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句源】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自】《论语·述而》。
【句意】不到学生苦思冥想却想不通的时候,不去指点他;不到学生力求表达却无力表达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佳句赏析
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往往只在一线之间,把握教学火候,采用激励、诱导、启发的授学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习的主体,质疑、讨论、发现问题。在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而有些地方还不懂,或者有自己的疑惑时,老师再去引导,去启发,由此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这比把知识直接硬塞给学生效果要好得多。
现代教学方法推陈出新,电脑开始进入教室,与孔子的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和精神并没有因此而过时,依然值得为人师表的人谨记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句源】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所自邪也。四者来,宠禄过也。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
【句意】疼爱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
佳句赏析
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儿童的缺点,先发“治”人。不要等到孩子的问题彻底暴露再去教育,而要防患于未然,事先进行启蒙教育。幼儿年龄小,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与判断能力差。正因为年幼,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教育。所以,要用道义去教育孩子,耐心启发,循循善诱,使他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才对,怎样做是不对的,行事遵守一定的规矩法度,懂得约束自己,明辨是非,不至于走上邪路。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句源】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
【出自】战国·墨翟《墨子·所染》。
【句意】丝放在青色染料里变成青色,放在黄色染料里变成黄色。
佳句赏析
孩子的成长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具有早期性。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长对待任何事物的态度都在感染着孩子。美化家居,使家中的摆设整齐化、条理化、知识化,就是在培养孩子用过东西放回原处等良好习惯;阳台上的花草虫鱼,也是悄悄给孩子美的享受,使孩子热爱环境,并培养观察力——小小的细节都构成了家庭环境,都在默默地帮助父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父母的语言和行为是家庭培养的一部分,父母的心态、家庭环境、心理环境、人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因素。
古往今来,许多作出丰功伟绩的伟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句源】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出自】《战国策·赵策》。
【句意】父母爱子女,就得替子女作长远的打算。
佳句赏析
现代社会中,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存在许多误区。现在的家庭多数都是三口之家,于是乎,孩子便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对他们百般娇宠,事事包办。衣服帮着穿,鞋带帮着系,牙膏帮着挤,文具帮着收……
为人父母,疼爱子女理所当然,但如果父母的疼爱让孩子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试问,这种爱对孩子有何帮助?爱得过分,就会出现问题。父母爱子女,如果爱得过分,就会让孩子们丧失寻实求真的能力。如果真爱您的孩子,从现在做起,不要事事包办,而要教给他们本领,为他们作长远打算。
父母对子女的爱,应当是理智的,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只顾孩子的眼前利益,不是真正的爱。
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句源】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出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
【句意】妇女怀胎三月,出居别的地方,眼不看邪恶的东西,耳不听胡乱的东西,说话、饮食用礼义来节制。
佳句赏析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慧、仁义,特别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力超群,才能出众,以便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孩子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除了后天的教导,胎教也不容忽视。
准妈妈可以在一间灯光柔和的房间里,尽量放松自己。听一些古典音乐、童谣。父亲可以将自己擅长的事物,以及感到有趣的东西对胎儿加以解说,以刺激胎儿大脑的发育。
一切为了孩子,教育从胎教开始。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句源】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出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句意】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一,记忆力强,长大以后,思想分散,贪图安闲,所以应该及早进行教育,不要失掉良好的时机。
佳句赏析
孩子在小时候思想比较单纯,精神也比较专一,容易接受家长的教育,若是等孩子长大以后,思想就会变得很复杂,再去教育就很难了。所以中国古人历来十分重视儿童早期的家庭教育,甚至主张从十月怀胎开始。
早期教育的目的不是枯燥地向孩子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在游戏中教与学,激活孩子的脑神经细胞,拓展他们的脑神经网络,开发他们的大脑潜能。
重视早期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广积不如教子。
【句源】广积不如教子,避祸不如省非。
【出自】宋·林逋《省心铨要》。
【句意】广积钱财,不如教育孩子成人成才。
佳句赏析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在爱法上却有所不同。有人认为,有能力的父母,应当多为子女弄些财富、权力,并谋个既轻松舒适又体面实惠的工作,让他们春风得意、无忧无虑地享受荣华富贵,才是爱子。但是,你什么都为子女准备好了,他们何来图强之志和奋斗之才?一旦坐吃山空,他们又如何生存下去?与此相反,有的人却认为,作为父母应尽可能地引导子女去刻苦学习,努力锻炼,造就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知识,学会做人做事,靠他们自己的劳动和奋斗去闯出一条人生之路来,这才是真正的爱子。
积累再多的钱财,都不如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来得重要,来得实际。
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句源】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挼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出自】明·王守仁《传习录》。
【句意】讲授知识不在徒然追求过多,可贵的是精和熟。
佳句赏析
授课的内容多了,就不可能详细讲说,学生也就难以理解,理解不了就容易遗忘。只有少而精,抓住要点,反复讲解,才能使学生“章章句句,无一字不明白”。“切不可没有说明这个知识点,又想着说明下个知识点。”这就好比烧开水。一锅水不停地烧,自然会开。如果水还未开又换水煮,这样,即使花了很多时间,烧了很多水,但一锅也烧不开。
一旦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老师讲授的内容,那么他们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通过举一反三,对于那些老师没有讲过的内容,也能渐渐有所理解。这样的教学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典名句
想当日孟母教子,居必择乡。
【句意】当日孟子的母亲为了教育儿子,居住时总要选择好乡邻。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句意】蓬草生在麻地中,不用扶它也能挺直;白沙混在黑色的矾石中,混在一起也会成为黑的。涅:可做黑色染料的矾石。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句意】要教导媳妇最好在初入门,要教好儿子最好在孩提时。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句意】人生百年,建树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句意】人的本性,是天生的浑朴素质;善良,是教育的结果。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句意】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讲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就不能讲过于高深的学问。说明教学要因材施教。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
【句意】善于回答别人的问题的人,像敲钟一样:轻轻地敲就小声响,重重地敲就大声响。比喻回答问题要难易适度。
戒之以祸,不若喻之以理;喻之以理,不若悟之以心。
【句意】用祸福来告诫别人警惕,不如用道理来说服教育,使之从思想上明白道理。
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
【句意】教人最难,必须尽力发挥其长处,才不会耽误别人。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句意】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使他克服缺点和过失。
讲学而无宗旨,即有嘉言,是无头绪之乱丝也。
【句意】讲学没有明确的宗旨,即使说得再好,也不过是没有头绪的乱丝罢了。
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
【句意】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一样,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地位上来教育学生,这就掌握到教育的实情了。
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
【句意】仁慈的母亲出了败家子,原因是从小就不忍严加管教。
人才之成,自儿童起。
【句意】培养人才,就要在儿童时期开始教育。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
【句意】疼爱子女而不教育他们,就等于不爱子女。意指疼爱儿女但不能忽视教育。
安详恭敬,是教小儿第一法。
【句意】安详恭敬是教导小孩的第一法。
- 上一篇:莫干山风景区_旅游攻略 莫干山
- 下一篇:牡丹为何被誉为国花_国花牡丹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