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伦(1897—1969年),号志希,浙江绍兴人,出生在江西南昌。他是五四领袖之一,不仅首创“五四运动”一词,而且是清华大学首任校长,更是一位学贯中西与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常说的一句话:“我们并不能盲从西洋,我们也不能迷信中国。”
1917年,20岁的罗家伦考取北京大学,成为北大外文系的一名学生。很巧,胡适也于此时进入北大担任教授,而陈独秀则是文科学长,罗家伦成为胡适与陈独秀的学生。
罗家伦入学以后,惊喜地发现教授中有“拖辫子的辜鸿铭,筹安六君子的刘师培,以至于主张激进的陈独秀”,百家争鸣,却平安相处。而新派的胡适更受年轻学子们的追捧。入学的最初一个阶段,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成为了学子们辩论的热门话题。在这些新思想的影响下,罗家伦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评论《青年学生》。到了第二年的11月份,罗家伦与傅斯年等20多名年轻人组织了一个“新潮社”,大家决心集资办一份刊物。罗家伦提议取名《新潮》,傅斯年担任总编辑,罗家伦担任编辑。蔡元培与教务长蒋梦麟批给他们3000元作印刷经费。1919年元旦那天,《新潮》杂志第一期出版了。罗家伦在《新潮》的1—5期,共发表了13篇文章,其中3篇是评论,针对当时小说界、新闻界和杂志的各种现象,作出了尖锐批评,提出自己的中肯建议。远在上海的商务印书馆主持人张元济看到这些评论后,很受启发,对商务印书馆所办的几份杂志,如《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学生杂志》进行了革新,使杂志销量大增。
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人发起 “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即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能遍布全国,其中有两个政治运动起到关键作用,第一个运动是比五四运动早一年(1918年5月),因反对对日的参战借款和“中日密约”(冯国璋、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缔结《中日防敌军事协定》)而起。这个反日运动是由日本留学生发动的,有一天晚上(5月20日),两个日本留学生代表,其中一个叫阮湘,在北大西斋饭厅慷慨激昂地演说,大家义愤填膺,但终觉束手无策。罗家伦跑上讲台对大家说,这个事体,徒然气愤也没有用,我们如果是有胆量的,明天便结队到新华门围总统府去,逼迫冯国璋取消成约,大家当场表决,第二天去闯新华门。次日,果然北大学生及其他几校2000余学生集合在新华门门口请愿和抗议,一直围到下午五点多钟才散去。这是学生运动的第一次,也是学生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勾结而有所表示的第一次,这是五四运动的先声。(这也是民众请愿的第一次)
另外一个运动就是五四运动了。五四运动产生的重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第一是前次新华门事件的连续;第二是新文化运动所产生的思想变化的结果;第三是大家受了北大蔡元培校长的影响,一变从前羡慕官僚的心理而为鄙视官僚军阀的心理,并且大家有一种以气节相标榜的态度,有意去攖官僚军阀之锋;第四是正当巴黎和会的时候,感觉到中国受人支配和帝国主义国家协以谋我的痛苦。第五,因为受欧战后各国革命潮流的激荡(特别是当时蔡元培提倡所谓德国是军国主义,战败是应当的,并且当时国际联盟的论调甚高,北大也常常有这一类的演讲)。
以上是这一事件的原因,至于这件事体的酿成,责完全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四月,纷纷传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不利消息(日本要求中国撤换两个专使),北大学生自筹经费打电报,一方面打给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要求他们坚持,一方面通电全国,反对因为外国压迫而撤换本国专使的事。这两封电报打出以后,所捐的电报费还存三百元左右,以四个干事的姓名,存在学生银行。到五月一、二日时,外交消息一天恶似一天,罗家伦与傅孟真、许德珩、周炳琳、周长宪等几人,商量要在北京采取积极反抗的举动。但是当时一方面想对国事有所主张,一方面对于北大又要保存,一致决定要在五月七日国耻纪念日,由北大学生在天安门外率领一班群众暴动,因为这样一来,北大的责任便可以减轻。
五月三日,清华大学举行纪念典礼,包括罗家伦在内的许多北大学生都到清华大学参观,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才回来。不料三日那一天,邵雪萍到北大报告,说是山东问题已经失败,于是在校的一班同学在北河沿法科第三院召集临时会议,最初由邵雪萍报告,以后由许德珩等人慷慨激昂地演说,与会学生情绪激动,一度难以控制。于是当场主持的几个人,不能维持以前决定的五七发难的成议,当场决议在第二天(即五月四日)联合各校行动,并且当场从北大学生中推出二十个委员负责召集,罗家伦是其中之一,由他们各学校联络进行。罗家伦等人九点钟由清华回到北大时,看见他们会也要开完了,什么决议都已经定好了,虽对许德珩有所埋怨,但大家的决议还是大家的决议,是不能更改的。于是,他们把前存学生银行的三百元拿出来买了竹布,连夜赶制出三千多面旗子,除了北大学生个个有旗子外,其余还可以送给旁的学校。(当时还有人疑心五四运动有金钱作背景,不然为什么北大穷学生能临时有这么多钱去做旗子?其实这钱是打电报省下来的。)各校代表于当夜十一点在北大开预备会议,当场举出三个总代表,一个是罗家伦,一个是江绍原,一个是张廷济,并推罗家伦草拟了一个五四运动宣言(即《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由狄君武送到北大印刷所去印了五万份。第二天早上,还预备了一份英文的备忘录,送给各国使馆。
