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古典武侠小说,必然是要论及到武侠文化。
中国的武侠文化与中国的历史般具有着“渊源流长”的特性,冷兵器时代的人们,以武力而闻名,以侠义而著世。
“武”、“侠”概念的提出,最早来源于战国时代末期韩国王室成员连秦始皇都视其为偶像的法家著名代表人物韩非的《五蠹》。
在这部知名著作中,韩非提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大致意思是说,文人用知识干预法制,侠客用暴力干扰法律。
他所认为的“侠”,只是会用“武”的社会不安定分子,是维护稳定的不良因素,并不是什么光彩的“职业”。
然而,快意恩仇的侠客们常常以“犯禁”为能事,当然是不会被韩非的话束缚,倒是韩非口中的“乱法”文人,之于侠客的行为尤为热衷,郑重其事地或是以传记形式或是以戏说方式或是以杂记模式记录下来,这也就有了中国式样的古典武侠文学。
这些著作,有些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有些可能知名度不高,有些本来并不是以武侠分类,但它们对后世武侠小说家的影响可谓深远,正是这些著作构建起了中国武侠文化的框架。
一、《刺客列传》、《游侠列传》
一提起武侠文化的源头,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所做的《史记》中的两个知名篇章《刺客列传》、《游侠列传》。
《刺客列传》分别讲述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的行刺故事,其中荆轲刺秦的故事讲得最为详细,占去了全部章节的五分之三,五人以其行为所传达的是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精神。
《游侠列传》则讲的是汉时期的知名侠客朱家、剧孟和郭解的事情,提及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的摡念,涉及到的是“其言必信,其行必果”的侠客准则。
司马迁的文笔实在是太好了,又有自己真实的“激愤”之情代入,这些纸上的刺客、游侠全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从而成为后世人所向往的英雄人物。
与之相反的,班固在《汉书》中,也写有《游侠传》篇章,但大多是以贬低的词汇来进行描绘,封建正统的拥护者自然是有着另一番的说词,而“高大上”的绝对正确自然也是不能引起普通大众共鸣的。
二、《搜神记》
魏晋、六朝志怪小说是武侠文学的又一个源头,与《史记》的写实性有所不同,这一时期的著作偏向于“神秘性”,天马行空的不着边际,是其主流时尚。
先秦时期著作大多讲的是风度翩翩的神仙流,魏晋时期则演变成了鬼怪之不可描述,其中之大成者,就是《搜神记》。
东晋史学家干宝所著的《搜神记》,原始版本已经找寻不到,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后人编缉的。
书中所记述的大多是鬼怪故事,也有涉及到民间传说、上古神话等,每个故事的篇幅很短,但很有料,很能勾动人的猎奇心理以及对未知事物的探索。
《搜神记》外,还有《搜神后记》、《列异传》、《博物志》、《神仙传》、《拾遗记》等著作,也很是能吸引看瓜群众的眼球。
这些著作对后世武侠小说影响最大的是,其中有关于仙法秘术、灵丹妙药以及神兵利刃的描写,成为后世武侠小说吸引读者的大噱头。
三、《虬髯客传》
由于前面的基础打得好,来到唐时期,武侠小说有了“小荷才露尖尖头”的时机,具体表现的外在后世人称之为“唐传奇”。
在大家的认知中,“传奇”是唐时代文言小说的总称呼,“传奇”的命名出自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的乱世背景,让人们十分渴望救世英雄的出现,反映到文学上就是各种以侠客为主角的武侠小说不断出现,因为是描述侠客的各种“行侠仗义”事件,后人又把唐传奇中的这个大类,称做为“豪侠小说”,这已经接近于我们现在对武侠小说的称谓了。
晚唐时期相传为杜光庭所著的《虬髯客传》被后来的新派武侠小说大家金庸称之为“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是这些小说中比较知名的一部。
《虬髯客传》讲述的是“风尘三侠”虬髯、李靖及红拂女的故事,大致就是隋朝末年李靖前往长安谒见杨素,见到红拂女一见倾心,就私奔了,两人途中遇到了侠士虬髯,之后三人组团来到太原见到了李世民。虬髯自知不能与李世民抗衡,放弃争夺天下的野心,将家财全部资助给李靖,让其辅助李世民开创天下。后来虬髯率海船出海入扶余国成就了一番事业。
