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贤集》写道: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意思是贫穷人家生出显贵人物,茅屋也能走出公卿高官。王侯将相不是天生富贵,男孩儿应当发愤图强!
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代,一些寒门子弟确能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鱼跃龙门,实现理想和抱负。
在北宋,有一位寒门之子叫吕蒙正,他就通过自己努力成功逆袭成为贵子。
吕蒙正,北宋初期河南人,年幼时家庭贫寒,但勤奋努力学习,在三十三岁时高中状元,后来三次官拜相位。
那么,出生寒门的吕蒙是靠什么步步高升,位至宰相呢?主要靠“五气”——争气,才气、大气、正气、志气。
争气:勤奋读书,中状元
香港企业家杨受成曾说:“我平生做人哲学,千头万绪,可提炼为两字:争气。面对四周的奚落嘲辱,我必固守信仰;面临命运挫折的压力,我必冷静应对。”
杨受成用争气来总结自己一生,其实吕蒙正的人生也可以用争气二字体现。
吕蒙正出生时家境还不错,却摊上一位渣男爹。在吕蒙正幼年时,父母亲感情不是很好。他爹后来纳妾,甚至把吕蒙正母子赶出家门。
无家可归怎么办?性格要强的母亲带着吕蒙正在一家寺庙旁找了一个山洞居住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每到寺庙钟声响起,吕蒙正就跑到寺庙里蹭饭吃。时间一长,寺庙里的和尚对此有意见。
有一天,寺里的故意吃完饭再敲钟,吕蒙正去后发现没饭吃,知道是讨人嫌了,他觉得很羞愧。
曾有俗语说,穷过吕蒙正。在穷方面,吕蒙正成了参照物,意思是说没有谁比吕蒙正更穷了。
吕蒙正曾经穷得捡东西吃。一次,吕蒙正外出,见到路边有人卖西瓜,自己没钱,但口很渴,肚子又饿,趁别人没看见时,偷偷捡起被人扔掉的西瓜来吃。
虽然生活过得如此艰难,但吕蒙正没有放弃读书,每天在破窑里勤学苦读,立志要出人头地。
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吕蒙正在33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高中状元,从此踏入仕途。
吕蒙正生活艰难,勤奋读书,终中状元,让我们看到:当处于低谷逆境的时,是成功,是失败,只在于自己是否努力争气。
才气:文采出众,立奇文
吕蒙正,曾写过一篇流传千古的奇文《寒窑赋》。这篇奇文,按现代人来说,是一篇满能量的鸡汤文。
吕蒙正的才华在《寒窑赋》里充分体现。他写了自己曾经的艰难生活和从政经历,并从自己人生经历中得到感悟和体会,人生无须在乎自己的得失,所有经历和得失,都是命运的安排。
吕蒙正曾为太子老师。太子年少时目中无人,没有哪个老师敢当面教训他。吕蒙正就拿这篇《寒窖赋》给太子看,太子阅读后领悟出其中的道理,最终收敛性子,虚心向学,后成为真宗皇帝。因而,后人将《寒窖赋》作为劝世为人的文章,将赋里内容作为人处事的准则。
当然,吕蒙正的才气,不仅限于此。在吕蒙正年轻时,曾用对联、诗词两种文学方式自嘲自己的贫穷现状。
过年了,家家户户贴对联。吕蒙正家里空空,心里难过,于是自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口上: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横批没“东西”。缺一少十,正体现“缺衣少食、没有东西”的意思。
同样过年,年前要祭灶公,年轻贫穷的吕蒙正没有东西可拿出祭拜,只能写诗一首予表诚意: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即使艰难,也淹没不了吕蒙正的才气,用幽默的话语表现他安贫知命,何尝不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生活方式。
当生活给不了你繁华时,至少有才华点缀你的生活。因此,一定要多读书,多培养自己的才气。
志气:淡泊明志,不喜物
官场上,人处高位,难免会有人找上门,送物送钱,疏通关系。
吕蒙正身为朝廷宰相,也常遇到有人送东西上门的情况。
一次,有一人想送个古镜给吕蒙正,想与吕蒙正搞好关系,希望在仕途上得到吕蒙正的提点。那人说古镜是家中古董,可以照到二百里外。
吕蒙正笑着说,他的脸只有碟子大,何须用照到二百里外的镜子去照呢?那人一听,无话可说,只有叹服,把镜子拿了回去。
还有另一人给吕蒙正送去一个上等古砚,并说这古砚有一个神奇的地方,不用放水进去,只要呵一口气就会很润了。
吕蒙正听后说,就算一天能呵出十担水,也就值十文钱而已。那人听后,明白意思,把古砚拿回。
吕蒙正淡泊名利,不为所物累,也是他能三度为相的原因之一。
当时有制度,宰相儿子可直接录为六品官,但吕蒙正却建议给他儿子九品官。
名物、名利只是身外物,若放纵自己对身外物的追求,将会在享乐中消磨志气。唯有不为物所累,不为名所缚,人生方得大自在。
正气:敢于直言,说真话
《宋史》写道: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
意思是吕蒙正为人正直,有重望,遇事敢直言,有不对的地方,他会直言无讳,不会隐瞒。
一次,皇帝办宴会,百官参与。大家都开开心心,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皇帝喝得兴起,不自觉自吹自擂,炫耀自己的管理成果。
皇帝说,以前后周时期,纷争不断,民不聊生,天下哪有太平。你们看现在,经过我多年勤政管理,天下繁荣一片。
皇帝的话一出,众官纷纷争先恐后地应声拍马屁。
吕蒙正却对皇帝说,皇上所到的地方,百官迎奉,众人围观,当然看起来繁华热闹。我曾到市郊外去过,到处是饥饿的和流离失所的人,并没有繁华的样子。希望皇上能从近看到远,从表象看到内象,才能使百姓幸福,天下繁荣。
