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追寻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陌上桑》一名《艳歌罗敷行》,是一首民间叙事诗,最早见于《宋书·乐志》,属汉乐府相和歌古辞。全篇分三解。解是乐歌的段落,即章。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日出东南隅”至“但坐观罗敷”为第一解,极写罗敷的美貌。作者写罗敷,则从“日”写起,日出照楼,从楼至女。然后写其妆饰,青丝、桂枝、倭堕譬、明月珠、细绮等皆华贵时尚物,用以衬托其外表美。罗敷的容貌究竟如何?作者不作正面描写,而是别开生面地以全副笔墨刻画观者见罗敷时的种种反应:行路人看见罗敷,放担捋须而视;少年脱帽整由以卖弄自己俊俏;耕者忘了犁,锄者停了锄。虽无一句直接描写罗敷容貌,但其倾城之美通过观者的举止神态表现得如在目前。作者笔下那一个个被怔住的人物形象栩潮如生,十分传神。
“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为第二解,写罗敷严词拒绝使君的调戏,揭示她的心灵美。“五马立踟蹰”,表面写马,实则写人,“五马”暗示其权势,“立胸蹰”暗示其见罗敷而邪念顿生。
“宁可共载不?”暴露了使君卑鄙的用心。在权贵面前,罗敷毫无惧色,有理有节地严肃陈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断然拒绝了使君的无理要挟。在这婉而严的回答中,有一种凛然难犯的威严。这几句是全诗的主旨,也是拒辱的最重要的内容,表现了罗敷的反抗精神和坚贞不渝的品质。
“东方千余骑”至末尾为第三解,写罗敷夸夫婿而傲使君,刻画她机智、聪明的性格。这段全由罗敷自叙。罗敷先夸夫婿的声威,继夸夫婿的佩饰之贵,接着又夸夫婿官职之高,最后夸耀夫婿的仪表、风度。从而表明丈夫声威显赫,富贵无比,官运享通,风度不凡。相形之下,使君则显得十分鄙陋。
全诗以“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的众人赞夫作结,虽未明言结局,但人们不难想见,使君必定狼狈不堪,败兴而去,而罗敷则扬眉吐气,得胜而归。如此作结,言已尽而意无穷。此诗塑造了一个美丽、坚贞、机智、勇敢的劳动妇女形象,歌颂了劳动人民不畏强暴、蔑视权贵的斗争精神和贫贱不移的高贵品质,鞭挞了倚仗权势为非作歹的豪强,暴露了他们荒淫无耻的本性。汉代太守照例要在春天巡视所属各县,名为“观览民俗”,“劝人农桑”,实则“重为烦扰”,祸害百姓。本诗正是立足现实,“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同时又结合诗人的想象,运用夸张、虚拟等手法,于现实主义中融入了浪漫主义因素。全诗虽然只写了罗敷个人,实则代表了当时广大劳动人民。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
诗歌情节具有故事性和戏剧性
这首诗情节完整,矛盾展开跌宕多姿,风格诙谐轻快。如众人见罗敷时的举止神态及“相怨怒”的矛盾都写得读谐有趣;“立踟蹰”实写人,却偏说马,很有意味;夸夫婿、傲使君更令人产生快感,生动活泼的笔调使通篇充满喜剧气氛。
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此诗运用了铺陈、夸张、衬托、虚写等手法。作者为衬托罗敷容貌之美而铺陈夸张其妆饰之盛;为衬托罗敷心灵之美而铺陈夸张夫婿之贤。诗中始终没有对罗敷容貌作直接的描绘,而从虚处落笔,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这种写法比直接描写有着更强的艺术效果。首先是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读者尽可根据各自的审美观塑造一个能满足自己审美要求的罗敷形象;其次是给全诗平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此诗基本上口语化,但质而不俗。全诗或作者转叙,或问答,或人物直叙。人物语言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宁可共载不”、“使君一何愚”等都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陌上桑运用的修辞手法_乐府诗《陌上桑》有没有采用这种方法?是如何运用的?
本文乃追寻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陌上桑》一名《艳歌罗敷行》,是一首民间叙事诗,最早见于《宋书·乐志》,属汉乐府相和歌古辞
-
陆游与唐婉是表兄妹吗_唐婉与陆游的爱情
千百年来,前哲时贤多认为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是姑表关系,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最早记述《钗头凤》词这件事的是南宋陈鹄的《耆旧续闻》,之后,有刘克庄的《后村诗话》,但陈、刘
-
格律诗和近体诗的区别_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什么诗和什么诗
古诗中古体诗和格律诗的区别 根据诗歌押韵的规律,古诗可以分为格律诗和非格律诗两种,非格律诗也称古体,古风.格律诗也称为近体诗或近体。所谓韵,指汉语拼音中的韵母。一个汉字有声
-
陌上桑对罗敷美貌的侧面描写_陌上桑描写罗敷美貌侧面烘托
《陌上桑》是一首五言诗,同时也是汉乐府诗的名篇。它在文学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诗歌的发展影响很大。 诗歌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
-
罗敷行舞蹈作品赏析_罗敷行舞蹈音乐
舞蹈《罗敷行》 根据古乐府民歌《艳歌罗敷行》改编。一个名叫罗敷的年轻美丽的女子,到城南采桑,碰到一个声势显赫的“使君”,他企图把她占为已有;但是坚贞而机智的罗敷,借夸说自
-
子夜吴歌夏歌李白古诗_子夜吴歌冬歌李白赏析
子夜吴歌·春歌 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译文 秦地有位罗敷女,曾在绿水边采桑。 素手在青条上采来采去,在阳光下其红妆显
-
陌上桑中是如何刻画罗敷外貌美和内在美的_陌上桑分析罗敷形象体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
《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这首诗叙述一个太守调戏采桑女子罗敷而遭严辞拒绝的故事,赞美了罗敷的美丽、坚贞和机智,揭露了太守的卑劣、丑恶和愚蠢。这首诗在叙事中
-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翻译_
采桑美女,秦氏罗敷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读过《陌上桑》的人,对秦罗敷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大约在汉末至三国时期的河北邯郸,有一位以采桑为生的
-
陌上桑作为一首抒情诗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的名篇_汉乐府《陌上桑》表现了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⑹,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
-
陌上桑的故事渊源及其嬗变_陌上桑的内容
1 我牵着马,踽踽独行在黄昏的乡间小道上。 路旁的野花散发着潮湿清幽的香气,飞鸟轻快地划过蓝白色的苍穹,远处有炊烟升起。 村口的桑树下站着一个人。 是罗敷。她在等我。 桑叶绿得
-
浅析《陌上桑》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与价值_陌上桑的情节和语言都体现出了什么色彩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一段文字是深植于中华民族文学土壤的情感基因的图谱之一。罗敷的美貌,
-
汉乐府《陌上桑》表现了_陌上桑运用侧面描写刻画罗敷美貌的诗句有
本文乃凝雨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