其实,从时间线上来看,袁郊所撰的《甘泽谣》中的名篇《红线》更应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具备后来武侠小说的各种要素,情节构思上也颇为精彩。
另外地,裴铏所著的《传奇》中的两个名篇
《聂隐娘》、《昆仑奴》也是很有看头,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其他,诸如皇甫氏《义侠》、段成式《僧侠》、薛调《无双传》、蒋防《霍小玉传》、李公佐《谢小娥传》、薛用弱《贾人妻》、康骈《潘将军》,都可以说是唐传奇中的知名篇章,只是影响力和传播度没有前面所说的高。
值得注意的,唐传奇中的“侠”与后来武侠小说中的侠是有区别的,有些甚至不能称作为侠,而倒似反派人物,但这些著作中所具备的有关于剑术、仙法等素材以及以历史为主干融入虚构人物的作法,大都为后来的武侠小说仿效。
四、《水浒传》
宋元时期,武侠小说并没有多少长进,反倒是有衰落迹象。其最大的贡献是话本的传播,让小说中的语言更为大众化,促成了小说从“文言”向“白话”演进,由“雅”变为“俗。”
其中可以一观的,也就只有洪迈《夷坚志》中的《郭伦观灯》、《解洵娶妇》,孙光宪的《荆十三娘》、吴淑的《洪州书生》等……
文言武侠经历了宋元时期的衰弱,到明时期则转化为白话的侠义小说。
《水浒传》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长篇章回体侠义小说,对后世武侠小说的各种写法有着深刻的影响。
比如说人物的绰号、豪杰们的结拜之义、闯荡江湖的模式、专与政府恶势力为敌、行侠仗义的精神,都是后世武侠小说不可或缺的构成内容。
另外,不可不提地,那位写出了《三国演义》的大名鼎鼎的罗贯中所著的《三遂平妖传》,也是可以做为武侠小说的一个分枝剑侠小说来解读,该书对后来的极具神话性质的剑侠、仙侠小说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五、《七侠五义》
清代小说发展到了顶盛时期,各种类型的小说层出不穷,武侠小说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
其中极具知名度的,有讲儿女情长的《儿女英雄传》、讲剑侠的《绿野仙踪》、讲历史的《说唐》、讲公案的《七侠五义》。
《儿女英雄传》讲述的是侠女十三妹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的故事,写情很是生动,给先前以刚硬为主的武侠注入了一股柔情,这也是后世武侠小说极力模仿的对象。
《绿野仙踪》讲的是主角冷于冰的成仙经历,剑侠小说中的大著作,难得的将剑侠、人物世情、历史融汇在一起,文笔也是十分出彩,只是个别篇章有些“少儿不宜”,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应是其中开山立派的说法。
《说唐》讲的是隋末唐初的那段史实以“演义”的虚构方式,虽然说有点类似于好莱坞流水线上生产的爆米花大片,艺术气质不够,但不带脑子看时还是很过瘾。书中所提及的隋唐英雄排名,对后世武侠小说中已经用滥的各大排行榜写作还是影响深远的。
而到了清代中期出现的《七侠五义》则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公案小说的顶礼膜拜者,它对后世武侠小说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但其中侠客以朝廷为依托甘门人“鹰犬”的模式,因以“以武犯禁”的先秦侠义精神相违而被后来的武侠小说家们抛弃。
南侠、北侠、五鼠的事迹,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更是被改编成了各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这很大程度上与《七侠五义》及其各种续书的广泛传播有关,有武又有侠的描述更是接近于了后世的武侠小说。
《七侠五义》中相关武功技巧、兵器运用、机关设计、飞檐走壁等描写,更是为后世武侠小家们提供了众多的创作素材,我们可以从后来的知名武侠小说中找出许多与其类似的地方。
清灭亡后,古典武侠小说也随之逐步消亡,代之而起的是,民国时期的所谓旧派武侠小说。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