自我陶醉的皇帝,被吕蒙正一盆冷水泼下,兴致全无。众人也为吕蒙正的大胆犯颜而冒冷汗,责怪吕蒙正做人不识趣,但吕蒙正还坚持这样做。
可是这就是吕蒙正,认为当官不是为讨皇帝喜好,而是为国家利益着想。正因为他这种敢言正直性格,连宋太宗也说:“蒙正气量,我不如。”
吕蒙正让人赞赏的是:讲真话,敢直言,一身正气,无畏权势,坦荡处世。
大气:宽厚待人,大肚量
吕蒙正年幼的艰难都是因为父亲绝情,把他们母子俩赶出来造成。可在吕蒙正考取功名后,他并没有记恨他父亲,而是接来父亲细心照料,直到他父亲终老。
吕蒙正的宽厚大气不只对自己人,对外人也一样。
吕蒙正刚当上副宰相时,一天去上朝,他与同事刚进入大殿,隔着帘子,听到有人在说他,这小子这样也能当上参政知事?语气轻蔑嘲讽,听了让人不舒服。
吕蒙正装作没听进,准备离开。但与吕蒙正一起的同事听到这话十分不满,想冲过去找那人,看看是谁。吕蒙正拉住同事说,没必要知道是谁,知道了老记在心里,自己不好受,反而不知道也没损失,时间久就忘了。
吕蒙正的大气,体现在为人处世上,活得开心,心不记恨,活得舒适,心有大气。
总结吕蒙正一生,大家可以看到,一个人要想成功,必先养好争气、才气、大气、志气、正气这五气。懂五气,用五气,终会成大器!
愿你能像吕蒙正一样,拥有这“五气”,成就非凡的事业,过上美好的生活!
*作者简介:再思,一个喜欢看古代文学、历史,追寻历史人物足迹的写作人。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北宋传奇宰相吕蒙正_吕蒙正荐才答案
《名贤集》写道: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意思是贫穷人家生出显贵人物,茅屋也能走出公卿高官。王侯将相不是天生富贵,男孩儿应当发愤图强! 在万般皆下品
-
吕蒙宋朝宰相_吕蒙正写的书
《清明上河图》局部-两宋繁荣的缩影 00 两宋是读书人的乐园,宋太祖有遗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所以两宋士大夫日子过的最为滋润,许多人被流放到各地,却没有杀头抄家的危机
-
吕蒙实力如何_后人对吕蒙的评价
我们都知道吕蒙这个人吧,他是三国时期吴国有名的谋士,在他还小的时候就跟着他的姐夫邓当,当时邓当就是孙策手下的武将,以勇猛而闻名世上。后来邓当去世后吕蒙就接替了他的位置,
-
吕蒙是三国演义的人物吗_吕蒙是三国时哪国的名将
吕蒙字子明,公元(179年-220年),提到吕蒙大家都会想到白衣度江,破荆州擒关羽,一代蜀汉名将关羽都栽他手里了,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著名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名言,说
-
吕蒙的状元文_吕蒙正历史简介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洛阳城外有个穷书生叫吕蒙正,住在破窑里,穷得上无片瓦,地无一垄。 他虽贫穷,却很勤奋,日夜刻苦攻读。 一日,吕蒙正偶遇书生寇准,两人一见如故,便相约来到洛
-
为了袭取荆州,使关羽放松警惕,吕蒙推荐谁为都督_
吕蒙(178年—220年),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字子明,有关他的故事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两个,一个是成语故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另一个就是他设计夺荆州,擒拿住关羽,并最终让
-
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的?_吕蒙从吴下阿蒙到令人刮目相待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读三国无数遍,感悟人生,大家好,我是高健,每天持续分享三国给我们在提升个人能力、打造职业团队、陶冶情操等方面的原创启发,助大家实现理想人生) 一、历史: 古文:初,权谓吕
-
吕蒙杀关羽改变了历史走向_吕蒙与关羽有什么仇
点击右上角【 关注 】头条号,推送历史文化 本文共1002字,阅读时长大约1分钟 三国时期,吕蒙作为,东吴名将,战绩斐然,杀了大名鼎鼎的关二爷,留名在历史上。 关羽追崇者对其,恨之入
-
吕蒙最恨的人是关羽_为什么关羽死后吕蒙也死了
吕蒙战绩斐然,还杀了大名鼎鼎的关二爷,可谓是被关羽追崇者恨之入骨。不过可恨之人必有过人之处,关于吕蒙的故事还真不少,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吕蒙的故事。 图为新版三过吕蒙的剧
-
关羽大意失荆州和败走麦城的原因_关羽败走麦城输给了哪位武将
公元219年,关羽由荆州北伐曹魏,陆逊和吕蒙先是示弱迷惑关羽,是关羽调走原来留在荆州防范东吴的人马。然后演了一出白衣渡江,偷袭了荆州。最后,糜芳、士仁的投降,和刘封、孟达的
-
北宋传奇宰相吕蒙正_吕蒙正是哪个朝代的宰相
吕蒙正为相 吕蒙正是北宋初期的著名宰相,担任了太宗、真宗两代皇帝,是两朝元老。吕蒙正为相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先后担任了三次宰相,这一情况在宋朝除了他只有之前的赵普,就是帮助赵
-
北宋传奇宰相吕蒙正_北宋名相吕端原文及译文
中国历史上当过宰相的人很多,但是三度为相的人却屈指可数,北宋的吕蒙正便是其中一个。三次为相是对吕蒙正能力的认可。吕蒙正走上仕途的道路跟大部分古代的官员相同,通过科举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