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李商隐 唐代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
临江仙 【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词句注释
文学都是主观性比较强的东西,因为诗歌当中所描写的都是诗人个性化的体验。无论外界是什么样的景色,但由于诗人当时的情感、当时诗人的境遇的渗透,呈现出的到底都是人主观化的体验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①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白话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题又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也就是妻子。但有人考证,以为
之前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我们会觉得其中的温柔实在是太动人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李商隐写给妻子的诗,有相思之苦,
入秋了,看着窗外逐渐枯黄的叶子,始觉秋意渐浓,随手翻开一本古代的诗词,一首首描写秋色的诗歌,美轮美奂,仿佛为这秋日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一幅幅秋天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 “
近代学者王国维曾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简单来说,就是写景和写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何当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李商隐可谓是晚唐时期极富创作才华的一位诗人,人们甚至把他和杜甫并列,称为“李杜”,他的诗构思新奇,咏物抒怀起兴自然,抒情不激不厉恰到好处,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读来感人肺腑,真是“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是李商隐想思题材诗里又一首广为流传的作品,与《夜雨寄北》的凄凉相比,此诗格调也是恸悱捥人。崔雍崔衮的父亲崔戎是李商隐的知遇恩公,李商隐和崔雍崔衮也是交情甚密,此诗抒写对朋友的思念,也寄予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李商隐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可谓是从小就体验了人生的大悲大痛。此诗写于崔戎去世后的几年里,对知遇恩公的感恩之情和对恩公儿子的思念之情,无疑是当时李商隐最真挚的情感。全诗以景寄情,用笔简练老辣,寥寥几景、短短四句既勾勒出凄婉的意境,把作者对崔雍、崔衮两兄弟丧父之悲的同情以及诗人自己的身世悲凉,绝妙的抒发了出来。 “竹坞无尘水槛清”首句写骆氏亭的美景,翠竹、清水、亭轩,单读这第一句,读者会认为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似乎把作者的心情映衬得格外清幽,其实作者这样写是为全诗对比做铺垫,当翠竹、清水和霜凝、残荷对比起来,读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悲凉!而悲凉正是崔雍崔衮的现状,也是李商隐自己大半生的状况。 “相思迢递隔重城”写诗人的思念,这个思
关于“雨”,古代就有许多诗词,描绘出了雨的各种形态,也寄托了诗词人的情感。诗人将雨拟人化,以一个“好”字写出雨来得及时。-有雨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