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国家宣扬“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
但实际上,最早提倡这两个词的是梁启超先生。
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再次崛起而奔走,为民族复兴探索道路。
但那时中国积弱,列强环伺,梁启超先生空有热血,却改变不了大局。
现如今,中国再次屹立于世界,面对这两个词的时候,已经不是一种奢望,而是底气十足,深信我们终将“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
梁启超一生,洋洋洒洒写了九百多万字,字里纵横捭阖,文采斐然,大半都和如何改变中国有关。
我以为,梁启超先生,就是清末的第一文豪。
他也是清末文人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
梁启超先生二岁识字,四岁读书、八岁做文章,九岁就能写千字文,这文章可不是小学作文,而是值得赏析的美文。
而他也少年成名,十二岁就考中秀才,成为几个县闻名遐迩的神童。
这里我要做个说明,秀才绝不是电视剧里穷酸的贬称,秀才是很厉害的。
清朝时期,每个县平均约有百来个秀才(历年合计),我们如今一个县的博士生已经大大超过这个数。
就算按照人口比例,中秀才的机率也比考博士低不少。
范进中举里的范进,也是到了五十多岁才中的秀才,这还是主考官看他可怜,补了一个秀才给他的。
鲁迅没有考中秀才,他的父亲是个秀才,已经是当地的豪门。
连陈独秀、蒋梦麟等北大清华中文教授,也只不过是秀才。
陈独秀还为自己是八股“秀才”,压了蒋梦麟一头,而洋洋自喜。
而梁启超十二岁中了秀才,是全国也就一两个的水平。
梁启超不负众望,紧接着十七岁就中了举人,并得到广东主考官李端棻赏识,将堂妹嫁给梁启超。
不久以后,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参加“公车上书”,开启了短暂的“百日维新。”
很快,百日维新失败,梁启超只好东渡日本以躲避。
在此期间以及之后,梁启超积极办报,并充当主笔。
他远超同侪的文采,以及深刻的思想,为国思变的精神,迅速影响到全国。
之后,袁世凯把政,为笼络人心邀请梁启超回国,他结束逃亡生涯。
但几年之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梁启超先生失望之余,密谋反袁世凯。
袁世凯送上二十万大洋,想要收买梁启超,被他婉拒。
袁世凯倒台后,他拥护段祺瑞,并在政府中担当要职。
随着段祺瑞倒台,他也离开了政治舞台。
从此梁启超先生的主要精力转移到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纵观梁先生一生,充满着矛盾和曲折。
从少年得意、青年流亡、壮年仕途几度浮沉,到最终安心学术,可谓一路曲折。
他专心文化教育,提出了“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的主张。
而他的九个子女,无一不是国家栋梁,家风家学,令人佩服。
他尊师敬老,师从康有为后,就步步跟随他的步伐。
康有为虽然是他的老师,但他和康有为又极为不同。
康有为是嘴上说一套,自己做一套。
梁启超不是,他心口如一,嘴上说什么,就怎么去做。
当他发现康有为的做法不合中国发展,被迫和康有为分道扬镳。
康有为屡次指责他,他始终没有一言诋毁康有为。
他的曲折和矛盾,还表现在他的政治主张上,有时前后矛盾,时而保皇,时而立宪,时而又虚君共和。
他身为政治人物,没有一以贯之的政治主张,而是今天一个理想,明天一个主意,实不足以让人信服。
尤其他的晚年稍微有些保守。
别人前进两步,他总是前进一步,当别人后退一步时,他却要后退两步。
当然这些并不妨碍我对他的喜欢。
我喜欢的就是他的致力于改造中国,为了民族强盛四处奔走,殚精竭虑一生,从未放弃的精神。
他说他“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我是深信不疑地。
他一定有超强的坚毅和热血,才能如此奔走不息。
与妻子依依作别时,写下“风尘孤剑在,湖海一身单”的梁启超。
看中国山河破壁,写下“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的梁启超。
心痛列强瓜分中国,为台湾写下:“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的梁启超。
不学古人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的梁启超
“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他是写下这样篇章,忧国忧民,渴望中华崛起的梁启超。
这篇少年中国说,十几年前就读过,但时至今日,每每读起,依旧心潮澎湃不能自已,恨不得化身梁启超先生笔下的有为少年。
我想,这就是我喜欢他的原因吧。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梁启超爱国的文章_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
今天我们国家宣扬“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 但实际上,最早提倡这两个词的是梁启超先生。 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再次崛起而奔走,为民族复兴探索道路。 但那时中国积弱,列强环伺
-
梁启超文集_梁启超写了哪些文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文人成了一个蔑称。 你呀,就是一个文人!当有人表达对他人不满时,会这样说。 知识分子近100年的命运,值得好好去探究一番。 他们做了什么,别人又是怎么对待
-
梁启超先生的家国情怀_梁启超父亲简介
现在很多家长只注重对孩子的文化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家风教育,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今天,我们给大
-
如何评价梁启超先生_康有为与梁启超人品
一个人的品行,在外人面前总是有所收敛,在家人面前才会毫无遮掩。 有些人,面对父母妻儿没有一点耐心,甚至张口就骂、抬手就打。 有些人,只要回到家里,脸色总是温和的,说话的声音
-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书法_
前言: 欢迎您来到清雅阁,清雅阁的创办之初就是传播中华书画艺术,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我们将始终秉持创作优质书画内容,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敬请关注我们,您的每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写作背景_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发表在什么上
. 前几天,达州市 “牛顿苹果” 私立培训学校张迁校长找到我,命题要我为学校书写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激励学生。 梁启超这篇《少年中国说》,文章不但很长,而且同一个字,在文章中重
-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及其形成过程_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一 1885年,13岁的梁启超离开家乡新会茶坑村,进入广州最高学府——学海堂就读。他就像一尾鱼独自游向大海,开始了追求公理的漫长之旅。终其一生,他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地整
-
梁启超的儿子们几个院士_梁启超的子女有几名院士
说到孩子的培养与教育,有一位历史人物不得不提,他的9个子女“一门三院士,子女皆才俊”一直为人津津称道,长子梁思成更是与国民女神林徽因结为传奇佳话。 他就是梁启超先生。 梁启
-
梁启超学问之趣味阅读答案_梁启超学问之趣味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
文/梁启超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划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零了。我以为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
-
聊斋志异第一篇读后感_聊斋志异第一篇考城隍翻译
考城隍 我姐夫的祖先名叫宋焘,是他们县城中秀才里的优等生。有一天,宋公生病卧床休息,看见一个小吏手里拿着公文,牵着一匹白头马走到他面前,对他说:“请您奔赴考场参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