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于存录,男,1947年出生于仓颉故里陕西白水,大专文化,原白水县文化局副局长。首届渭南市政协委员 第五.六届白水县政协常委.于存录对仓颉文化有很深的研究,著有《仓颉梦游玉皇宫》《白水八景》《云台蟠桃进天宫》《仓颉故里多灵气》及长卷史歌《爱民颂》被入编渭南市志办公室组编的《古今名人咏渭南》一书中,为弘扬仓颉文化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仓颉鸟书惊尘寰
神泉酒香醉人间
古槐飞龙称奇观
圣殿祥气轶闻传
雁门松涛望不断
平湖碧水映云天
拱桥腾云彩虹现
独松伸臂笑开颜
一、仓颉鸟书惊尘寰
仓颉,是汉字的发明创造者,姓侯刚,名颉,远古黄帝时人,出生于白水县杨武村,葬于黄龙山下洛水之滨的史官村,曾为黄帝的佐史官。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
仓颉庙内现存的十六通珍贵石碑。“仓颉鸟迹书碑”、“孔子弟子题字碑”、“仓颉庙碑”等,是我国金石学上十分名贵的瑰宝。其中东汉延喜五年的“仓颉庙碑”现被收藏于西安碑林,而且是碑林中最古老的一通石碑。庙内四十多棵各具形态的参天古柏,历经仓桑,常生不凋,是全国三大古柏群之一。而且每棵古柏都有它独特的造型和动人的传说,特别是仓颉手植柏,主身环围九点八米,经专家测算树龄达四千五百年以上,是仓颉文明的活文物。
仓颉鸟书传千古,开启华夏新篇章。多少年来,前来仓颉庙游览者络绎不绝,白水古郡也因此而山水增辉,世代骄傲。
二、神泉酒香醉人间
在酒圣杜康的故居,白水县康家卫村的杜康沟,有个杜康酿酒的遗址,这里有一个“神泉”,人们也叫杜康泉。围绕着这泉水,有一个非常感人的传说……
古时候,一个盛夏的一天,康家卫村一八旬老翁在村东沟下采挖草药,正午时分,日照当头,那老翁便躺在一棵柳树下歇息,鼾睡中,他看见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在天宫举行“蟠桃盛会”,各方天神相聚,场面非常壮观。但因为年幼的六仙女撒娇,将天宫最为珍贵的玉器摔碎了,玉帝便责怪了几句,谁知她却是哭闹不休,使这次聚会大扫其兴。一怒之下,玉皇大帝便将这当时最小而又十分宠爱的六仙女打下凡尘。六仙女随风飘落到康家卫村东沟柳树下,嚎啕大哭了三天三夜而不止,直惊得天宫众神寝食不宁。经王母娘娘再三哀求,玉帝才将六仙女招回天宫,在她哭过的地方即就冒出了一股泉水。老翁梦醒,果真发现自己躺卧的柳树边有股清澈的泉水,闻之似有香味,用手拘饮,清冽无比。从此以后,人们都说,这泉水是玉帝
女儿的眼泪形成的“神泉”。杜康得酿酒术后,使用这神泉水酿得美酒上贡朝庭,夏禹王饮之大喜,称道好酒!连饮数日,他多年因治水落得顽疾如同手取一般。禹王便赐封杜康为“酒圣”,封“神泉”为“杜康泉”,沟为“杜康沟”。并慰勉杜康广酿美酒,济世于民。后来杜康即在泉边建造作坊,酿酒不止,酒香遍及华夏。杜康去世后葬于泉边,后人在其墓旁立碑一通,修有庙、亭,栽柳成荫。这一神泉水历时数千年,清澈而不竭,闻之似有酒香,饮之清冽提神。多少年来,杜康后裔用这神泉酿酒不止。三国时曹操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说;唐李白等酒中八仙,常饮神泉佳酿杜康酒,又有“酒醉八仙,诗篇生辉”之传闻。当今的陕西杜康酒就是用这神泉水酿造,飘香万里,广传九州。
