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花木兰的妆容为什么那么花_木兰的妆容

花木兰的妆容为什么那么花_木兰的妆容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1-23 22:17:37
阅读:

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将于2020年3月27日北美正式上映,预告片一经放出就霸屏热搜,刘亦菲流畅飒爽的打戏,以及灰头土脸“难辨雌雄”的妆容,都让人感到这是一部诚意之作。好评如潮的同时,不同的声音也慢慢浮现,其中“声音”最大的就是,花木兰的额黄妆实在是太!丑!了!

《花木兰》里的妆太丑了?来看看古代的女人是怎么化妆的?

(图片来源:迪士尼电影官博)

对于额黄妆,网友们众说纷纭,有人称赞其高度还原了历史,也有人斥责这是对中国形象的抹黑。《花木兰》作为公主系列电影之一,“还原历史”并不是它的目的,我们不能以绝对考究的态度来要求,“女性解放”的思想才是迪士尼重拍《花木兰》的原因。虽是如此,古代女子的妆容却引起了小编的兴趣,忍不住想要探究一下这么神奇的额黄妆到底是怎样的。

额黄妆

想必大多数人了解额黄妆是源于语文课本《木兰辞》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关于额黄妆的起源,学界多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女人额间涂黄始见萧梁宇文周时。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女性从沥粉涂金的佛像上得到启发,以黄填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额黄妆的习俗。二是,北魏拓跋氏禁止民间女性以粉黛化妆,但帝王的命令也抵挡不了人的爱美之心,宫外之人便发明了“额黄”妆法。明于慎行撰的《寓圃杂记 谷山笔塵》中对此事有记载:

“古时妇人,率用粉黛,粉以敷面,黛以填额,元魏时禁民间妇人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

《花木兰》里的妆太丑了?来看看古代的女人是怎么化妆的?

《北齐校书图》(局部)

额黄妆的画法分两种,染画法和黏贴法。

染画法:将黄色的妆粉涂满整个额头和鼻梁(类似于现在化妆涂高光的T区),或涂半个额头,再以清水晕染。《北齐校书图》中侍女多为此种妆容。

黏贴法:《木兰辞》中花木兰“对镜贴花黄”,用的就是黏贴法,用黄色的纸剪成各种花式,贴于额间。这种花黄后逐渐发展为更加精巧的“花钿”。关于花钿的起源,《事物纪原》卷三引《杂五行书》中记载:

“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着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故而,梅花妆也叫“寿阳落梅妆”。

古代女子化妆全步骤

古代女子化妆步骤包括敷粉、施朱、眉妆、点唇、面饰、发髻。

敷粉类似于现在的底妆,魏晋南北朝的妆粉多用紫粉。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

施朱即胭脂,也就是现在的腮红。胭脂的由来已久,《中华古今注》记载:

“燕脂盖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做燕脂。以燕国所生,故曰燕脂。”

眉妆:唐朝眉妆最为流行多样,《丹铅续录》载:“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棱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烟眉,九曰拂云眉(又曰横烟眉),十曰倒晕眉”

《花木兰》里的妆太丑了?来看看古代的女人是怎么化妆的?

(图片来源:《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点唇:中国古代多好“樱桃小口”,唇妆多小巧饱满。

《花木兰》里的妆太丑了?来看看古代的女人是怎么化妆的?

(图片来源:《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面饰:常见面饰多为四种:“额黄”、“花钿”、“斜红”、“面靥”。在双颊太阳穴处画如月牙形的图案即为“斜红”。“面靥”就是酒窝,用胭脂在酒窝位置点染即可。

《花木兰》里的妆太丑了?来看看古代的女人是怎么化妆的?

