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
一到秋,
就会为荷的枯而有些不舍。
幸好有李商隐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
留给后人些许念想。
五代 黄居寀 晚荷郭索图
古代文人对残败枯落的事物情有独钟,
往往用枯败表现繁盛,
比如枯藤老树昏鸦,
反衬小桥流水人家,
再比如枯荷!
宋 佚名 枯荷鹡鴒图
枯荷,
带着秋风,
立在明净的水上;
干皱的肢体由细细的梗支着,
虽然自有一番宛转,
却随时准备变成一片落叶,
结束生命的旅程。
南宋 李安忠 疏荷沙鸟图
没有多少植物,
可以像荷一样得到文人如此地垂青,
以至于单单是它的雅致别名就有数十种之多。
也从没有植物像它那样,
让人去审读这种枯瘦清冷
却伴随死亡的韵味。
元 张中 枯荷鸂鶒轴
枯荷的美,
需要跨越时光的长廊,
在繁华凋尽的心卷
反复吟读,反复咀嚼,
才得其深味。
明 陈淳 秋江清光图
就像枯荷听雨,
未尝不是一种萧条的美,
它将枯败蜕幻成了另一种风骨。
明 吕纪 残荷鹰鹭图
在艺术家的笔下,
残荷的枯败里也驻藏着一种神韵,
一种风骨。
一片破败的残叶,
一支饱含着籽实的莲蓬,
反而具有了一种荷盛开时所没有的美。
齐白石 秋荷
在传统画家中,
许多人画残荷表达出的
是落败、颓废、悲伤的情绪,
而白石老人笔下的残荷,
却让人感受到秋高气爽、硕果丰盈。
他是借秋荷表达对收获季节的
乐观享受和对人生的颂扬。
正所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齐白石 秋荷
千古风流过眼处,
荣即是枯,
枯即是荣。
齐白石 秋荷
凋零,
是必然的归宿,
是又一个开始。
残荷是生命的记录,
如诗如画,
生命尽头呈现的是美和精致,
与哀伤无关。
任伯年 秋荷游禽
残荷,
教会我们对于另一种美的审视。
人们从它败落、残破的样子,
联想到它昔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的繁荣与辉煌。
高剑父 残荷
就像高剑父笔下的残荷,
一张秋荷残叶封住画面下方,
叶体向左下方倾斜,颇有动感。
有一蜻蜓飞于花间,
似乎有点程式化,
但丝毫没有减弱画面境界,
虽已不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意,
倒也有
“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枯寂景象了。
吴冠中 荷塘
一片没有张开的残叶,
一支未盛开的残荷,
自然的折倒在湖水之中,
疏影横斜,幽香静谧,
这亦是残荷之美。
吴冠中 冰雪残荷(红蜻蜓)
古往今来,
那些画残荷的文人墨客,
将那脱俗的残影收尽笔墨纸上,
用残荷的意境去解读人生,
清美的傲骨,残缺的韵意,
是一种美的诉说,
一种不折的神韵,
一种超脱的意境。
吴冠中 荷塘
吴冠中曾在《文心画眼》中自述道:
“花开花闭,秋风乍起,
残荷启迪画家们的笔飞墨舞。”
吴冠中 荷塘(残荷)
残荷,
在吴冠中的笔下,
看似杂乱无章的寥寥几笔,
勾勒出虚虚实实的线条,
在水的倒映之下,
相互交错重叠,
构成别样的几何图案,
生生地将那分幽幽禅意跃然纸上,
他将生活和感受都融到画里,
是一种内在的高贵,
一种难以企及的境界。
吴冠中 雨落荷塘
吴冠中 秋荷
吴冠中 红蜻蜓
此幅是吴冠中回忆旧作之作,
旧作为油画,
是吴老回忆起1968年的冬日
信步北海,见残荷矗立
便幻想有一只猩红的蜻蜓
作为唯一的凭吊者栖息之上。
赵少昂 残荷
而赵少昂笔下的残荷,
总是残而不败,
在飘雪中依然彰显生机。
黄独峰 残荷
黄独峰(1913-1998),名山,号榕园,又号五岭老人,曾任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人们称他的作品是:海派“韵”、岭南“胆”、传统“神”。
黄独峰 残荷
枯荷虽残,却是人生之境。
人生终是要从繁杂走向简单,
从喧嚣退到宁静。
也正如《秋晚》中所言:
“柳外慵蝉噪晚霞,风床书卷篆烟斜。”
于一室内,于心的僻静处,
得到自然而然的安顿。
黄独峰 残荷
于衍堂 残荷写生
于衍堂(1934—2010),著名国画家,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与父亲于希宁并称中国画坛“二于”。
于衍堂 残荷
荷的夏盛秋残,
多像人的一生,
总要经历年轻的华丽夸张,
历经世事繁华之后,
待到人生暮年,
回归生命根源,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翻译_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谁写的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 一到秋, 就会为荷的枯而有些不舍。 幸好有李商隐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 留给后人些许念想。 五代 黄居寀 晚荷郭索图 古代文人对残
