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开辟了丝绸之路的人_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历史人物

开辟了丝绸之路的人_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历史人物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1-12-26 21:28:12
阅读:

内容提要:大唐帝国雄踞世界的威严,得益于国家的开放,这已为学界所公认。就开放路径而言,不能不提那条“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通向西域的大道。这条被欧洲人命名为“丝绸之路”的大道,是大唐放眼国际、走向世界的标志。经过这条路,使节互访,商旅穿梭,僧徒取经,将士赴边,艺人展演,民众迁徙。丰富多彩的人物往来,激发着诗人们的奇思妙想,拓展了唐诗的新境界。

与“丝绸之路”①相关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无论从哪个视角、哪个学科研究都非常必要,但就一条“路”而言,开创托举它的是“人”,赋予它灵魂精魄的更是“人”。那么,是什么人走在这条路上,走出了什么,便是研究这条路的关键所在,但学界对这个关键问题的探讨,尚未全面展开。“丝绸之路”最为畅通的时期在唐代,行走其上最风流的人物也一定在唐代。唐代“丝绸之路”上的人物往来,开创了唐诗怎样的境界,赋予了唐诗怎样的精神?本文即以国使、胡商、文士等人物为中心,在“人”与“路”、“路”与“人”的双向互动中,探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以及“丝绸之路”与唐诗境界开拓不可分割的关联。

“丝绸之路”是一条国使翩翩之路。中国号称礼仪之邦,“以宾礼亲邦国”②是为传统。使臣出使,达王命,宣国威,代表国家行使权力,驱驰绝域以论和好,显得无比荣耀:“国使乘轺去,诸侯拥节迎。”③“朝天绣服乘恩贵,出使星轺满路光。”④大唐立国,“丝绸之路”是华夏由西北通向“外国”的唯一坦道通途,使者往来,道路相望。唐太宗贞观年间,仅《册府元龟·外臣部·朝贡》所列举“西北诸蕃”的“遣使朝贡”即达四十四次,“是时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⑤玄宗时期,“贞观之风,一朝复振。于斯时也,烽燧不惊,华戎同轨。西蕃君长,越绳桥而竞款玉关。”⑥“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⑦开元二十七年(739),李林甫等奉敕撰成《唐六典》,记“四蕃之国经朝贡已后自相诛绝及有罪见灭者,盖三百余国。今所在者,有七十余蕃”⑧,其中大食、波斯、康国、安国、石国、龟兹国、疏勒国、于阗国等五十多蕃为沿“丝绸之路”东来的“西域诸国”。《新唐书·西域传下》赞曰:“西方之戎,古未尝通中国,至汉始载乌孙诸国,后以名字见者浸多。唐兴,以次修贡,盖百余,皆冒万里而至,亦已勤矣!”⑨葛承雍在“论唐朝的世界性”时以为“世界性不仅指要推倒开放实际的国境边界,而且指要摧毁心理的信念和民族之间的壁垒。”⑩他将汉唐进行对比,认为“唐朝以强盛的综合国力不仅建立了皇帝和‘天可汗’的双重崇高地位,而且有足够的魅力吸引各国首领前来贡拜”(11),而在这其中,“丝绸之路”的畅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使翩翩行进在“丝绸之路”上。“使出凤凰池,京师阳春晚。圣朝尚边策,诏谕兵戈偃。”(12)“万里华戎隔,风沙道路秋。新恩明主启,旧好使臣修。”(13)“君立天骄发使车,册文字字著金书。渐通青冢乡山尽,欲达皇情译语初。调角寒城边色动,下霜秋碛雁行疏。旌旗来往几多日,应向途中见岁除。”(14)“朝元下赤墀,玉节使西夷。关陇风回首,河湟雪洒旗。碛砂行几月,戎帐到何时。应尽平生志,高全大国仪。”(15)这些诗歌的作者,虽跨越初、盛、中、晚唐,但诗中所表达的通使修好、树立国威之志,始末不渝。“丝绸之路”引领大唐与诸国挽起了友谊的手臂,使臣们的凛然大气,送行者的高昂热情,使离情别意一洗儿女情长,充满英雄气概。别使臣的诗中,送“和蕃”使一组,尤其引人注目,如杜审言《送和西蕃使》、张说《送郑大夫惟忠从公主入蕃》(16)、储光羲《送人随大夫和蕃》(17)、耿湋《奉送崔侍御和蕃》、皇甫曾《送汤中丞和蕃》、《送和西蕃使》(18)、陈羽《冬晚送友人使西蕃》(19)、姚合《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20)等。翻阅史书,自贞观八年(634)松赞干布向“天可汗”唐太宗请结秦晋之好到会昌六年(846)吐蕃王朝瓦解,唐蕃双方互派的友好使节据不完全统计有190人次之多。豆卢钦望、魏元忠、李峤、纪处讷、刘元鼎以及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唐朝的友好使节庄严地踏上“丝绸之路”,禄东赞、悉熏热、高结赞等吐蕃大相阔步走向唐蕃古道。雄壮高昂的出访乐曲,悲喜交集的“和亲”歌声,时不时萦绕在“丝绸之路”的上空。“青羌”、“赤坂”、“赞普”、“蕃臣”等名称在诗中频繁出现。

