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正史与戏说相结合的名著《三国演义》,因故事精彩,广为天下流传。该书作者罗贯中为彰显主角诸葛亮的近妖之智与关羽忠君重义之心,往往偷梁换柱,将某些配角故事移至主角身上,如此一来使《三国》一书主次分明,同时也加深了读者朋友对书中主要人物的喜爱,可是却令人淡忘了三国时期一些真实英雄的义举。
今天让我们拨开历史迷雾,还原一段发生在东汉末年的真实史实——千里走单骑!史学家发现,千里走单骑确有其事,但主角并非关羽,而是另外两位英雄人物,他们分别是曹魏大将曹休与蜀汉将军廖化。
曹休,生年不详,卒于公元228年,字文烈,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为曹操同族子侄,他的祖父曹鼎曾任吴郡太守。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天下大乱。沛国曹氏宗族为求生计,离乡背井,四散分离。曹休十几岁时父亲病故,他跪求一位乡人帮忙抬着父亲的灵柩,租借了一块坟地将父亲安葬,然后携带老母渡江到吴地避难。当时的吴郡太守看在已故老上司曹鼎的面子,暂时收留了他。曹休便在寄人篱下的日子里,开始勤练武艺。渐渐长大些,有一天曹休无意间看到太守官邸墙壁上挂有祖父曹鼎披甲执剑的画像,一时不禁悲从中来。有人便问他何以哀伤?曹休感慨的说:“男子汉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不能疆场建功立业,反受人施舍饭食,真是愧对祖先。”大家伙一听,纷纷夸赞他志向非凡。
不久,在公元183年,曹操于兖州举义兵,号召天下诸侯联兵征讨祸乱朝纲的董卓。消息传到吴地,曹休闻讯大喜,于是改名换姓,带上老母从江苏南部悄悄渡江前往投奔。这一路因战乱频发,匪患横行,曹休只能绕道湖北,抄小路昼伏夜行,辗转千里之遥,历经无数凶险,最终到达河南中东部,及至见到曹操,叔侄二人一见面,不由相拥而泣。待曹操听罢曹休讲述完千里走单骑的经历后,长叹一声对身边将士们说:“此儿真乃吾曹家千里驹也!”《三国演义》书中也曾惊鸿一瞥的提起这段话,想必作者也是不忍忘却曹休的忠义之举。
经此一段故事,曹操待曹休便如亲生儿子一般看待,让他与曹丕同住。曹休自此随曹操征讨四方,多立战绩,也因忠心无二,深受重用,被曹操指派掌管曹魏集团驰名天下的的精锐部队“虎豹骑”。曹丕死后,曹休因战吴有功,一路官升至大司马,直到石亭一战被东吴儒将陆逊打得差点全军覆没,不禁气满胸怀,最终痈发于背而死,魏明帝念其忠勇,谥号其“壮候”,入了曹家祖庙。
无独有偶,在蜀汉将佐中也有一位忠义千秋的千里走单骑大将,他就是被后人誉为“三国活化石”的廖化。廖化,字元俭,湖北襄阳人。曾是黄巾起义军中将领,后归顺刘备,辅佐关羽守卫荆州,官任主簿一职。关羽伐曹失败后被吴军生俘杀害,廖化也在麦城被俘,后软禁至东吴都城建安。东吴主将见廖化始终不肯投降,便决计杀了他,并派刀斧手前往他所居住的馆驿,这时廖化恰好听见门外嘈杂响动,心知情况不妙,于是直挺挺倒在床上装死,骗走来人。等到天黑四下无人后,廖化翻身而起,单人独骑开始昼夜不停的向西绕路而逃。可以想见,因关羽原因,时值吴蜀交恶,两国正在剑拔弩张之际,廖化又是诈死而逃,这一路星月无光,千里归程,廖化餐风露宿,渡江越岭,当真是险象环生。或许廖化却是一员福将,这一日,他逃到秭归时,正遇见刘备亲率大军征讨东吴,君臣乍一见面,刘备不禁惊愣至极,再念起兄弟关羽,不禁抱着廖化是痛哭流涕,同时感念他不忘旧国,忠心可昭日月,因此加封廖化为宜都太守。
观廖化一生,起自黄巾,卒于西晋,忠心蜀汉,大小经历上百战,真可谓“三国活化石”。然而民间却传他本领低微,以“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诋毁之,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故事讲到这里,再比较一番演义中关羽千里走单骑版本,曹休与廖化作为三国时期的二三流人物,如此义举竟使作者为关公授勋,对此二人实在是有失公道。可罗贯中毕竟是受曹休及廖化的启发,才写出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这段精彩情节,让后人对英雄人物的忠义之心发出无限赞叹。如此看来,曹休与廖化千里风雨归程还算是没有白走!
*作者:李广,鱼羊秘史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