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赵飞燕的留仙裙
气温渐渐上升,色彩缤纷款式各异的裙子挂满了各大商场,今天你是否已经换上了轻盈美丽的裙装?
汉伶元在《飞燕外传》中记下:两千年前的汉代宫廷的一个夏日,汉成帝和宠妃赵飞燕在园中宴饮。一阵风吹来仿佛要把赵飞燕吹上天去。成帝急忙命令左右拉住她,把裙子都拉出很多的皱褶,后来宫女假意模仿,襞裙为绉(褶皱),并且取了一个浪漫的名字——留仙裙。
这是关于留仙裙的传说。
赵飞燕的留仙裙是传说,历史上没有出土过实物,只有传奇故事中讲是因为拉住裙子而揉出的褶皱。后来宫人们做裙子时模仿这种褶皱才做出留仙裙。
所以我们只能根据传奇小说中的记载去推测赵飞燕的留仙裙。
有褶皱的裙子,早在先秦时代便有了。先秦时叫“襞积”。所谓襞积便是指衣服上的褶裥,即衣服上的褶子。
以上都是战国时代出土的文物,可以推测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有褶皱的裙子。
这是大型舞剧《孔子》的剧照,注意看后方伴舞穿着的白色红纹双绕短曲裾,下身的裙是褶裙。
舞蹈服装经过设计师的改良,与真实历史的服装当然有所不同,但《孔子》中的服装形制还是比较还原的。
舞剧《孔子》中的服装,后方伴舞的女演员身着红色渐变大袖单绕短曲裾,下身系褶裙。
先秦时代,褶裙已经很流行。
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郑女曼姬,被阿锡,揄纻缟,杂纤罗,垂雾縠,襞积褰绉,郁桡溪谷……”。
因此,很多人认为留仙裙就是褶裙,也就是常说的百褶裙。
但如果是这样,何必还特意娶一个留仙裙的名字呢?可见留仙裙和襞积至少有一些地方是不同的。
不同在哪里?
“后衣南越所贡云英紫裙,碧琼轻绡。广榭上,后歌舞归风送远之曲”,即:赵飞燕穿着南越进贡的云英紫裙,碧琼轻绡,在广榭上跳舞。
绡,本是一种轻薄透明的丝织物,做成的衣物在夏天穿着。用“轻”做形容词,可见它的轻盈飘逸。
琼,在古代泛指美玉。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一·粤诗》:“ 南越轻绡似碧云,裁为飞燕 御风裙。”
那么,推测碧琼轻绡应该是一种颜色像青绿色美玉的非常轻薄的衣物。
然而,现在网购平台搜索绡,出来的结果一般都是欧根纱。也有人称欧根纱就是真丝绡,笔者不知真假,有对这方面比较了解的同好们可以说明一下。
这是在网购平台搜绡搜出来的结果,笔者随意选取一张图片供参考。
个人认为,既然能用手拉扯、揉捏出褶皱,绡的质地应该更柔软,不似欧根纱那么挺括才对。
云英有几种解释,一是云母的一种,明代汪道昆《洛水悲》:“云英五色,芝草丛生弥望”;而是水珠或者露珠;三是指云气的精华;四是指白色的花;五是指古代神话中仙女的名字。
云英紫裙,可能是紫色的仙女穿的裙子;可能是像露珠水珠一样剔透的裙子;也可能是和云英花一样颜色或绣着云英花的紫色裙子。赵飞燕的紫色裙,想来不会是那种老气的紫色,应该也是非常适合年轻女子的紫色。
恰好有一种花叫做紫云英。
是从古至今都非常常见的一种花。
赵飞燕的紫裙会不会就是紫云英这种颜色,或者是绣着紫云英的裙子呢?
伶玄没有说“碧琼轻绡”做成的是衣还是裙,所以赵飞燕的着装可能是“碧琼轻绡”的上衣,下身是云英紫裙。
也可能是没有描写衣,只描写了下身穿紫色、碧色两层的轻绡裙。这很有可能,因为气候变迁和古代丝织技术的发到,古人穿的衣裙不论冬夏有几层是非常常见的。
故事的背景,是赵飞燕正在跳舞。汉代的舞衣多为这种长袖舞衣款式。
这是西汉楚王墓出土的陶俑,前方的舞姬正在做各种舞蹈动作,长袖飘飘,身形纤长窈窕。
这是某位调皮的网友画的Q版。
这是北京舞蹈学院孙颖教授编排的踏歌舞,舞衣和陶俑是不是很像。
主要的区别在于舞俑多穿曲裾或直裾,而踏歌的舞衣是有很多个三角形袿做装饰的杂裾。
这是舞剧《孔子》中伴舞的舞衣,也比较接近汉代的长袖舞衣形制。虽然不是绡做的衣裙,但是同样的轻薄,裙子也是褶裙。除了腰部和颜色,大概是笔者找到的最类似当时赵飞燕所穿的留仙裙的款式了。
古代的皇家宠妃,她身着的舞衣必然更加精工细作,也更加如雾似幻,甚至可能会有创新,不从流俗。但,还是那句话,没有找到佐证,就只能参考现有的实物。
主流都认为留仙裙就是今天的百褶裙,但也有人认为留仙裙是类似绉一类的裙子。
绉和绡都是丝织品,而绉织出来就带有皱纹。
大概是这样。
或者是这样的面料。
但是汉代称绉纱为“縠”,如果是这种绉纱类的面料的话,那应该直接称“榖”,而不是“绡”。所以, 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一种,所谓留仙裙就是百褶裙。
还有一个佐证便是,留仙裙是后来宫人们模仿当时赵飞燕的褶皱(襞绉为裙),做的新式样的裙子才叫做留仙裙,那么将当时随手揉捏的褶皱美化、改良成百褶裙样式也不足为奇。
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