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北征匈奴、南伐百越、修筑长城、驰道、宫殿和骊山陵墓等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整个秦帝国始终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百姓负担不断加重。
秦帝国危机重重,面临越来越多的矛盾,为了宣示皇权,解决各地不断爆发的问题,秦始皇数次对天下进行巡视。
最后一次巡视的时候,秦始皇身体健康程度已经十分不理想,不过,秦始皇不顾群臣反对,依然决定开始大规模的巡视天下,巡视队伍在寒冷的季节动身,由咸阳,经过湖北云梦、安徽的海渚,到达江苏丹阳,深入浙江钱塘和会稽。一路颠簸,车马劳顿,加上阴湿、寒冷的气候,加重了秦始皇身体的恶化程度。
第二年初夏,巡视队伍进入山东省的齐地,秦始皇生命垂危。《史记》记载:“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此时,巡视队伍加速返回咸阳,然而,在进入河北省沙丘地区时,秦始皇突然去世了。
秦始皇在最后时刻留下遗言,下令被派往北方边界监军的长公子扶苏,立刻将军务交接大将蒙恬,返回首都咸阳主持丧事。另一种意义上说,秦始皇此时已经指令扶苏为继承人。
临终前,秦始皇将遗言书状、军队调动令及玉玺,交给随侍在侧的近臣赵高,后来,也有史书认为赵高为宦官。后来,赵高篡改遗诏,赐死秦始皇指定的接班人长公子扶苏,那么,赵高为何能篡改秦始皇遗诏,拥立胡亥即位呢?
赵高的先祖属赵国王室之亲戚,因此和秦王室有亲属关系,不过赵高家族一支早已没落,家中甚贫。赵高的母亲曾犯罪获刑,被关往秦朝的收容所服劳役,并在此生下了赵高兄弟二人,由此看,赵高出身低微。
赵高长大后就在秦宫室工作,其刻苦勤奋,自学大秦律法,具有很高的法律水平,此外,赵高的书法堪称一流,一手大篆更是名扬远近。因而,赵高很快便得到秦始皇的赏识。
出类拔萃的赵高不久被破格提拔为中车府令,秦朝的中车府令相当于皇帝的车马队长,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非皇帝绝对信任的心腹不能担当。
这个职位对赵高来说,其意义不仅在于职务地位的升迁,更主要在于涉足政治权力的中枢,接触到秦帝国核心机密。
然而,赵高的中车府令工作,干的正起劲,前程一片大好的时候,赵高触犯法律入狱。秦始皇命令大将蒙恬的弟弟大臣蒙毅审理,审理的结果是赵高被定为死罪。由于涉及皇帝近臣,事关重大,蒙毅将案情及其审理结果呈请皇帝定夺。
秦始皇爱惜赵高才华,又念及赵高在身边多年,下令赦免赵高,恢复其中车府令的官职。但是,这件事情赵高和蒙氏兄弟结下了深深的怨恨。
此后赵高工作更加谨慎,并得到秦始皇的愈加器重,又被委任掌管符玺。秦始皇晚年,接受方士卢生等人建议,迷信神秘主义,刻意隐秘自己言行,因此,善于察言观色、逢迎献媚的赵高成了始皇和外界最重要的联系渠道,甚至和丞相李斯等重臣的沟通,也经常由赵高传达,这样的条件使得赵高权势暴涨,野心逐渐增大。
到了最后时刻的秦始皇,并没有注意到赵高和蒙氏兄弟间势同水火的关系,更想象不到胡亥对扶苏的威胁。因而,临终的时候,将一切按照惯例交由赵高传达,赵高衡量自己和扶苏、蒙恬的关系,并且考虑自己的未来,非常不希望和蒙恬关系亲密的扶苏即位。
而且,始皇死得仓促,除了少数亲信,不会有人知道,更不会知道秦始皇指定扶苏为继承人的的指令。因此、赵高一不做二不休,决定篡改秦始皇遗诏,冒险夺权,拥立一同巡视的秦始皇小儿子胡亥即位,这件事后来在历史上称沙丘政变。
赵高首先说服胡亥,胡亥个性软弱、毫无主见,一开始不忍心违抗父命,但在赵高软硬兼施下,答应合作。第二个目标是李斯,出身布衣,而今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李斯,享尽荣华富贵,但内心充满不安全感,时时为自己的未来担忧,唯恐有一天眼前的一切会化为过眼烟云。
但是,聪明的赵高抓住了李斯的这一弱点,他指出,如果扶苏掌权,和扶苏关系亲密的大将蒙恬必受重用,到时候,李斯不但权位尽失,可能连性命都难保。李斯权衡得失,答应和赵高合作。
于是,各种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赵高联合李斯伪造始皇遗书,并对外隐瞒始皇死讯,火速赶回咸阳。由于天气炎热,尸体容易发臭,李斯下令车载鲍鱼,以混乱尸体的腐臭味。等巡视队伍由新建驰道直入咸阳后,发丧事,胡亥续大统,为二世皇帝。
就这样,赵高篡改秦始皇遗诏,拥立胡亥即位,为秦帝国选择了不合适的继承人,其后,赵高逐步控制大权,将秦末暴政发挥到极致,秦帝国内部动荡加剧,迅速走向了灭亡。
历史上对赵高的人品及其所作所为都持否定态度,苏轼曾评价赵高:始皇致乱之道,在用赵高。夫阉尹之祸,如毒药猛兽,未有不裂肝碎胆者也。
对于本文所述历史,您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评论,更多精彩,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