公,慷慨豪侠,急人之难,成人之事,嫁人之女,抚人之儿,指不胜屈,挥金如土,多为他人。余夫妇居家,偶有需用,不免典质。始则移东补西,继则左支右绌。谚云‘处家人情,非钱不行。’先起小人之议,渐招同室之讥。‘女子无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
要逐字逐句解释这番话,得把《浮生六记》全文大致复述一遍了。可在我看来,沈复的坎坷遭际与他的这番自我总结虽能对上,还是少了点什么。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谈最后两句话。
先起小人之议,渐招同室之讥。“女子无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
这里的女子,所指的断不是沈复的妻子陈芸,而是指的他的弟媳妇。
小人指的是弟媳妇吗?
先看第一句:先起小人之议,渐招同室之讥。
这句话可以对应上芸娘第一次失去婆婆欢心的往事。
沈复的父亲长期在外做幕僚,因陈芸略识字,便让大儿媳妇代婆婆写家书。我们知道,芸娘跟婆婆是亲戚关系,是沈复舅舅的亲戚之女,她跟婆婆的关系较为亲密,是合情合理的,反之,则可推断是哪里出了问题。
恰好是在陈芸代笔之后,她就失去了婆婆的欢心。
沈母发现,自从陈芸代笔写家书之后,家里就不太平,于是婆婆怀疑大儿媳妇代笔写信时表述不当(胡说八道),就不让她继续代笔了。
“后家庭偶有闲言,吾母疑其述事不当,乃不令代笔。”
这件事发生在沈复、芸娘结婚五年时,当时沈复的弟弟已经娶妻,弟媳妇是王虚舟先生的孙女。
虽然无从考证这位王虚舟先生是什么人,但从沈家的情况和沈复对弟妹的祖父的尊称中可以判断,这位弟媳妇应该出生于书香门第,至少是识字的。
也就是说,这是弟媳妇为了代写家书一事,在婆婆面前跟嫂嫂争宠?或者干脆只是出于好胜心而挑拨离间?
女子无才便是德,弟媳妇何处失德?
《浮生六记》中提到弟弟的时候不多,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沈弟的人品有问题,沈复和弟弟关系很差,兄弟阋墙,几无往来。
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弟弟结婚时,沈复和芸娘被迫从对着沧浪亭的住所搬走,新居环境和条件都远不如旧居。
而后来沈复夫妇被逐出家门,沈家的产业毫无疑问都被弟弟给霸占了。
在《坎坷记愁》中,沈复写到父亲去世时他来不及奔丧,还是接到女儿青君的书信,他才匆忙返家。结果在他痛哭之际,母亲怪他既然现在知道哭,为什么不知道早点回来。
这说明沈母是通知过他回家的,当时的情况,受命写信通知沈复的人,可能是沈复的弟妹,也可能是沈复的弟弟,不管是谁,反正沈复没有接到信。
沈复把情况讲明后,沈母不做声了。“吾母目余弟妇,遂默然。”
这句话,通过沈母的表情和反应,将沈复没有接到那封信的原因推到了弟妹的身上。
其实也有可能是沈复的弟弟捣的鬼,沈母维护小儿子,替他遮掩,也不是没有可能。
为什么要拦着沈复回家奔丧?当然是防着他争夺家产!
沈复对弟妹的评价极低,将家庭不和、兄弟阋墙的原因,将妻子芸娘与婆婆不和的原因,怪到弟媳妇身上,也为他一生坎坷、芸娘早逝多找了个原因。
倘若不是弟媳妇挑拨、捣鬼,芸娘和他不至于屡遭父母厌恶,几次被逐出家门,寄居他处,颠沛流离,处境堪忧。
造成这些的缘故,皆因弟媳妇作梗?
我们细读全书,就会发现造成沈复坎坷命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弟弟不仁,弟媳妇失德,只能算是其中一个小原因。
沈复对待幕僚工作不积极、不喜欢、不上心,不是做不了多久就辞职,就是因小事而离开,导致他事业无成,赚钱乏力,无法养家。这才是他一生坎坷的最重要因素。
此外,他在该为妻子出头说话时唯唯诺诺,不敢直言,遇到麻烦时不懂得果断处理,也是他为人处世、为人夫、为人子的失败。
阅读《浮生六记》,读者会发现,虽然沈复从小过继给了沈父的堂兄,但父亲对他的培养还是很上心的。他小时候,母亲对他的要求也是百依百顺,这一点,从他想娶芸娘,母亲立刻为他求亲即可看出来。
但是,我们还是会发现,或者说,我们会猜测,沈复的父母是不是更偏心他的弟弟一些呢?
