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进取西川的时候,谋士庞统献上、中、下三条计策,但是刘备没有选择上计,选择了中计,毫无疑问,上计应该是最快的,但是,刘备为什么没有采用呢?
《三国志 庞统传》记载:“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因,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按照上计,采取“闪电战”,一战可以拿下成都,大事可成,刘备思考再三,决定采用中计,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呢?
刘备说,如果采用上计,觉得刚来西川,恩信未立,就算夺取了成都,但是,也会失去人心,没有成都本地人的支持和拥护,那样,即使占领了成都,也不会长久,说不定,成都本地人会竞相起来反抗。
庞统在这之前,也说过,趁刘璋来迎接刘备,在欢迎的酒席宴会上,趁机把刘璋杀了,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夺取成都,但是,刘备没有同意,他的原因是没有民心基础,不能轻举妄动。
《三国志 庞统传》记载,“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在这一点上,刘备是清醒的,他心里非常清楚,没有得到民心,那是站不住脚的。一座大厦,没有打好基础,那能稳固吗?早晚要垮塌的。就凭这一点,刘备应该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他看得很远,比庞统看得远。
《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至涪,璋自出迎,相见甚欢。张松令法正白先主,及谋臣庞统进说,便可於会所袭璋。先主曰:“此大事也,不可仓卒。”璋推先主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先主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先主并军三万馀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是岁,璋还成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可见,刘备到西川之后,他并没有立即讨伐张鲁,而是广树恩德,大力收买人心,以求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其实,刘备非常聪明,他知道只有这样做,才是最好的结果。只可惜,庞统在进围雒县时,率众攻城,被流矢所中而死,只有三十六岁,一代英才,就此凋零,令人惋惜。假如庞统不死,那刘备就如虎添翼了,历史也许就此改变,那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 上一篇:新三侠五义全集_三侠五义评书文字版
- 下一篇:北齐沙丘城造像残碑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