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俗称鬼节、七月半。这一天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向祖先报告秋成、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
明天,阴历七月十五,就是传统节日的“中元节”了。 小时候经常会听说整个阴历七月,都属于是“鬼月”——听说过 “七月一日鬼门开,七月三十鬼门关” 这句话吗? 还有,还听说过 “晚
2018 年1月31日晚,一场万众瞩目的月全食将在天空中上演,这是一次百年难遇的机会,一轮“红月亮”将现身天宇添加浪漫。 关于月全食还有传说.,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名叫“目连”的公子。
点击右上方红色字体,关注科技农场! 马上就到了七月十五了,七月十五是我国的一大传统节日“中元节”,又称“鬼节”,这个节日到底是怎么来的?老祖宗又留下了哪些禁忌呢? “鬼节”的由来 1、祭祀: “鬼节”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七月半是古时祭祀的节日。因为在古时,七月半正是秋天丰收之时,古人们为了庆贺丰收,同时要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所以在这个时候要举行祭祀活动,祭祀天地祖先。后来东晋末年道教兴起,在道教的三观三元中,5月15、7月15、10月15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所以7月15是要祭祀地官诞辰的。 2、超度 在佛教中,七月十五是“盂兰节”。是由目连救母的故事演变而来的,传说中目连的母亲作恶多端,死后变作了恶鬼,在地狱中受苦。目连于心不忍,协众佛之力,将功德寄予盂兰盆之上,目连的母亲才得以超度。孟兰盆本意就是解救地狱受苦的鬼混,于是就有了后来佛教的盂兰盆会,也就是盂兰节。中元节放河灯的习俗也是这么来的。 最后,各个习俗在民间相互影响混合,再加上一些民间的传说,就形成了现在的“鬼节”。 “鬼节”禁忌 禁忌一:夜游 在中元节这天晚上,尽量不要出门夜游,古人认为这天阴气太重,出去就是自找麻烦。但是现在看来似乎没什么道理。 禁忌二:去河边 古人认为,在中元节这天,鬼混都是渡水而来,所以千万不要去河边,特别是小孩。在现在看来,七月十五以后天气转凉,早晚气温都很低,河水也转凉,所以夜晚去河
“鬼节”的正式名称应该叫“中元节”,它是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三大信仰体系集中展示的中国传统节日。 道教的《修行记》中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日夜诵经”。而佛教则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法会”,依照《盂兰盆经》所示,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以报父母生养之恩云云。儒家则在这天一定要祭祖。 不管是道教、佛教还是儒家思想,虽然祭祀方法不同,但是这个节日主要是围绕鬼魂设置的,相当于是一个安魂的节日,所以,三种思想中的各种仪式都以此位中心。 “鬼节”的来历,据说最早应该是出自佛教。《颜氏家训·终制篇》中写道:“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非,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于汝也。”可见当时南北朝已经有过七月半的的节日了。不过这段话里,所说的“有时斋供”与“七月半盂兰盆”分成两件事,大概是“斋供”祭祀亲人,使祖先不至于在阴间受到冻饿;而“盂兰盆会”则是借助佛的“法力”,祈求诸佛解脱死去亲人在阴间的痛苦,即超度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七月中旬的中元节,虽然有一定的祭祖风俗,但是还未形成一定的仪式,这个节日更多的是为了供佛。 道教的中元节是一个以祈求免罪为主的节日。道教将正月到六月称之为“天官”,七月到十二月称之为“地官”,将正月十五称作“上元”,七月十五称为“中元”,又将十月十五日列为“后元”,称作“水官”。北魏时期的道士寇谦之将三元分别附会为三个神人,说一个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