沈父这边不大看得出来,但沈母这边,情况则很可疑。
《浮生六记》虽然是一本笔记,但我相信, 沈复会下意识地替至亲遮掩,而将那些难堪、尴尬的鸡毛蒜皮,推到与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弟媳妇身上。
我们同情沈复的遭遇,更为芸娘的命运叹惋不已,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掩卷思考:一个人要如何处世,如何努力,才不至于不怪命运不公,不将遭际坎坷怪到他人的身上呢?
- 上一篇:宋玉的神女赋的翻译和赏析_宋玉 秋赋
- 下一篇:芍药起什么药效作用_芍药药用功效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浮生六记沈复简介_沈复浮生六记哪六记
清代沈复的妻子陈芸,也就是芸娘,林语堂曾在文章中赞她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读过《浮生六记》的人,大概都会同意林语堂的这句话。 然而,这样一名兰心蕙质、美丽、有趣的女
-
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是哪个朝代的人_浮生六记在线阅读 沈复
初读沈复浮生六记,对沈复文采五体投地,然总觉其生活放荡,其妻芸娘似有推波助澜之意,百思不得其解。体会有三,与君共议。 一、行文无造作,无岸然道学,随心所欲、行云流水乃至无
-
浮生六记的作者是沈复写给谁的作品_浮生六记沈复是个什么样的人
沈复,《浮生六记》作者,清代文学家。其妻陈芸,沈复自谓能娶到这样的女子真是人生莫大的福分,为此甚至发出“老天待我至为厚矣”的感慨,可见沈复对妻子感情至深。夫妻两人青梅竹
-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是否消极_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沈复其人,出身于“衣冠之家”,但后来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一生无成,寂寂无闻。唯有一部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名垂青史。文中直率地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至诚至
-
沈复是一个怎样的人_沈从文是散文家吗
清代散文家沈复生平事迹,多见于其晚年所创作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之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说沈复出生幕僚之家,家境普通,早年曾随父前往浙江绍兴求学,虽薄有才名,却一声没有
-
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是哪个朝代的人_浮生六记沈复经典语录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沈复的《浮生六记》,说的是六记,实际上是不完整的,只有四篇。 读了这本书的人,必定会喜欢芸娘这样的一位女子。但对于作者沈复,不同的人确有不同的看法。那
-
浮生六记沈复纳妾了吗_浮生六记沈复讲的是什么
图/半帘烟柳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当年看到这本书时,就想到了这句。是了,人生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沈复和芸娘之间的恩爱很令人羡慕,但磨难也不见少,而他在最后也只能用笔下的
-
沈复浮生六记名句_沈复《浮生六记》翻译
有人说,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爱情;也有人说,沈复娶了天下第一可爱女人;但我却觉得,他们的爱情,更多的是一种不圆满,而正因为这种不圆满,所以情深至斯,令人唏嘘不已。 初读《浮生
-
浮生六记沈复经典语录_浮生六记在线阅读 沈复
《影梅庵忆语》与《浮生六记》都是古文中经典的悼亡佳作, 其间 的缠绵悱恻、痴语深情往往令人心生向往,而后的各自凋零、生离死别又叫人不忍卒读。 但笔者读过以后,说实话,要是向
-
沈复浮生六记哪六记_浮生六记沈复全文翻译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籍是本人看过后印象比较深刻,也非常喜欢的一本书。 与其说羡慕沈复和妻子陈芸(也称芸娘)的感情,倒不如说羡慕他们二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虽然说芸娘只活了30多年
-
浮生六记为什么只有4篇译文_浮生六记名句解析
01 今天是周日,分享一本曾经非常打动我的书,叫 《浮生六记》 ,这本书只有四万字,作者是清代的沈复,在年仅41岁的妻子去世后,他有感于‘事如春梦了无痕’, 为怀念妻子陈芸,同时也
-
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_事如春梦了无痕 苟不记之笔墨
当一个人忽略你时,不要伤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都不可能一直陪你。不要对一个人太好,因为你终会发现,这样时间久了,那个人是会习惯的,然后把你做的一切看作是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