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乱世之中有一个遥远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时代,我们称之为魏晋南北朝。那时汉末战乱,三国纷争,西晋“八王之乱”,西晋灭亡,晋室东迁,北方十六国混战,南方、北方朝代一次次更迭,引发无数争斗。三百多年来,几乎没有多少安宁的日子。战乱与分裂,就是那个时代的特征。
古人云: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混乱的时代,各路英雄好汉都可能找到机会,或揭竿而起,或追随君主建功立业,比如曹操、刘备、刘邦、朱元璋,又比如诸葛亮、关羽、赵云、周瑜等等。乱世造就君王、将相、谋士,但是,乱世之下,文人的命运也是如此吗?
敏感的作家、诗人最容易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人生的短促、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还有渺小而脆弱的个体的无能为力。悲剧性就是那个时代的主色调吧!然而,人们面对悲剧时的表现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及时行乐、沉迷声色,有的人悲愤地反抗,有的人归隐山林、不问世事,有的人放荡不羁、行为怪诞。
无人懂的才子我们今天说一个人——阮籍,竹林七贤之首,也是其中最复杂,最无法言说的一位。
我认为此人是最悲伤的一个,因为他看上去不够决绝,对于自己的立场不够坚定,活得很挣扎。他不像嵇康因为彻底反抗而惨烈死去,也不像山涛、王戎和向秀投靠司马氏做大官。当理想没落,现实的土壤无法支撑他的济世之志时,他不隐不仕,或者说是又隐又仕。他同流,却不同污。他放浪形骸,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人格底线。他看似向往游仙和隐居,但实际上抒发的都是苦闷、孤独、痛苦。他是一个不断被时代和自我拉扯的人,东拉西扯之下,成就不了伟人,只能成就一个人间惆怅客,一个唱尽世事的不平,还故作旷达的醉酒文人。
后人对阮公的评价不一。他这一生表里不一,和他的外表一样不实在。不忠于一主,而是有趋炎附势的嫌疑,但是又好像没有真的同流合污。隔了几千年,现在我们也已经很难探究真实的历史了。其实也不必那么较真,内心有大悲者,能懂他的只有他自己。就像一棵树,独自承担着风霜雨雪,默默地完成自己的生命,把一切都融入进枝干和叶子中。就像他自己所说“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忧郁,还是放纵?从心理学的角度,或许阮籍就是一个天生忧郁的人。他缺少父爱,三岁丧父,属于单亲家庭。从小跟随母亲长大,但是父亲死后家境就很清贫。而且和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阮籍性格孤僻、清荡,和陌生人相处时一天不说一句话。他的性格也自在随意,有时候闭门读书几个月都不出门,有时候出去游玩好多天都不会回来。用今天的话来形容,就是“放荡不羁爱自由吧”。
他又是一个有着济世之志的才子,少年时好学不倦,酷爱学习儒家的诗书,能文能武,有着男子汉大丈夫的雄心抱负,也幻想着建功立业。像这样一位前途无量的少年英才,自然不会被轻易埋没。只不过,没有生在好的时代。
阮籍做过官,而且做了好几次。只是每一次都不是心甘情愿。他倾向于曹魏时的政治,对司马氏既不满又畏惧,最终还是一直在委曲求全。虽然阮籍有济世之志,可是他身居官位时,依然无法用假象蒙蔽自己的心。
几百年后,在一个大一统的时代,有一位少年才子这样简单评说了阮籍:“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个人是王勃,他当年意气风发,想要以此表达自己积极进取,不会无端放纵的青云之志。那个时候,王勃没有认真理解阮籍。但我们理解,因为时代不同。子非鱼,安知鱼之苦?子非鱼,又安知鱼之乐?我们谁也不能责怪。
我倒是觉得,现代社会里的很多人也像阮籍。纵有济世之才、冲天豪气,但无法改变时代的大潮流和自己的命运,总是在求全,哪怕理想变得多么卑微还会心存一丝星火。棱角不断被消磨,最后只留下说不清缘由的不甘和叛逆,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阮公当年本是意气风发的英俊青年,可是遭逢乱世,一身的抱负都飘零在战火纷飞之中。可我们记得他不曾放弃过自己的坚持,也不曾和众人皆浊。他独醉之后,世界好像回到了他欢喜的建安时代,好像又和自己的朋友一起饮酒作诗,不亦乐乎。
穷途之哭,葬花之吟阮籍穷途之哭,像极了林黛玉的葬花吟。一般人怎会面对落红,吟唱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样凄冷到极点的句子呢?实在让喜欢林黛玉的人心疼。阮籍和林黛玉一样,不被很多人喜欢,人们说阮籍不如嵇康,黛玉不如宝钗。的确,他们不是完人,做不到勇敢和决绝,也不很合群,只是——真性情罢了,这已经很难得。同时,他们的性格悲剧,在红楼一梦中,在亦真亦幻的历史里留下了独特的身影。
既然实现不了王勃那样的青云之志,也无法勇敢地反抗着他所厌恶的政权,更改变不了战乱纷飞的时局,于是他醉了,又醒了,用白眼无声地反抗,用放浪形骸的姿态掩饰自己,想要游仙和隐居,但一落笔,竟然满是忧伤。是啊,没人懂得他,但是历史忘不了这一位才子。
本有济世志,无奈遭乱世。这是阮籍,他在清醒中醉着,在醉意中倔强地反抗。对比之下,我们应该感恩今天的太平时代,让很多的抱负都可以寻找到土壤,虽然大舞台之中,我们变得渺小了,可是这才是盛世的样子。
阮籍,要是你穿越到这里,相信你不会再辜负自己了吧!
来源:简书作者-追梦赤子心0304
- 上一篇:秋韵古诗词美篇_秋风辞翻译赏析
- 下一篇:描写嵊州的诗句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