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一水绕田将绿绕,两山排扶人送青来_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停顿

一水绕田将绿绕,两山排扶人送青来_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停顿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1-05 09:02:49
阅读:

文成梧溪古村

文&图 叶望庆

恬静休闲的时间往往过的很快,在结束山水文成国庆假期,驱车返回之际,想到了二十年以前在文成工作时去过的一个古村梧溪村。这里是北宋名相富弼的祖籍与后裔所在地。印象里这里有文昌阁,富相国祠,青石小巷与古朴民居等,是山区的小桥流水人家。边上还有龙麒源景区与安福寺。去景区时间来不及,路过古村可以去看一下。

1

文昌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梧溪村,文成西坑畲族镇所辖村,1948年前属青田县八都。古村始建于公元1209年,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宋朝名相富弼祖籍与后裔的聚居地,《富氏宗谱》载:“富氏第12世宁咸淳进士应高公于元至元31年(1294)自南田泉谷始迁梧溪”。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村以溪名,清·乾隆甲申版《古齐富氏族谱》称:南田之山其南二十里,有泉汇为溪,水声涓涓沥沥,如人相语,得名“语溪”。因行书与“浯”字形相似,后因水而意易为“浯溪”。1929年青田县在此设置邮代所,邮戳上误铭“梧溪邮柜”,沿用“梧”字至今。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梧溪又名五步,因村口文昌阁前有踏道五步(阶),每步系用数丈长石板铺筑,旧时驰名邑里,故别名。该村位于文成县城西北21公里,西坑镇北2.4公里处,南邻天圣山安福寺,北临4A景区龙麒源,海拔350余米,属浙南洞宫山脉的一个村庄。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这里峡谷幽深,谷口开阔,云变雾幻。南田石圃山绵绵流下的梧溪穿村而过,一条梧溪桥连接东西两岸。千百年来村民依溪而居,隔溪对望,日日见炊烟升起,天天闻鸡犬斗鸣。长长的沿溪古道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里俨然就是一处世外桃源。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我们到达村口首先看到的是一颗距今300多年的古樟树。树干粗壮,数人难以合抱;树冠硕大,如亭似盖。虽古老沧桑,但依旧枝繁叶茂,浓荫铺地。它目睹春夏秋冬,静候寒来暑往,阅尽烟云过往的沧桑,见证祖先开拓基业的艰辛荣耀。至今依旧巍然耸立在村口的山坡上,俨然是古村风水树与保护神。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斑驳的树影下有一座雕梁画栋的建筑,它就是文昌阁。文昌阁,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据《富氏宗谱》记载:“余辈于嘉庆戊辰冬吉旦,鸠工庀材,营建高阁于斯,崇祀文武二帝,所以培文风也”。另据富氏族人言:“梧溪旧有义塾,后毁坏。清·嘉庆年间在原址建文昌阁,以作义塾之所”。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清末至民国期间,文昌阁为当地及周边村民和远近文人慕名膜拜的处所,香火鼎盛。“文革”期间,阁内三层塑像被毁,部分构件如神龛雕塑、屏壁彩绘等均受到严重破坏。上世纪八十年代,文昌阁东向围墙和入口台门又被拆除。直至九十年代开始陆续对文昌阁进行维修。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这是一座木构歇山顶式建筑,高三层,檐头逐层内收,稳定壮重。原第一层为正以殿,正厅塑关帝坐像,立塑周、关二将;第二层文昌阁,塑梓潼帝君神像;第三层是魁星阁,塑握笔占鳖的魁星。是浙南地区保留较完整的清朝中晚期风格建筑,1997年文昌阁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2