(18)(唐)皇甫曾:《送汤中丞和蕃》、《送和西蕃使》,见《全唐诗》卷210,中华书局,1960年,第2182页。

(19)(唐)陈羽:《冬晚送友人使西蕃》,见《全唐诗》卷348,中华书局,1960年,第3890页。

(20)(唐)姚合:《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见《全唐诗》卷496,中华书局,1960年,第5623页。

(21)(唐)耿湋:《凉州词》,见《全唐诗》卷269,中华书局,1960年,第3003页。

(22)陈伯海:《唐诗学引论》,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第34~35页。

(23)(唐)李世民:《正日临朝》,见吴云、冀宇:《唐太宗全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9~20页。

(24)《全唐诗》卷1,中华书局,1960年,第1页。

(25)(唐)岑文本:《奉和正日临朝》,见《全唐诗》卷33,中华书局,1960年,第451页。

(26)(唐)魏征:《奉和正日临朝应诏》,见《全唐诗》卷31,中华书局,1960年,第441页。

(27)(唐)颜师古:《奉和正日临朝》,见《全唐诗》卷30,中华书局,1960年,第434页。

(28)(唐)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2页。

(29)(唐)吴兢:《贞观政要》卷9《议安边第三十六》,岳麓书社,1991年,第329页。

(30)(唐)李世民:《遗诏》,见吴云、冀宇:《唐太宗全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29页。

(31)(唐)王勃:《游冀州韩家园序》,见蒋清翊:《王子安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22页。

(32)(唐)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见仇兆鳌:《杜诗详注》卷5,中华书局,1979年,第431页。

(33)(唐)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见仇兆鳌:《杜诗详注》卷5,中华书局,1979年,第430页。

(34)(唐)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见仇兆鳌:《杜诗详注》卷5,中华书局,1979年,第427页。

(35)(唐)岑参:《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见仇兆鳌:《杜诗详注》卷5,中华书局,1979年,第433页。

(36)(唐)张籍:《凉州词三首》,见《全唐诗》卷386,中华书局,1960年,第4357页。

(37)“胡”在唐人观念里,指称范围相当广泛。地域上,涵盖西北边塞、西域乃至天竺、波斯、大食;族别上,则突厥、吐蕃、回纥、昭武九姓以及来自天竺、波斯等地的“外国人”均包括在内。但由“丝绸之路”东来的“西域”之人,一定以“胡”相称。

(38)《宋本册府元龟》卷504,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第6047页。

(39)《资治通鉴》卷193,中华书局,1965年,第6083页。

(40)敦煌遗书S.1344《唐户部格残卷》。

(41)《新唐书》卷147《西域传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6264页。

(42)《资治通鉴》卷232,中华书局,1965年,第7493页。

(43)(唐)张说:《苏摩遮五首》,见《全唐诗》卷89,中华书局,1960年,第982页。

(44)(唐)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148页。

(45)(唐)李白:《上云乐》,见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3,中华书局,1977年,第204~205页。

(46)(唐)李白:《幽州胡马客歌》,见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4,中华书局,1977年,第268页。

(47)(唐)李贺:《龙夜吟》,见《全唐诗》卷394,中华书局,1960年,第4441页。

(48)(唐)白居易:《西凉伎》,见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第367页。

(49)(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二,见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2,中华书局,1977年,第117页。