三、古槐飞龙称奇观
白水县云台乡冯家山有棵古槐,相传是唐代栽植,距今已一千四百多年。这棵古槐形似苍龙,气势轩然,所以当地人又称是“古槐飞龙”。
冯家山村的这棵唐代古槐,主身环围十五米多,树身木质腐朽一空,树冠却葱绿旺盛,巨大的树冠全凭那三角形树皮支撑着。人们看了都十分惊奇,共呼奇观!每逢盛夏,村民们常在古槐的空心内摆桌玩牌,别有一番风趣。这棵古槐的树冠直径六十多米,枝叶茂密,遮天蔽日。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一个美似天仙的妙龄女子路过这里,忽而雷电交加,大雨倾盆,那女子便借古槐避雨。天快黑了,雨还在下着,离古槐不远住着的一位老大娘将女子叫回家中。那女子与老大娘的儿子一见钟情,相许终身。随后,他二人同拜古槐为媒,结为恩爱夫妻,男耕女织,孝敬婆母,享受天伦之乐,村上人无不交口赞誉。但时过百日的一天下午,夫妻二人同在场上打谷,忽而一阵狂风吹来似同天崩地裂。狂风过后,妻子已倒卧在地不醒人事,
丈夫哭叫着抱起妻子向回跑去,跑到古槐树下时,丈夫累得跌倒了,这时他才发现妻子已经全身冰冷而去离人间,便一头撞在古槐树上也断了气。村上人见此声泪俱下,悲痛不止。依老大娘之意,全村老幼就在这棵古槐树下,为这对早死的夫妻举行了葬礼。后来这棵古槐连续三年绿叶不落,四季旺盛。从此以后,这里便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人们都说是古槐得了灵气,引来仙女济人间。
四、圣殿祥气轶闻传
座落在白水县西固村的“圣寿大殿”,是当地百姓在我国金宋年间,为纪念一位被称作“圣寿大师”的道师而建造的。
相传,北宋末年,有一位云游四方的圣寿大师来到西固。这里东临涛涛洛河水,西接古郡白水城,地域宽阔,物产丰富,但却仍为多事之地,民不聊生。圣寿大师,本宗道家正气,又崇赏佛门慈善。他道佛合一,普济生灵在西固一带行道传经,教化人们安居乐业,老幼对其崇敬不止。南宋初,金兵占领这洛水之滨,当地汉民与之兵刃相斗,百姓沉沦于苦难之中。圣寿大师目不忍睹,心急如火。他日夜奔走,广为游说,谓.“自炎黄以来,黎民一统,乃我中华民族之天赐祥气,胡汉岂非一家?相争则自焚,相合则共兴也……”伺后,这里祸事平息,胡汉和睦相处,百业兴旺,一派太平盛世。圣寿大师百岁有八,于元霄节之夜,乘万家灯火之光而仙游九天。圣寿大师离开凡尘后,当地人们竞相捐资,修造了一座金宋风格共具的
“圣寿大殿”,是民族和睦的美好象征。
五、雁门松涛望不断
白水县北隅的雁门山,千百年来脊赤如烧,草木不生,当地民谣乃有“进了雁门山,眼泪哭不干”之说。相传,从前有群大雁飞来这座山上,那群大雁落而又飞,飞而又落,往复数日,飞遍山崖。终因没有找寻到生息之地而又飞走了。从此以后,在这座山上再也没有看到过大雁的影子。但山下人却仍抱着美好的梦幻,便将这座山取名为“雁门山”,其意为,盼望排排大雁再归来。
