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南下游玩时,目睹江南一派烟雨山水画中的初春美景,有感而发写下的。诗人杜牧在诗中将思绪迁移到遥远的南朝,也就是东晋后的宋、齐、梁、陈,表达了那时的都城建康寺庙之多,也暗指那时的佛教盛行之况,令人颇为叹念。虽说也有人指出,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江南的烟雨美景,杜牧更是有在诗中倾注了暗喻的意味,表达了一种反佛思想,暗喻晚唐统治者大兴修建寺庙、崇尚佛法,置家国危亡于不顾的情况。
但是不管怎么说,佛教在中原的盛行是早有奠定的。其实说到人类文明的缘起与传承,无论是基于哪片土地、形成的是哪种文明,大多都与宗教脱不开干系。在早期原始社会,人类暂且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和知识来解释所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时,超自然的体系便应运而生。
到了后来,各种各样的宗教也成为了人们的精神寄托,这种情况在古代人类社会中是较为普遍的。而至于拥有滔滔历史长河的古代中国,也不例外。“宗”字、“教”字,分开来看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合在一起成为“宗教”,自古代至今、人们对于某种超自然力量的憧憬与景仰就不言而喻、油然而生。
汉传佛教在唐代逐渐盛行
虽说在我国古代,佛教一度盛行,但我们也都知道,佛教的起源和发源地都不是中原。在今天诸多的学者和学派看来,佛教的发源地都应该是印度,虽说在如今世界宗教的大格局中,佛教存在无数的体系与分支,但是佛教最早的发源地的确是在印度地区。而有关于佛教究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在中原扎的根,直到如今还依旧众说纷纭。
现在统一度最高的说法便是,中国最早的佛教根基是在河南洛阳的白马寺。虽说地点可以确定下来,但是有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也存在着很多不同说法。一是佛教在公元前后便传入中原,后经过中原不同的文明文化发展出不同的流派。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在东汉永平年间,统治者官方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并且起来数位高僧来到洛阳白马寺,对一些佛经进行系统的记载与翻译,著名的《四十二章经》就是佛教比较早在古代中国传译的经典。
不过要说到唐朝时期为何佛教盛行,还是要从多种方面说起。首先一点就是统治者信仰之故,为什么佛教能够得到极大的发展?主要原因还是在唐朝的统治者身上,唐朝大部分统治者信仰佛教,且无论是出于真实信仰之故,还是为了让民众信仰统一之故,凡佛教教义都没有与朝廷大义相违背的地方。
统治者的支持从而致使了佛教在中原的发展得到了强大的资本支持,这样以来无论是修筑寺庙、还是供养僧人,对于佛教来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了。除此之外,其实佛教的教义还是很符合当时古代中国的社会价值观的,只要这一世努力辛勤劳作,下一世必定会修成很好的因果、得到真正的幸福。
佛教音乐起源于信徒传教
而有关佛教音乐,想必大家也都悉知一二。为什么会存在宗教音乐这种音乐形式?为什么佛教音乐独具特色?佛教音乐从何缘起?都是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的问题。
想必我们多少都听过佛教音乐,比如说著名的《金刚经》、《大悲咒》等等,这些佛经伴随特殊的乐器奏出的特殊旋律、经过特殊的唱诵后,仿佛蕴含有一股神秘的能量,直接通往人心灵、让人的精神受到淘洗和洗涤。而佛教通常以唱诵的方式传播教义、传诵经典,也和佛教的大部分观念有关。
在佛教看来,人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是较为表象的堪忍世界,也作婆娑世界(梵语音译)。而在婆娑世界中生存的人们,虽说只能够阅读到、经历到表象的世界与物象,但是相对于眼睛来说,佛教认为人类的无感之中当属耳朵最为清明。所以在佛教的教义中认为,人们通过耳朵得到的信息是最为直观、最为纯洁的,用唱诵的方式来传诵经典和教义,则更能让人身心领会。所以佛教从创立以来,就发展出了用唱诵来普渡众生的秉性。
佛教音乐也作“梵呗”,通常按照一定的韵律,将经文以平缓、明快、轻松的曲调唱诵出来,让听者感到身心放松、愉悦。
唐朝宽广的文化大气候与丰富的音乐文化
虽说佛教音乐拥有极为强大深厚的根基和特色,但是在向中原传播的过程中,也免不了受到丰富的官府音乐和多种多样的民乐熏陶,最后衍生出了相应的特色和改善。
说起唐朝本土的音乐,可以用一个“繁盛”来形容。首先这也得说起统治者进行的官方化的统筹,我们经常谈到的“乐府”就是一直延续到唐朝的官方音乐机构。到了唐朝,官方所设立的音乐机构还分为了左教坊与右教坊,两个教坊的分工明确、互相扶持,右教坊所负责的是谱曲和编曲,以及乐器吹奏和弹奏之间的教学。而左教坊所负责的领域便是舞蹈的编撰了。
早在古代中国拥有“礼乐制度”的商周,中国古代的音乐就随着文化一同繁衍和进步,并且到后来不仅仅在官府、在民间也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民乐形态。无论是器乐还是声乐,古代中国的音乐形态本身就存在着十分完备的体系。这起初重点体现在宫廷音乐上,由于王公贵族对于音乐和礼教的需求,我国古代的宫廷音乐从很早开始就逐步完善,比如说唐太宗喜爱的《霓裳羽衣曲》,就属于很典型的宫廷音乐。
而到了唐代,本就体系完备的古代音乐形态就进一步得到了点化和加强。在历史领域的研究上,音乐一直都被默认归为文化的领域,也随着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一同发展。而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开放程度最高的朝代,在与周边各国日渐密切的往来中,文化也随着融合的大潮不断交融,因此,音乐的形态和形式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改进和融合。
佛教对唐朝音乐文化的影响