(斜红。图片来源:《花木兰》预告片截图)

发髻:发髻的形状样式更为复杂多样,不同朝代各有特点。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原始先民们就已盘发为髻。各朝各代基本上是按梳、绾、鬟、结、盘、叠、鬓等变化而成,再搭配以簪、钗、步摇、珠花等配饰,步步生莲,摇曳生姿。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对于古人来说可谓是生命的象征 ,曹操割发代首足以证明头发的重要性。发髻作为古代女子展示自我的重要途径内容实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明的。今天就说到这儿,下次再聊呀~

参考文献

1、杨小丹,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浅谈魏晋南北朝额黄妆[J],文艺生活,2014-07

2、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M],学林出版社,1997-10

3、中国古代女子妆容,百度文库

4、邓嗣明,花黄、梅妆、寿阳妆[J]

5、一起走入古人的审美世界 古代化妆的技法大全,百度文库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花木兰的妆容为什么那么花_木兰的妆容

    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将于2020年3月27日北美正式上映,预告片一经放出就霸屏热搜,刘亦菲流畅飒爽的打戏,以及灰头土脸“难辨雌雄”的妆容,都让人感到这是一部诚意之作。好评如潮的同

    经典语录
  •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何物_诸葛亮木流牛马原理

    诸葛亮,中国古代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留下不少的作品和故事,但是最让人着迷的却是他的另一个身份,发明家。据记载,诸葛连发明的东西很多,孔明灯,诸葛连弩,孔明锁,八阵图,

    经典语录
  • 各种牡丹,争奇斗艳,若用国色天香_牡丹花素来有国色天香之称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国色天香!牡丹花号称是雍容华贵的富贵花,素有“国色天香”的美誉,乃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在数千年的自然成长和一千

    经典语录
  •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何物_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原理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诸葛亮不仅是三国时期神人,同时也是后世敬仰的对象。诸葛亮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发明家。 连弩、孔明灯、木牛流马

    经典语录
  • 木牛流马是谁造成的_木牛流马是用来干什么的

    一、设计师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发明家,像八阵图、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孔明灯等都有他的传说,他不仅熟悉兵法,还对工匠技术有研究,木牛流马就是在他的主持下,由僚属和

    经典语录
  • 春风送暖入屠苏全诗_春风送入暖送屠苏屠这里屠苏指的是什么?是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曈曈(tóng),日出光亮貌。 今日是除夕,老汪给大家拜年啦!今日是戊戌年的最后一天,也是

    经典语录
  • 唐朝西域服饰_古代西域女子服饰

    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经济基础的晴雨表。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

    经典语录
  • 重阳节饮菊花酒的意义_重阳节喝的酒是什么酒

    九月初九重阳节,可谓是登高望远的好时候,当然了在重阳节这一天必不可少的就是我们的菊花酒了,那么在重阳节这一天为什么要喝菊花酒呢? 宋代高承著的《事物纪原》记载:“菊酒,《

    经典语录
  • 农历九月九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_九月初九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重阳节的来历起源很早,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远眺、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因此,重阳节也叫“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 一、农历九月初九为什么叫重阳节呢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近年来又把这一天定为“老人节”。 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谐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古人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极阳”,在中国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 生活于战国时代的大诗人屈原的《远游》中已出现重阳之名:“集重阳人地宫兮,造句始(星名)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九重天”的意思,并非节日之名。 丁波在《重阳节》一书中说,古人重视阳月阳日,重大活动或朋友相聚要在阳月阳日举行。重阳两九相重,是为阳之极,但阳气达到了极点,大极之至了。阳极必变,就要转化。 二、重阳节起源的史料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远游》诗中也有“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的诗句。不过,这里的“重阳”是指九月九日那一天,当时还不是节日。 而重阳节的求寿之俗,据考始于汉代。汉代《西京杂记》

    经典语录
  • 重阳节起源于_重阳节节的来历和风俗

    重阳节,通常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天。《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一说到重阳节便想起了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作为与除夕、清明、中元并列的中国四大祭祖节日,在民间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如王维所言“每逢佳节倍思亲”,作为如此重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又有着怎样的历史起源呢? 绝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关于它的起源有很多种,多为神话传说,与祭祀、驱邪相关。据《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记载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在春秋时期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的活动,据此推断重阳节应该是发端于祭祀活动。 除了远古祭祀说之外,还有齐景公起源说。宋代的高承曾在《事物纪原》中记载:“齐景公始置重阳、端午”、“齐景公始为登高及竞度”。明代的罗颀编撰的《物源》也有“齐景公始置重阳、端午”的说法。 此外还有的观点认为重阳节起源自汉朝。据此观点的人认为重阳节起源于汉代,以求长寿及饮宴为目的。主要依据是晋代葛洪编撰的《西京杂记》记载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