五月四日下午一点钟,游行队伍齐集在天安门前。当时的步军统领李长泰、警察总监吴炳湘赶到现场,对大家说了一番话,劝大家解散。当时众怒难犯,无人肯听,于是大家从天安门出发,一路走到东交民巷口,便被警察拦住。罗家伦和江绍原两个人到美国使馆找美国公使,美国公使芮恩施当日到西山去了,他的参赞出来接见,说了一番漂亮话,并且说由他去和使馆界的警察交涉,让他们给游行队伍放行,两人从美国公使馆出来以后,又到其他几个使馆,告诉他们游行示威的意思。回转身到美国使馆问美参赞交涉结果,他说使馆界警察是答应可以的,但是刚才警察总监有电话来,说是不可以让游行队伍通行。这一消息一传出,大家更是愤怒,交涉过程中,大家要求硬挤进去,后来想硬撞不成事体,反而给别的国家以不好的印象,于是大家便高呼口号“我们去除国贼吧!”于是调转大旗,向曹汝霖家前进(曹家在赵家楼)。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罗家伦与五四运动故事_罗家伦五四运动宣言
罗家伦(1897—1969年),号志希,浙江绍兴人,出生在江西南昌。他是五四领袖之一,不仅首创“五四运动”一词,而且是清华大学首任校长,更是一位学贯中西与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常
-
五四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_在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罗家伦(1897――1969) 罗家伦1914年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肄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文科,成为蔡元培的学生。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
-
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_罗家伦五四运动宣言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这样气势磅礴的语句出自北京大学学生罗家伦起草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读之
-
清华大学的首任校长_清华大学第一届校长是谁
1928年8月21日 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第949号简任状,任命罗家伦为清华大学校长。 一 1928年6月,北伐军进入北京,南京政府开始接收原北京政府的各个机关。清华学校情况特殊,原属北京的外交部
-
马一浮隶书作品_书法家马光左笔价格
马一浮(1883~1967),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
-
马一浮读书法_马一浮书法图片
马一浮(1883 - 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
-
秋风秋秋风秋雨愁煞人_秋风秋雨愁煞人是谁写的
清朝末年,政府腐败,女子生活在封建社会中需要将脚裹起来,以看起来走路婀娜多姿。所有女性都敢怒不敢言,遵循着旧社会的规矩,然而这裹脚的痛苦,却坚定了一位女性要和封建社会做
-
民国教育学家_教育在民国
张静江、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都曾入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并且四人之间的私交也不错,也是最早从事革命事业的人,因而被称作为“国民党四大元老”。 蔡元培(1868-1940) 蔡元培
-
桐城派姚鼐理论主张_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书法 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现在无疑是一个高频词。这一高频词,更多的运用在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
-
王国维 眼中人_人间不值得出处王国维
即使不了解王国维其人,许多人也熟知鲁迅先生关於王国维的一句名言:老实得像一条火腿一样。王国维的这种“老实”,确切地说,是读书人特有的那种认真、执拗和迂阔,几乎到了不近人
-
当代书画名家百科网_中国书画家百科网
1、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卷(局部)》 【赏析】我国现存的《八十七神仙图》,是北宋时期白描人物的真迹,画卷上有八十七位“朝元”列队行进的神仙,其中女神尤多。这幅名画传了800多年
-
红楼梦谐音寓意赏析_红楼梦中人物名字的谐音和其隐含的意义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形形色色,层层叠叠,关系复杂。曹雪芹对于塑造这些人物倾注了大量心血,就连起名也颇费了一番心思,紧扣书的主题,与内容协调一致,也与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