要知道无论何种文化形态,不同的文化之间的融合总是相互的,也就是你来我往、有来有回。虽说在传入中国之后的佛教音乐“梵呗”在本土音乐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许多的改变与分支,但是佛教音乐对于唐朝音乐文化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其实从隋朝开始,佛教音乐对于中原音乐的影响就已经如见昭彰。隋朝时期,宫廷音乐的主导还被称作为“燕乐”,不过在佛教逐渐普及开来之后,隋朝末期便发展出了“法曲”,法曲就是将佛教音乐与原本的燕乐所结合起来的歌曲,从命名上也能看出来法曲的特点,法曲在隋朝时更多地被用在正式的宗教场合。
其实有关佛教音乐的传入,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了中国古代传统音乐中音韵的形成了。虽说音乐之间的融合与进步是在长时间内缓慢形成的,但是到了唐朝,比较成熟的音韵和音律形式就已经初具规模。唐朝音乐体系拥有成熟的音韵和音律,多半也是归功于佛教音乐的传播和发展。
虽说在佛教音乐传入的伊始,人们遇到了梵语与汉语发音不同、所以唱腔无法平衡协调的问题。但是到了后来,负责传诵经文的僧人经过了一番改良,让梵呗更能够适应汉语的发音方法,从而才使梵呗在中原地区得到了更广泛的传唱和传诵。
另外,梵呗给隋唐带来的,不仅仅让官方的宫廷音乐有所发展和沿革,对民间的艺术音乐形态也有了深远的影响。说来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佛教音乐的确促进了隋唐时期,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
不过古代的说唱和今天我们所认知的“说唱”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隋唐时期的民乐,多倡导在艺术形式中加以念、唱的形式,许多的民乐形态也都拥有说唱的技艺,这也是受到了通俗化的佛教音乐的影响。在梵呗中,对佛祖加以赞美的唱诵多采用这些类似于传赞、呗赞、转读的技法,这些技法在受到汉化之后,也被民间的一些歌唱家所吸收和应用,到了后来便衍生出了具有朴实等特点的民间说唱技艺。
除了声乐方面,在器乐方面,其实唐代的音乐形式也很大程度地受到了佛教音乐的影响。唐代著名的《羯鼓录》中就有所记载羯鼓这种乐器在唐代的乐器大气候的重要地位,《羯鼓录》中不仅记载了羯鼓的制作方法与形制,更是记载了羯鼓的演奏技巧以及乐谱,是对唐代乐器具有极大贡献的一份子。而羯鼓与汉传佛教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羯鼓的普及以及闻名程度来看,的确可以反映出佛教以及传统梵呗、龟兹乐对于唐代音乐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民族艺术》
《隋唐音乐志》
《海潮音》
《法苑珠林》
《中国古代音乐史沿革》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_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主要反映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南下游玩时,目睹江南一派烟雨山水画中的初春美景,有感而发写下的。诗人杜牧在诗中将思绪迁移到遥远的南朝,也就是东晋后的
-
纳兰容若一片伤心画不成_纳兰容若多情情转薄
蝶恋花 ·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写着相思,
-
清平乐诗词赏析_《清平乐》的诗意
《清平乐》,原本是唐代教坊曲名,取了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来命名,后来又用作词牌。文人骚客多以此来写离愁别恨,或是生活闲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
-
清明,这首诗_清明诗歌赏析
◎祭双亲 有风吹来 梧桐花开,燕子 从南方飞来,寻找昔日的巢 仿山庙里,有人吟诵着《大悲咒》 对着石碑,我 扔下手中的烟蒂 用脚使劲踩了一圈 有一个字 在心底,翻滚咆哮着 忘不 了,第
-
琵琶行琵琶女独守空船的作用_琵琶行烘托琵琶女空守江船的寂寞
琵琶行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
-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_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首诗的作者是什么
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意是什么_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我们在学习古代文化的时候,老师通常会说一句话,“文史不分家”。也就是说,学习文学的时候离不开历史,学习历史的时候也离不开文学作品。确实如此,因为很多的历史都是从文学作品
-
商君书的驭民之术_商君书主要思想
《商君书》驭民五术:壹、弱、疲、辱、贫。 五畜:猪、羊、牛、犬、鸡。 1. 壹民:使民众的思想统一为君主神圣的思想,成为思想奴隶。 2. 弱民:民间力量强大则对统治者形成威胁。民众
-
商君书哪个版本最好_中国古代最厉害的经商书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禁书这一举措。比如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烧书、禁书。那么什么样的书才会被禁呢?当然是秦帝国统治者们不想让老百姓们了解的知识,比如
-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文言文吗_读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你有什么感受
《少年中国说》古文轻译说明 五四运动有一个重要的主流,就是白话文运动。 黑白分明的惯性思维,告诉我们,白话运动就是反古文的运动,白话与古文不共戴天,然而,这是错误的。 首先
-
少年中国说节选梁启超朗读_梁启超为什么要写《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
【原文】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