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命的信仰源于古时人们的天体崇拜。司命在周代为文昌宫宫星,是周人所祭天神之一。文昌星是主宰功名利禄的神。在周代的祭祀中,司命神有着很高的地位,焚烧作为祭品的牲畜——“燔柴”,是上古最隆重的祭礼。
芈月传剧中,楚国的少司命祭祀也是有很高规格,祭礼也很讲究。
钟鼓乐器,歌舞具是高规格的流程。剧中也体现了其歌、舞、乐等。先秦时期,司命神已列为国家祭典。
《礼记・祭法》曰:“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适士立两祀,曰门,曰行。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周代的“七祀”,所祭的都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神鬼,而将司命列为七祀之首,说明司命神的地位很高,人们对其非常重视。
《汉书・郊祀志》曰:“神君最贵者为太一,其佐曰太禁、司命之属。即神君里面地位最为尊贵的是太一,司命神作为太一神的辅佐被纳入国家祭典。在民间信仰诸神中,以司命影响最大。这主要是因为司命所担负的职能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死寿夭。春秋时代,司命的神性已明确为督察人命。《五经异义》云:“司命,主督察人命也。”
司命神有大小之分,其职能也各不相同。《楚辞・九歌》中记有大司命、少司命两个神祗。
芈月传中,人物主要说的,也就是少司命。楚辞中有提及大司命、少司命。芈月传中,小芈月被认为是霸星,楚王见是女婴,大怒,让其自生自灭,将她置于水中,任流之。但是,在少司命像旁侥幸落于荷叶之上,被其母救回,楚人认为是少司命显灵。
才有后来的小芈月
《楚辞・九歌・大司命》云:“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史记・扁鹊列传》也记:“扁鹊曰:‘疾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可见,大司命是主人寿夭生死之神。
《楚辞・九歌・少司命》曰:“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即,少司命主人子嗣有无之神。此外,少司命主人灾祥祸福。清戴震《屈原赋注》:“大司命主管寿夭,少司命主管灾祥。”
剧中,芈月中毒后能否保命,楚人认为也是有少司命决断。
少司命之所以名为少司命,是因其所主司的人多为稚子婴儿,是为年少之意。王夫之在《楚辞
通释》中说:“大司命统司人之生死,而少司命则司人子嗣之有无,以其所司者婴稚,故曰少。大则统摄之辞也。
司命之神一直都被信仰,先秦以来,盛行不衰。
但是其地位渐渐下降,至汉代,虽然人们普遍信仰司命,也可木刻其像,随身携带,但是已由国家层面的供奉祭祀,渐渐流行于民间。汉代以后,因灶神与其职能渐趋重合、一致,所以司命中被其他神祗替代。
文章资料来源为济南大学贾艳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