富相国祠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富相国祠,系梧溪古村为纪念著名历史人物,宋代名相富弼兼祀入迁富氏一世祖富韬而建,在民间多称“忠孝祠”。唐朝末年富韬,为避乱隐居青田(现文成)南田,是文成富姓的开山之祖。富韬子到河南做官,几代后生下富弼,富弼的孙子又回文成繁衍。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富氏宗谱》记载:“唐松州刺史富韬公,唐末自豫迁南田泉谷,是为梧(一作浯)溪富氏一世祖。再传宦居河南。五世祖弼,为北宋名相。七世祖直清,偕从兄景贤返归南田。十二世祖应高,咸淳进士,雅爱梧林泉之胜,筑室家焉。”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富相国祠始建于元,毁于元未兵变。清·乾隆29年(1764)重建,复经清·道光葵卯年(1843)再建,占地1350平方米,现存建筑完整,建筑式样庄严而轩敞,具有浓郁的古代艺术特色。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祠内有富弼坐像。四周环境优美,背靠岫山,祠后拥有古松两株,盘枝曲节如伞。富弼(1004—1083),字彦国,北宋名相。历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两度入相。少年笃于学,提笔能文,胸有大度,具有“显忠尚德(宋英宗语)”优秀素质。范仲淹称之为“王佐才”。富弼曾与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等齐名于宋室。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富弼其为政之德极为突出,“德协股肱”,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与军事谋略家,他辅政有方,政绩卓著。曾出使辽国,强硬面对辽国威胁,拒绝割地要求。奠定宋、辽、西夏三国鼎立之格局,为北宋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机,为开创“仁宗盛世”创立了先决条件。苏东坡说北宋“百余年间兵不大用者,真宗、仁宗之德,而寇准与公(富弼)之功也”。回国后与范仲淹等人一起推行庆历新政,增强国家实力。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富弼又是文学家与书法家。写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北宋文学家晏殊纳其为婿。五千年诸多的文臣文将中,仅仅富弼与刘基同列为北宋历代帝王庙陪祀的79个文武名臣,梧溪,恰恰又是两位历史名人及后裔三代联姻之地,足见梧溪非寻常。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富氏后人也是名人众多。光是《青田县志》就记载了富臯,富伟,富宗礼三个南宋进士。青田还把历史上第一个进士的荣誉给予了北宋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的進士富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近代的富文则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后任国民政府国防部联勤总部第一补给区中将司令,人称“细柳将军”。其父富松亭去世后,张学良与蒋介石分别题词:“利奠嗣人”与“既安既固”。抗日期间,富文以军职兼陕北政务,任陕西第一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暨榆林县长,驻榆林领八县。1942年辞政职转任苏、鲁、皖、豫四省边区干训团教育长,同年道经延安,毛泽东、朱德设宴款待。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3

赵超构出生地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赵超构出生地,梧溪古村不只是出了显赫的富氏家族,还与明朝开国军师刘基,现代新闻界的泰斗,一代杂文大师赵超构有关联。被誉为最牛的“外婆家”。刘伯温的母亲、妻子、儿媳皆出自梧溪富姓。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赵超构的母亲是梧溪村人,是富氏外甥,其外婆家是梧溪村首富,深宅大院坐落西庄溪边,石门台额题“南阳旧家”,大门两侧楹联刻着:“门迎东屿山溪水,栋耸南阳四壁山。”门前还有七零八落的旗杆石、石鼓等祖先功名遗迹。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大宅院原是一座雕梁画栋的七间三进四合院,后破败部分倒塌,在赵老诞辰100周年之际重新修复开放。陈列有赵老手稿展示室、生平介绍室、生活起居室、摄影作品展览室等。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赵超构(1910—1992),原名景熹,笔名林放,赵是文成龙川乡下村人,清宣统二年庚戌农历三月廿五日,赵在梧溪村外婆家降生。宗谱记载,他是宋太宗赵匡胤第四十一代裔孙。赵老曾祖父赵恒东、祖父赵廷儒、父亲赵标生,是龙川受人尊敬的“三代廪生”。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他们崇尚朱熹理学,受瑞安“两孙”(孙衣言、孙锵鸣)、“三杰”(陈虬、宋恕、陈介石)“东瓯布衣”处世观的影响,无心功名,热心乡间传学、办学及公益事业。可谓是耕读传家,书香门第,家境优渥,广有产业。赵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从小有机会读书识字。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从小在梧溪村外婆家长大,村头桥边有一个过街凉蓬,下面一排石凳,是村民谈论古今的好处所,赵受村民谈论刘基辅助朱洪武取得大明天下的故事,和刘伯温“大丈夫能左右天下者,必先能左右自己”等文化思想的影响。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赵的父亲赵标生,曾在北洋政府参谋总部任职,后来调首都警察厅,任东区分局局长,晚年以国民党少将参议休隐。赵超构1934年中国公学大学毕业后,历任南京《朝报》主笔,重庆《新民晚报》特派员,参加中外记者访问团到访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接见,1946年,创办上海《新民晚报》并任主笔、总编、社长。1948年12月,受国民党特务机关追迫,经中共地下组织安排,潜往香港后转赴华北解放区。1949年3月抵达北平。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文成西坑梧溪村


解放后,历任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六至七届政协委员,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在新闻界历任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顾问,全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赵老是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解放前后七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