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崔
上一集历史崔讲了,武则天在李治生病的这些年里,独自对抗强大的宰相集团,直到李治去世的前一年,才聚集足够的力量,推出同平章事制度,从此,政事堂由侍中、中书令、尚书令把持的日子,成了永远的回忆。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在洛阳去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武则天没有让任何人来打扰,李治安静的走完了最后一段路,死后遗诏任命,李显为新一任皇帝,武则天为太后,开始垂帘听政。
公元684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李显成了皇帝,没两个月,就成了路人,同时原太子李贤,被发现在家中自杀,死因不明,徐敬业的造反,让武则天明白,要想真正的安枕无忧,必须要确保全国人民的效忠。
之后,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推出了肃政台制度,监察考核全国官吏,同时追杀有兵权的李氏家族成员,直到公元690年,武则天接受儿子李旦的禅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年号天授。
今天历史崔的故事,既不关于武则天,也不关于李姓皇族,主角是一位读书人,他的名头,和王勃一样响亮,也是初唐四杰之一,命运虽然曲折,但是比王勃要幸运的多。
因为他的人生更加完整,从老百姓到公务员,从文官,到武官,从正面,到大反派,或许他的排名不高,在初唐四杰的最后,但是他的经历,却最精彩,这个人就是骆宾王。
聊下面的话题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节:
骆宾王,字观光,浙江义乌人。
关于骆宾王,小时候的历史崔,最感兴趣的,只有两件事,第一个是他的名字,这人得有多牛逼,自称王,难道是皇帝的后代,最差也得是,皇族近亲吧,比如前面讲的琅邪王、越王、鲁王什么的。
事实上呢,骆宾王出生在浙江义乌,一户普通家庭,如果硬要和皇帝扯上点关系,就是骆宾王的父亲,是公务员,给皇帝打工的,职位是青州博昌县的县令,青州的位置,大概是现在的山东潍坊一带。
那为什么会叫这么霸气的名字呢?难道和历史崔一样,也是请算命先生取的?
哎,还真是!
古人取名字,都有个讲究,何况是读书人,骆宾王的名字,是他老爹求的一支签,签的内容来源于《易经》: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宾王宾王,是成为皇帝宾客的意思,简单理解,就是父母希望,骆宾王长大后,可以考个公务员,能成为国家领导人,当然最好,光宗耀祖,这也符合一般父母,对儿子的期望。
第二个,是骆宾王的那首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据说这是人家七岁的作品。
按照之前,王勃的命运,这么有才的骆宾王,是不是也年少成名,进入政府部门当差,前途无量呢?
并不是!
骆宾王的仕途,可以用坎坷来形容,就算后来得到皇帝的欣赏,职业生涯,也和前途无量,这四个字不搭边。
七岁时的作品,咏鹅,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在课本上,我们依然能看到它的存在。
神童,这两个字,骆宾王当之无愧,但是在唐朝,要想进入仕途,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就是重量级官员的推荐。
十五岁的王勃,举荐他的,是中书令刘祥道,宰相,中书省的一把手。
而骆宾王呢?
