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句名言,是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的。习总书记指出:“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出处,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这是柳宗元为一个种果树的能手郭橐驼写的传记。“橐驼”是骆驼的意思,一个人,为什么会有这么个名字?原来他从小就得了佝偻病,背部隆起,就像骆驼一样,乡里人就给他起了“橐驼”这么个外号。他知道后不但不生气,还说这个外号起得好,干脆连原来的名字也不要了,就叫“郭橐驼”。
郭橐驼种果树的技艺神奇到什么程度?只要他栽下的,或是迁移的,就没有不活的,不但都能活,而且比别的树长得壮,结得果实也特别大特别多。因为这个缘故,长安城里请他帮忙栽树的人络绎不绝。偷偷观察他、学习他的人也不少,可无论如何都达不到他的水平。
于是就有人向郭橐驼请教这其中的奥秘。郭橐驼说我哪里有什么本领能让果树活得长、结果多呢,我不过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意思是顺应果树自然的生长规律,让它按照自己的本性生长罢了。种树的关键,无非就是这几样:根部要舒展,根旁尽量用原土,培土要弄平,土要捣结实。做到这几样后,就不要再管它了。打个比方吧,栽种时要像对孩子一样细心,栽好后就像对垃圾一样弃之不顾。这样,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就会按照自己的本性茁壮成长。我只是不人为地干扰它生长,不妨碍它结果罢了,哪里有什么让它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又早又多的办法呢?你再看别人,他们种树时树根蜷曲着,土也是新的,而且不是多就是少。也有的人在种树时注意到了这些,但种好之后又总担心树能不能活,于是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甚至用指甲划破树皮看看它是死是活,用手摇晃树干看它栽得是否结实。这样一来,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失去了。他们这么做的动机是出于爱惜,但结果却是严重的伤害。这就是别人种树都种不过我的缘故啊!
这就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句话的出处。读过柳宗元这篇文章的人,都对郭橐驼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虽然是个手艺人,地位不高,但对自身技艺的理解和把握已经上升到“天道”的高度了。如果生在当代,他就像日本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一样,也一定可以获得一个“果木之神”的称号而风靡全世界。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当我们循着柳宗元提供的线索寻找这个“果木之神”的蛛丝马迹时,却没有获得更多的线索。如今学界对于郭橐驼的基本看法是,他是柳宗元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而他之所以杜撰出这样一个人物用意就是借这篇“养树”的文章,表达其“养人”的理念:就像栽树需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一样,为政者不应该时时扰民,因为这些繁缛的政令,哪怕是出于爱民的善意,也常常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干扰和麻烦。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柳宗元是以种树来说明政府治理的道理的。其实,这个道理绝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事务的管理,而是可以延伸到一切包含管理的场合之中。比如对于单位的领导者来说,大撒把固然不好,但领导者如果拥有一双“停不下来的手”,其结果就是自己反而成了单位最大的肇事者;而离我们普通人更切近的是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少数不负责任的父母对孩子放任不管自然是错误的,但绝大多数家长更要牢记的,恐怕还是“该放手时需放手”。
来源: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