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是有名的“花鼓戏窝子”,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时期,也经历过寒冬,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及从中央到地方对戏曲传承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益阳花鼓戏逐渐走出低谷,迎来生命的春天。
在资阳区这栋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里,每天花鼓声声,不绝于耳。暑往寒来,小楼见证着一代又一代戏曲人的花鼓梦。从家里步行到剧团,需要穿过一条狭长的巷子,这条路上,63岁的王建雄来回走了四十年。唱了一辈子的花鼓戏,搁不下的花鼓情,尽管退休多年,但只要一有时间,王建雄便会来团里指导一下年轻演员。15岁那年,王建雄凭借一曲京剧《智取威虎山》,被选入益阳市花鼓戏剧团,成为一名正式花鼓戏演员。那时,看花鼓戏、听花鼓戏、唱花鼓戏,对于益阳人来说,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港台音乐进入内地,社会文化朝多元化发展,群众文化渐兴,传统单一的戏曲受新的娱乐产业冲击,益阳花鼓戏逐渐跌入低谷,偏离市场的剧团就像没有水的鱼一般,叫好不叫座。
1978年,也是杨飞跃进入剧团的第一年,从那时起,他亲历了剧团的低潮,有时候演出,台上有二三十人,而台下观众也就十来个,于是大多演员纷纷转行,下海赚钱。在最困难的时期,杨飞跃却选择坚持了下来。
再走以前的老路行不通,必须闯出一条新路子。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上靠改革,出路在深化改革。2012年,我市按照中央和省里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求,对国办剧团进行了真刀真枪的改革,彻底转制为企业,依托市场探索发展新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杨飞跃所在的剧团也在这次改革中,迎来了新的春天。通过改制,剧团打破了“大锅饭”,每个人都是市场的弄潮儿,公司也由“入不敷出”变为“年年有余”,员工发展到57人,年演出场次达200余场,年收入120万元。
由剧团打造的大型现代花鼓戏《明月初心》入选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今年10月,又作为新创大型舞台剧,在第六届湖南艺术节上进行展演,收获一致好评。眼下,剧团的又一部大型现代花鼓戏《新山乡巨变》,正全力冲刺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在益阳大剧院,80后演员任靓每周都参加“周末花鼓剧场”的演出。亲历了文化体制改革,她目睹了益阳花鼓戏市场的逐步壮大,也有幸参与了《千两茶传奇》《花鼓春秋》《那山那水那人家》等系列大型花鼓戏的演出。她说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出台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益阳市委更是以“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确定了“益阳花鼓戏振兴工程”,益阳花鼓戏再次迎来新的春天。
今年11月1号,为期9天的第七届花鼓戏汇演拉开序幕,这是我市连续第七年举办花鼓戏汇演,全市2个专业院团和16个民间职业剧团轮番上阵,18台传统剧目先后亮相,每天演出两场,引爆花鼓热潮,花鼓戏迷们从早到晚不离场。每年一届的花鼓戏汇演,不仅捕获了一大批“狂热”的粉丝,也助推了全市戏剧事业的发展。
【记者手记】
在益阳,人人都能唱几句花鼓戏,“戏窝子”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而花鼓戏要想传承与发展,只有打破定势、突破传统,与时俱进,才有永续的生命力。改革开放虽然使老剧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机遇在前,不解放思想,就难以走出困境;花鼓戏要复兴,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春”。事实证明,深化改革,走群众路线,是戏曲艺术创作生产、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凡有生命力的剧种,都是生长在民间、活跃在民间、变革在民间。实践亦证明,传统戏曲只有沉下去,唱起来,才能走天下;只有面向市场、走近群众,才能真正“复活”。
来源:益阳新闻联播 编辑:陈晓林审核:何彦 复审:林慧- 上一篇:柳永考中进士了吗_柳永晚年为何穷困潦倒
- 下一篇:没有了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益阳花鼓戏刘伏英_益阳地区花鼓戏全集
益阳是有名的“花鼓戏窝子”,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时期,也经历过寒冬,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及从中央到地方对戏曲传承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
冬至祭祖大典流程_过年祭祀祖先的仪式
4月21日,是北帝诞辰正日,上午9点,祖庙三门前将举行传统而隆重的春祭大典。10点,北帝正式出巡,巡游路线为:祖庙双龙壁前-祖庙正门-祖庙路-莲花路-福贤路-人民路-天地路-建新路-祖庙路
-
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的是_大同市耍孩剧团
大同的耍孩在全国戏剧汪洋艺术大海中独树一帜,被专家誉为戏剧界的"活化石". 我第一次接触耍孩儿并不觉得怎么样,十多岁的年华,毕竟过去在农村是听晋剧、北路梆子长大的.耍孩儿对我来说完
-
忆秦娥 秦腔有这个人么_苏蕊娥的秦腔重台别
在豆瓣上有人问:读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我最喜欢其中一个答案,摘录如下: 读书的意义远不在此,它让我们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经历别人的人生,然后再反过来影响着我们之后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