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如梦令》李清照主旨_如梦令李清照主旨情感

《如梦令》李清照主旨_如梦令李清照主旨情感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8-05 03:05:37
阅读:

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封建礼教对女性无限的贬低,也是对社会发展男女平等的歧视,但是有一个人她没有受到这个约束,至少在她的心灵深处有无限生活的美丽向往。她就是李清照。

美由心生——李清照《如梦令》词鉴赏

李清照一生写了无数优美的诗词留给后人,是一个常人无法企及的才女,但对于她一生多愁善感的内心,也是常人无法理解的。李清照是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她的诗词直到今天也留给我们无限的美。《如梦令》现存李清照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其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我们就把这两首词作为一个对比赏析.

(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她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两首词都算是南宋诗词中的极品,整首诗采取了一问一答之间,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瘦。绿肥红瘦,出语惊人,新鲜之极,动人之极,只是随手点染却又神气兀然,千古之下不负胜名。

这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她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自己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寻味,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肥”、“瘦”,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这首词虽很,总共不过33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的意境。

(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兴尽”两句,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又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这首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好胜的少女的天性。两首词虽然同出一种意境,可总体来说,体现的韵味各有所长,这也是作者文艺的境界永传不衰的原因。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