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动态】 为开拓荀子思想研究的新领域、新思路和新方法,近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和邯郸学院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协办的“荀子思想与道统重估”国际学术研讨
中国古人说:“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
本文转自:腾讯文化 《易经》从一开始就被西方读者认为是一部帮助人们思考的“智慧之书”,而不是一部算命的书。我想这大概是《易经》在中西方的最大不同。 在2015年举办的国际笔会福
《孟子▪鱼我所欲也》 作者作品 孟子(前 372 一前 289),战国时邹人,思想家、 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仁政”的口号,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认为人性本善,后人称其
巍巍岳麓,苍翠挺拔;浩浩湘江,汹涌澎湃。在这相互呼应的山水之间,伫立着一座千年庭院——它 ,就是闻名天下、百代流芳的 岳麓书院 。 穿越岁月的层层帷幔,聆听着学子朗朗的读书声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
《中庸》的全文总纲精髓 本文摘录自 《话说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
《中庸》 作者:孔伋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
中庸 《中庸》 《中庸》原始《礼记》第31篇,它和《大学》一样,都是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中庸》的作者,司马迁、郑玄、程颐、朱熹等人都认为是孔子的孙子、战国初年注明的
01章 中和是天下的根本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3.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
中庸的原文及译文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白话解: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
诵读《中庸》 《中庸》据朱熹所言,是子思担忧儒家道统失传所作,其中阐释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又因其论证的严密性和概念的复杂性,成为“四书”中最难理解的一本。本文仅以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