没人。
他唯一认识的公务员,就是他父亲,在山东潍坊,当一个小小的县令,而且,没等骆宾王长大,老爹就死在办公桌上。
因公殉职,朝廷并没有给点抚恤金什么的,所以青少年时期的骆宾王,忙的,只有一件事,找吃的,填饱肚子。
永徽年间,骆宾王迎来人生的第一次机遇。
当时读书的,在全国范围内,与总人口比起来,比例不大,像骆宾王这种,出口就能成诗的,那都属于顶级人才。
虽然信息不通畅,但对于地方父母官而言,还是零星能听到一些消息,比如道王李元庆,他就直接把人,给请进了王府。
李元庆是李渊的第十六个儿子。
看着李渊的一大帮儿子,不得不感慨,老来得子的兴奋,那只能来自小老百姓,贵族之间,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除了李世民等一帮兄弟,在长安,李渊的第六个儿子李元景出生的时候,李渊已经52岁了,小儿子李元婴呢,李渊64岁。
李元婴在王勃篇中,有出过场,就是那个滕王。
李元庆是王爷,有属于贵族的矜持,对待骆宾王,也没有礼贤下士的那种坦陈,骆宾王呢,膝盖也是直的,不会趋炎附势,更不会明白,官场上的规矩,而这也让他的仕途,更加艰辛。
最终,两人的第一次见面,不欢而散,不过老李人倒是不错,给他做了保举,骆宾王有了份体面的工作,奉礼郎,从九品的文官。
在初唐四杰里,骆宾王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导致他为人处世,并不圆滑,才华出众,却又性格孤僻,进入职场,特别容易受排挤。
果然,在奉礼郎的岗位上,没待多久,骆宾王就因为得罪了人,被贬到了边境,在和西域交界的地方,吃了几年黄沙。
这是一段特殊的经历,对于骆宾王来说,这段在戈壁滩的旅程,不仅使他的文风,有了巨大的转变,同时也让骆宾王掌握了另一项技能,写檄文。
、
檄文,往往写得情绪激昂,容易犯错,更容易写出名篇,比如王勃的檄英王鸡,还有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徐敬业就是徐世绩的孙子,武曌,就是武则天。
当初在瓦岗军,徐世绩17岁,就跟随翟让出来打天下,算是年纪最小的,见过翟让的被杀,见过李密的投降,见过窦建德和王世充,也见过玄武门之变,去过沙漠,到过草原,也经历过高句丽战争。
但就是这么个老头,在进入朝廷后,很少站队,打仗,可以冲锋在前,但是面对要表态支持谁的时候,会装成聋子瞎子,谁也不帮。
但是他的孙子,徐敬业就不一样了。
他是徐世绩的长子长孙,家族产业的继承者,功勋的后代,总是有更多的人盯着,公元684年,因为贪污,被贬到柳州,做司马了。
当时的骆宾王在哪呢?在旅游。
唐高宗李治后期,武则天完成了,李治没有完成的事情,将宰相们的权力,收归中央。
宰相是整个文官集团的领袖,吃了宰相的蛋糕,文人们当然要反击,其中,走在队伍就前面的,就有骆宾王,结果就是,官没了,人还被关进了监狱。
在监狱里,过了一年,骆宾王也没闲着,写了首很有名的诗,叫《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自己,一片赤胆忠心,可惜怀才不遇。
骆宾王的这次上书,出名了,虽然进了监狱,但是古代的律法,毕竟不严苛,一两个大人物,使点手段,就出来了,还升了官,从中央,去了临海。
临海在浙江台州,回家乡做了个父母官,也不错。
但是骆宾王不干了,觉得天后看不起他,而且父母官的事,太繁琐,文人么,应该谈笑有鸿儒,于是辞官,旅游去了。
这是公元680年的事,到了公元684年,骆宾王在扬州潇洒,傍晚,却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这个黑衣人,就是徐敬业。
老徐找他,只有一件事,出山,替自己当文书,凭骆宾王独步天下的文采,叛乱这个事,一定事半功倍。
当时的骆宾王,年纪也老了,与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越来越远,所以他也想再拼一次,于是,就答应了徐敬业。
公元684年,叛乱爆发。
战争只进行了不到两个月,叛乱就失败了,随后徐敬业被杀,首级送往京城,而骆宾王却成了永远的谜,生死不明,此后再也没人见过他,也没看到他的作品,更没有人发现他的尸体。
留下的,只有一篇一篇,带着丰富感情的文章。
他的代表作,除了咏鹅,除了檄文,还有一篇很牛逼,名字叫《帝京篇》,讲的是长安的繁华,帝国的强盛,也透露着,怀才不遇的苦闷,文章的最后,就用里面,描写上层社会尔虞我诈的斗争,作为结尾:
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
始见田窦相移夺,俄闻卫霍有功勋;
未厌金陵气,先开石椁文;
朱门无复张公子,灞亭谁畏李将军。
-------------完---------------
谢谢转载、分享
我的私人微信:289950983
关注“中国历史名人”公众号:lishi_cui
【中国历史名人】系头条号签约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