-
秋雨缠绵绕柔肠,夜愁无眠听雨声_一场秋雨过后,给夜晚()了一丝凉意
今年中秋一过,连绵的秋雨就无声的袭来,让人倍感寒意。一场秋雨一场寒,凉凉的雨滴滴落身上,似乎让忙碌的城市人格外的狼狈,十分着恼。秋雨连绵,似乎完全不在意人们的等待,滴滴
-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_秋阴不散霜飞晚的下一句诗句是什么
唐代 ·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译文 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
-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意思_枯荷秋雨什么意思
荷风水月,雁南飞。秋叶静美,在飘渺的烟雾中,飘落着红的、黄的叶子,与绚烂告别...... 《 池 上 》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
-
一场夜雨飘在李商隐的窗前唤起他与亲友重逢的希冀_李商隐的诗及其所表达的感情
一说到秋夜听雨,我们就会想到李商隐著名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为李商隐流传最广的七绝唐诗,这首古诗以它独特
-
我言秋日胜春朝_秋词其一我言秋日胜春朝
上帝打翻了颜料盘,人间秋色甚美,诗人不吝笔墨,让本就美好的秋,更多了许多颜色。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
-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翻译_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意境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昔日游人如织的荷塘已少有人光顾。落叶知寒,栖鸟南迁,满目肃然,荷已成殇。冷雨中的残荷,落尽繁华,枯黄憔悴,历尽风雨沧桑,世俗无暇顾盼。
-
秋雨凄凄的意思_秋雨凄凉前半句是什么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多带有悲凉肃杀色彩。尤其在古代文人眼中,“秋”往往是萧索、凄清、悲凉、离愁的代名词,而秋风秋雨就更令人不堪了。古人有诗句:“
-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思_黛玉喜欢留得残枯荷听雨声这句诗为何人所作
说到深秋,怎么可能绕得过“枯荷”呢! 安徽郎溪:池塘残荷 墨韵画意 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李商隐写下了这句名垂千古的金句“ 留得枯荷听雨声 ”,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穿越千年时
-
刘禹锡《秋词》其一赏析_刘禹锡的秋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
诗人描写秋天的诗很多,但是大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秋天的感伤,甚至把秋天写得清冷萧杀,让人读后心生悲悯。 比如李商隐在《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一诗中写到“秋阴不散霜飞晚,留
-
残荷听雨 李商隐_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意思
李商隐和杜牧是唐朝最后两位伟大的诗人,从他们之后整个唐诗也没落了,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分水岭,后世再也没有出现过多少伟大的诗人,无论人们怎么写,也是无法重新建立起唐诗的辉
-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_留得残荷听秋雨
《红楼梦》读到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一回,众人游大观园,宝玉见塘中荷叶破败,于是想让人拔了去,原文是这样的: 宝玉道:“这些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