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狼毫笔先蘸淡墨,笔尖蘸浓墨画老干,稍浓的墨勾枝杈。
2.羊毫笔蘸淡粉,笔尖蘸胭脂点花瓣,近花心处留白,趁湿再以胭脂点瓣根。用更浓的胭脂点花苞。
3.小笔蘸墨红勾蕊丝,浓墨点花蕊,草绿加朱红点花蒂。
4.点花托的颜色要比花蒂略红。羊毫笔蘸草绿,笔尖蘸朱红画叶子,墨红勾叶筋。
5.桃花画完,再配以金镶玉(竹子名称),此画正是东坡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的画境。
(摘自施荣宣《十二花神 彩墨花卉画法》)
1.狼毫笔先蘸淡墨,笔尖蘸浓墨画老干,稍浓的墨勾枝杈。
2.羊毫笔蘸淡粉,笔尖蘸胭脂点花瓣,近花心处留白,趁湿再以胭脂点瓣根。用更浓的胭脂点花苞。
3.小笔蘸墨红勾蕊丝,浓墨点花蕊,草绿加朱红点花蒂。
4.点花托的颜色要比花蒂略红。羊毫笔蘸草绿,笔尖蘸朱红画叶子,墨红勾叶筋。
5.桃花画完,再配以金镶玉(竹子名称),此画正是东坡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的画境。
(摘自施荣宣《十二花神 彩墨花卉画法》)
1.狼毫笔先蘸淡墨,笔尖蘸浓墨画老干,稍浓的墨勾枝杈。 2.羊毫笔蘸淡粉,笔尖蘸胭脂点花瓣,近花心处留白,趁湿再以胭脂点瓣根。用更浓的胭脂点花苞。 3.小笔蘸墨红勾蕊丝,浓墨点花蕊
立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今天是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意思是“四立”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立春的民谚 春天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季节,在立春以后,人们就开始忙着种庄稼了。从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了许多关于立春的谚语,如反映气候变化的: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打春冻人不冻水。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预测天气变化的: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 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与农业有关的: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立春的习俗 咬春 立春这天,山东、北京、天津、山西、江苏、河北、福建等省市许多地方都有“咬春”的习俗。 据汉代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我国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饮食习俗,而到了明清以后,所谓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萝卜,如明代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亦载:“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诗、词、文兼善。他曾不满王安石的新政遭贬,曾被放逐海南,故有“历典八州,行程万里”的之称。 一、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出自宋·苏轼《超然台记》。可观,可以欣赏之处。苟,如果。凡是事物,都是有可欣赏之处的。如果有可欣赏之处,那么欣赏的过程中都会有愉悦之情的。此言美存在于自然万物中,美在于发现,与我们今天美学所讲的观点相通。 二、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出自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天工,指自然而不造作。此言作诗作画都是一样的,都以“天工”与“清新”为最高境界。所谓“天工”,就是造语用笔要自然,不要矫揉造作;所谓“清新”,就是要有新意,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三、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出自宋·苏轼《前赤壁赋》。其,此指洞箫。然,样子。此以比喻修辞手法写洞箫之声的美妙,形象生动,令人由此及彼而作丰富的联想。 四、传神之难在于目。 出自宋·苏轼《传神记》。此言绘画最能传出人物精神的是眼睛。 五、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出自宋·苏轼《答乔舍人启》。华采,文采。体用,思想内容。末,次要。本,根本。文章以文采为次要的东西,以思想内容的充实有益为根本。此言文章要有益于世道人心,而不是徒然炫耀个人的文采。 六、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出自宋·苏轼《新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2、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白居易《长恨歌》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竹子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