(50)(唐)李白:《胡无人》,见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4,中华书局,1977年,第213页。

(51)(唐)许浑:《与郑秀才叔侄会送杨秀才昆仲东归》,见《全唐诗》卷533,中华书局,1960年,第6091页。

(52)(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见仇兆鳌:《杜诗详注》卷1,中华书局,1979年,第18页。

(53)(唐)杜甫:《高都护骢马行》,见仇兆鳌:《杜诗详注》卷2,中华书局,1979年,第86页。

(54)(唐)杜甫:《李鄠县丈人胡马行》,见仇兆鳌:《杜诗详注》卷6,中华书局,1979年,第506页。

(55)(唐)李商隐:《宿晋昌亭闻惊禽》,见《全唐诗》卷540,中华书局,1960年,第6189页。

(56)(唐)韩偓:《喜凉》,见《全唐诗》卷681,中华书局,1960年,第7806页。

(57)[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吴玉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页。

(58)(唐)贺朝:《赠酒店胡姬》,见《全唐诗》卷117,中华书局,1960年,第1181页。

(59)(唐)岑参:《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231页。

(60)(唐)李白:《前有樽酒行二首》其二,见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3,中华书局,1977年,第199页。

(61)(唐)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见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17,中华书局,1977年,第807页。

(62)(唐)李白:《少年行二首》,见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6,中华书局,1977年,第342页。

(63)(唐)李白:《白鼻》,见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6,中华书局,1977年,第342页。

(64)(唐)章孝标:《少年行》,见《全唐诗》卷506,中华书局,1960年,第5756页。

(65)岑仲勉:《隋唐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26~227页。

(66)(唐)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见《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第895页。

(67)(唐)杜甫:《忆昔二首》,见仇兆鳌:《杜诗详注》卷13,中华书局,1979年,第1161页。

(68)《全唐文》卷47,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23页。

(69)《明皇杂录》辑佚,田廷柱点校,中华书局,1994年,第66页。

(70)《资治通鉴》卷216,中华书局,1965年,第6919页。注:“长安城西面北来第一门曰安远门,本隋之开远门也。西尽唐境万二千里,并西域内属诸国言之。”

(71)(唐)岑参:《送人赴安西》,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146页。

(72)郁贤浩:《唐刺史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73)一人或任职陇右道数地,此不作重复计,治所不在“丝绸之路”者亦不计。

(74)(唐)岑参:《送崔子还京》,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347页。

(75)(唐)岑参:《过碛》,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176页。

(76)余秋雨:《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1992年,第18页。

(77)(唐)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358页。

(78)(唐)岑参:《胡歌》,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354页。

(79)(唐)岑参:《赵将军歌》,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340页。

(80)(唐)岑参:《奉陪封大夫宴》,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334页。

(81)(唐)岑参:《轮台首秋》,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373页。

(82)(唐)岑参:《轮台即事》,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323页。

(83)(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298页。

(84)(唐)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343页。

(85)(唐)岑参:《使交河郡》,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341页。

(86)(唐)岑参:《优钵罗花歌并序》,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365页。

(87)(唐)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375页。

(88)(唐)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168页。

(89)(唐)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384页。

(90)(唐)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291页。

(91)(唐)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168页。

(92)(唐)岑参:《赠酒泉韩太守》,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383页。

(93)(唐)岑参:《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375页。

(94)(唐)岑参:《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372页。

(95)(唐)岑参:《使交河郡》,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341页。

(96)(唐)岑参:《奉陪封大夫宴》,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334页。

(97)(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310页。

(98)(唐)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156页。

(99)(唐)岑参:《过酒泉忆杜陵别业》,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294页。

(100)(唐)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201页。

(101)(唐)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见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157页。

(102)林庚:《盛唐气象》,《北京大学学报》1958年第2期。

(103)(唐)杜甫:《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见仇兆鳌:《杜诗详注》卷3,中华书局,1979年,第238页。

(104)(唐)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见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第135页。

(105)(唐)苑咸:《送大理正摄御史判凉州别驾》,见《全唐诗》卷129,中华书局,1960年,第1317页。

(106)(唐)杜甫:《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见仇兆鳌:《杜诗详注》卷5,中华书局,1979年,第362页。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最热文章
标签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