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众所周知的十二属相外,我国历史上还有三十六属相之说。
所谓三十六属相,就是以三十六种动物配十二地支,每年合三种,每天按“朝,昼,暮”各领一种,按地支排列。具体内容为:
子——朝为燕,昼为鼠,暮为伏翼(蝙蝠);
丑——朝为牛,昼为蟹,暮为鳖;
寅——朝为狸,昼为豹,暮为虎;
卯——朝为猬,昼为兔,暮为貉;
辰——朝为龙,昼为蛟,暮为鱼;
巳——朝为蟺(鳝),昼为蚯蚓,暮为蛇;
午——朝为鹿,昼为马,暮为獐;
未——朝为羊,昼为鹰,暮为雁;
申——朝为猫,昼为猿,暮为猴;
酉——朝为雉,昼为鸡,暮为乌;
戌——朝为狗,昼为狼,暮为豺;
亥——朝为豕,昼为狸,暮为猪。
上述三十六属相,记载于隋代肖吉所著《五行大义》五卷中,并称“上应天星,下属年命,三十六禽,各作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