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都有山水情节,所以“渔翁”一词,在古诗词中多代表归隐悠闲,田园般的生活。便是在宋词的词牌名中也占有一席之位——渔歌子。张志和那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其实我更喜欢“桃花流水鳜鱼肥”,青天碧水,桃花妩媚,鲑鱼肥美,实在是一幅清新而绮丽的国画,当然有了渔父甘愿雨中垂钓,意境和境界又上升一个高度。
当年的后主李煜,被囚宫禁,也有一首《渔父》用以明志。“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也有人做“一竿纶”,但是“一竿身”更得我心,总觉得孑然一身,持一竹竿,身边是一壶酒,这等洒脱快意,是我所向往!后主当年虽然是假装如此,以打消文献太子的疑虑,于后世来讲,是他伤春悲秋的婉约词中难得的一抹闲逸。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子的词总是让人心境开阔,自上学养成的习惯,心情不好烦闷时,便在纸上张牙舞爪得默写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果这首诗不成,就加上毛诗《沁园春.雪》,两首词画完,心情果然大好,再将惨不忍睹的劣迹,或撕或团成团,那些不快都随风而散。虽说苏子这首《定风波》与渔翁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样的田园生活,这样的悠然大气,与闲散清逸,是另一种滋味,一样让人沉醉其中,长醉不愿醒。
古人以诗明志,歆羡渔翁的生活,与今人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异曲同工。古往今来,原来大家跳出红尘,希望过着有品质有高度的生活的意愿是一致的。
柳宗元的渔翁,夜傍西岩,晓汲清湘,日出不见人,却翁渔人声,人在碧波中,回看天际,白云相逐,还是无心得相逐,是如此悠逸恬淡。
很是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我们都有这种向往,希望不为生活所累,远离那些纷争,顺从本心的生活。
但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在那里,我们既然在这个生物链内,就跳出不这个法则。那时候的古人论生活其实是不上现代人的,那时候人与天争,求一个活命,反倒更有人情味些,毕竟大家抱团对抗人力不可为的自然。
今人争,其实是个体纷争,争更好的社会资源,更好的社会福利,人与人之间少了人情,显得淡漠。现代的人生活,物质是丰富了,精神却匮乏了,尤其是那些人情,只有冷,能温暖的少之又少。
我们都活得很累,不敢放松一丝一毫,生怕一不留神就被比人甩了下去,被社会淘汰,我们向往着“诗和远方”,却没有勇气去追求,毕竟有了面包,才有可能去追求牛奶。
可是,倘若就这样一辈子劳累下去,总觉得亏待了自己。总不能,那么多风景还没看过,那么远的远方还未踏足,人就老了。
我们做不了“渔翁”,但可以有一颗“渔翁”的心呀。所谓夜傍西岩,所谓归卧南山,不过是顺着自己的心意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有人会说,过想过的日子,需要钱呀?只是没有你想要的那么多钱,就过不了你想过的日子么?很多人艳羡别人的生活,却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与那些生活相匹配。
太多人,不过是“自己的优秀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你没有做到最好的自己,自然就无法拥有与之相配的生活。
要么厚积薄发,要么知足常乐,安于平凡,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做一个“渔翁”从来都与金钱无关,与外界无关,而是你掂量清自己,过力所能及的生活,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即便觉得辛苦,也一样可以拥有“诗和远方”。
愿你们不忘初心,愿你们到达诗和远方。
我是潇凉月,喜欢古典文学,公众号:潇凉月(huafeihuayuan),关注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