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高楼平地起,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就像盖大楼,打地基一样,地基打不好楼是盖不高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我们用一组数据来表示,出生时脑重量达350—400克,是成人脑重的25%,6个月已达700—800克是成年人脑重的50%,24个月增到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36个月时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此后发育速度变慢,15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
在古代两周的孩子就开始读私塾了。内容是:洒扫、进退、礼仪。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口语学习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开始。不要以为胎教,早教是现代人时尚的教育,《颜氏家训》中记载: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所以,古人是非常重视孩子早期教育的。
王安石有一篇警示人们,如果没有教育即使是天才,也会平庸的故事,叫《伤仲永》。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小孩,天资聪明、无师自通,四五岁就开始写诗了,因为他父母不是读书人,就把他写的诗拿给村里读书人看,看完后都大吃一惊,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诗写的非常好,渐渐的名声传到了城里。城里的乡绅们就约方仲永到城里来作诗,乡绅们看后,觉得果然写的很好,于是乡绅就想,出钱资助这个孩子,觉得这个地区出了个神童,也是这个地区的光荣。父亲从此以后就带着方仲永走街串巷,以写诗换取钱物,并没有认真的培养方仲永。十三、四岁的时候他还会写诗,但写的就非常一般了,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他的诗歌远远不如同龄人了。
- 上一篇:牡丹亭诗意_牡丹亭文章
- 下一篇:没有了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_0到3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万丈高楼平地起,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就像盖大楼,打地基一样,地基打不好楼是盖不高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我们用一组数据来表示,出生时脑重量达350—
-
唐宋八大家曾巩读音_曾巩的代表作
7月20日 这位先贤诞辰1000周年纪念活动 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自1019年诞生至今 这位先贤的名字已被仰望近千年的时光 他就是 曾巩,字子固,号南丰先生 曾巩画像 他被朱熹尊为“醇儒”
-
王冕的墨梅中赞美梅花的诗句_王安石写梅花香气的诗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朱琳进行答题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一首诗《墨梅》,这首诗是诗人王冕写的,在诗词大会的现场,嘉宾康震教授对这首诗进行了解读,因为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墨梅,王
-
著名散文墨池记_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答案
《墨池记》 ( 曾巩 公元1048年 )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3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
-
神机妙算未卜先知是哪个神仙_天机八卦预测术
(图)电视剧《江南四大才子》剧照 大家都知道有个 “唐宋八大家”, 除去唐朝的 韩愈和柳宗元, 剩下的宋朝这“六大家”,基本都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这就是 宋仁宗时代。 宋仁宗名叫
-
宋徽宗画作欣赏_宋徽宗在绘画上的贡献
美是共识,美是见识 故宫收藏了一幅 宋徽宗名画《 雪江归棹图 》。 今天我们要讲讲这幅名作背后的故事。因为它看上去只是一幅意境不凡的冬景山水,是北宋传统的渔樵题材山水画里的一件
-
曾巩韩愈苏轼皆属于唐宋八大家之列_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
接着昨天的文章,十二列出了四点曾巩可以入选唐宋八大家的理由,但是很多人都觉得空说无凭,也是十二思虑不周。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曾巩的优秀诗文。 先对曾巩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
张籍的秋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秋思 张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情感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老师们,何人不起故园情?吟诵着这首《秋思》,透过浅白如话的文字,我深深地被诗人的思乡情打动了
-
张籍《秋思》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秋思张籍古诗赏析答案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 张籍《秋思》 张籍字文昌,是唐代中后期诗人,早年经由韩语引荐,于贞元15年考取了进士,后来又认识了白
-
张籍写过什么诗_张籍的诗有哪些
在古代,诗人往往因为谋求仕途、探亲访友、游历山河等原因,不得不寄居他乡。于是便有了一首首经典的思乡诗,以抒发诗人绵绵的乡愁,以及对亲人无尽的思念。无论是柳宗元的“若为化
-
张籍《秋思》赏析_秋思 张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简单易懂。先简单翻译一下: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以表对家人思
-
简述经今古文学之争_23.韩愈的古文创作是如何实践他的古文理论的?
内容提要: 北宋“古文”创作与经学研究表里相济。选择不同的儒学典籍,秉持不同的治学理念,不仅会造就内涵各异的学术人格,还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到“古文”作品的语言风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