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思_黄鹤楼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思_黄鹤楼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8-26 23:06:18
阅读:
《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年少轻狂,得罪名士李邕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少而聪慧,脑袋瓜转得飞快,无论老师讲什么内容,听过之后马上就能理解。这样的优秀学生,一般会有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年少成名,开元十一年(723),崔颢年仅19岁就中了进士;第二个结果,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傲气是必然的,极端自我也保不齐。史书记载,崔颢"少年狂傲",做事随心所欲,大大咧咧,说话不掂量后果。这不,无意中就得罪了一位重要人物。

《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青年崔颢雕像

当朝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李邕喜欢结交文士,对年方弱冠就得中进士的崔颢十分看重,极其正式地邀请他来府做客,为此还把本已非常整洁的房间再整理一遍。按照唐朝习惯,晚辈初次谒见长辈,要献诗赋以示尊敬,顺带展示自己的才华,借机让长者提携。受到李邕邀请,崔颢异常兴奋,精心准备了一番,挑出一首自认为写得很好的诗放在首页:"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正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时斗百草,度日不成妆。"这首诗名字叫《王家少妇》,叙述一位华贵少妇,整日歌舞嬉戏,并为此沾沾自喜。

《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王家少妇》诗意图

崔颢带着诗稿,兴冲冲地来到李府。李邕接过诗稿,饶有兴味地读起来。读完首页,眉头便拧成了疙瘩,呈给我这样一首写闺房乐的诗,是何用意?李邕怒从心头起,喝道:"小儿无礼!"便将崔颢请了出去。

《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进诗

拜谒尊长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礼仪,装蒜是必须的。在李邕看来,崔颢缺乏起码的尊重,自己的脸被打得啪啪的。

反应过度,其实没那么"香艳"

其实,崔颢的诗并不都是这样的,且看他写的《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你家在哪里住啊?我的家在横塘。一个小姑娘停下船来"撩"一个男子,即使在开放的唐朝,也是不多见的,却也表现出了女子的娇憨可爱。诗的内容和场景都非常简单,却抓住了典型瞬间中很有戏剧性的一幕,人物形象和所表达的情感呼之欲出。

《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可惜,没心没肺的崔颢拿了一首类似艳诗的《王家少妇》去见李邕,弄得李邕大光其火。公理公道讲,李邕太敏感,有点反应过度。这首诗言情却并不色情,语俗而不淫秽。这不,有后人出来为崔颢打抱不平了,明代胡应麟说:"李邕以为小儿轻薄,难道没有看到六朝诸人的作品吗?唐代以诗取士,竟还有这种人,真是可笑!"

遭受打击,日益走上迷途

《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代市井生活画卷

李邕的一声"小儿无礼",犹如当头棒喝,对崔颢打击实在太大了。弱冠及第、春风得意的少年一下子变得心灰意冷,沉迷赌博游戏,喝酒也没个节制。另外,他还"轻薄无行",娶了漂亮的妻子,稍不如意,就把人家休了,另外再找一个,反复者四。男人的通病是喜新厌旧,跟再漂亮的女人相处久了也会审美疲劳。唐朝男人解决审美疲劳的办法是纳妾和嫖妓,只要你有条件,纳多少妾都无可厚非,整天眠花宿柳也没人说不是,但妻子绝对不能换来换去。婚姻是关乎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之间的事,涉及利益、门面、财产等多种元素。三番四次地娶妻休妻,自然会导致各方面的严重争端,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齐家"方面做得这么差,又怎能够治国平天下呢?

《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代娶妻仪式

中了进士,只是拿到了当官的资格,下一步还要有人推荐,才能被正式授予官职。名声臭了,没有人肯予推荐,崔颢只好怀揣"进士"学位证书,远离京城,浪迹江湖。

游黄鹤楼,写"唐人第一七律"

《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武汉黄鹤楼

崔颢首先去了南方,到了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三国年间,孙权出于军事防御的目的,在蛇山伸入长江的岩石上建了一座楼。后来,一位姓辛的人出资整修,改造成了酒店。传说有位道士在酒店墙上画了一只会跳舞的黄鹤,酒店生意因此大为兴隆。十年后,道士再来酒店,用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飞去。此后,人们便把此楼叫做"黄鹤楼",称楼下的岩石为"黄鹄矶"。崔颢听人讲了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于是在一个下午,信步来到蛇山,登上了黄鹤楼。

《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一去不复返

站在黄鹤楼的顶层,崔颢眺望长江,白云悠悠飘过,浩浩江面向远处收束,直到消失在江汉平原上。他想,在那看不到的地方,就应该是汴州了吧。恍惚之间,他感到家乡是那么近,仿佛跳过长江便可一下子踏上家乡的土地。然而,当他的目光收回脚下,现实却是,他仍旧身处遥远的江夏,站在空荡荡的黄鹤楼上。一缕愁绪,一腔感叹,化成了一首《黄鹤楼》,题写在黄鹤楼的墙壁上: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说,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辽阔的江汉平原,景物历历在目;芳草萋萋的鹦鹉洲,像在眉睫之间。诗人居高临下,油然而生超然物外的感慨。与寥廓的宇宙空间相比,人世间的距离微不足道;与千年的仙人相比,人的寿命不值一提。在空间和时间的坐标系上,诗人处于什么位置?崔颢自己也说不清楚。

《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诗意图

李白搁笔,"诗仙"也有服气之时

崔颢走后不久,李白也来江夏了,在朋友的陪伴下,游览了黄鹤楼。相传,从黄鹤楼上下来,朋友建议李白写诗纪念一下。李白手握毛笔,沉吟许久,复又把笔搁下,吟出两句诗解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意思是,我倒是想写写眼前的胜景,可是崔颢的诗在前,无法超越,我就没有再写的必要了。后来,有人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了一个亭子,名曰"李白搁笔亭"。

《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景区李白搁笔亭

崔颢在外浪游20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最后还到了东北边塞之地。20年间,崔颢依旧品行不改,风流成性,狎侮女人。直至天宝初年,40多岁了,也许是荷尔蒙衰退的缘故,也许是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他忽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性格变得成熟稳重起来,诗歌格调也变得风骨凛然。崔颢终于得以回到长安,任太仆寺丞,最后做到司勋员外郎,从六品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