为改变这黄土高原雁门山的生态环境,自五十年代末期以来,白水人民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奋斗,终于建造了一个西起雁门山,东至洛河畔,横贯二十多公里的防风林带,面积达二十万亩。这座昔日雁过不留的雁门山,如今是松涛延绵起伏,苍郁翠绿一望无边;各种野生动物随即可见,金钱豹、梅花鹿等珍稀兽类可使人们以饱眼福,其百鸟飞跃,脆声欢歌,使人清心悦耳;逢暖春盛夏,群雁排排来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使当地人们非常欢快,游览观光者惊叹不止。
六、平湖碧水映云天
白水古郡,其意在于这块故土上,仅有一水由西向东,沿沟绕川流人洛河,数十万亩良田白白无水,世代百姓长期为水犯愁。
自六十年代起,经过专家测绘设计,由全县人民群集会战,硬是在白水河西端的林皋河峡谷地带,建造了一座平湖工程。动用土方达四千七百多万立方米,耗资一千多万元。平湖面积一千八百多亩,蓄水量为三千多万立方米,同时又开辟了一条东西四十公里的主杆渠道,使白水旱塬遂变绿洲。
这座平湖,绕山环川数公里,水明似镜,目视不尽;湖内水满鱼丰,似与兰天相映生辉;湖边山绿树茂,百花争艳、蝶蜂飞舞;盛夏时,游泳者络绎不绝,钓鱼者排座比比,确有“平湖碧水、江南风光”之美称。月夜到此,那更是“明月在天似在水,灯光耀水再生辉,银镜夺目望不尽,清风醒人更舒心。”
七、拱桥腾云彩虹现
白水“双曲拱桥”,位于县城东二公里处的张家坡村东。这座大桥是我国在世界桥梁史上,先于西方国家五百年,创建于公元五百九十四年的“赵洲桥”在白水高塬的雄姿再现。
这座双曲拱大桥,全长一百五十七米,是赵州桥的三倍还多;其单孔跨径八十多米,为赵州桥的两倍有余;拱顶距地面七十多米,居全国之最;是我国同类桥梁的佼佼工程。这座大桥于一九八二年开工动建,一九八四年竣工通车。此桥横驾于千百年来号称天堑的险峻深谷之上,多年来,“隔沟相望能对话,翻越一程汗长流”和过去那“匪患作恶成恐惧,谁曾敢作夜行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座大桥,构造坚固、工艺独具,属黄土高塬科研工程;气势壮观,腾云驾雾,确有“空中彩虹”之美称;它伴同日月,春秋往复,车往如棱,人流如水,异乡人凡过往者,大都要停下来俯首观赏而赞叹一番。
八、独松伸臂笑开颜
白水县云台乡郭畔村义释塬,独有一棵“独臂迎客松”,据去过黄山的人说,这棵迎客松比黄山迎客松还要高大。
传说,四百多年前,这个塬上住着一位独身的独臂老人,他诚实善良,热情好客,在方圆数十里无人不晓。一个冬天的傍晚,独臂老人砍柴下山时,发现一只被猎人打伤的小仙鹤,他便贴胸抱回家中,用每天砍柴换得谷物精心喂养。经过了七七四下九天,小仙鹤伤口长好了。又过了七七四十九天,春暖花开了。在风和日暖的一天,独臂老人将心爱的小仙鹤抱到山上放它飞走了。小仙鹤飞走后,独臂老人一病不起,不久便离开了人世。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小仙鹤飞来看望独臂老人,知道他已离开了人间,便从远方衔来一颗松树籽埋在独臂老人的墓旁。不久,这里就长出了一棵“独臂迎客松”。从此以后,人们便把这棵独臂松当作独臂老人的象征,于以崇敬和保护。四百多年来,这棵迎客松,独具一帜,祥和地伸展着独臂,欢迎各方来客。
说来也怪,当今我国在渭北高原的一个飞行导航点,恰好与这棵独臂迎客松相吻合,故被定为重点保护物,更加增添了它的神密色彩。
(此《白水八景(新)》全文刊载于渭南市文联《华山文学》一九九五年第三期。后又于一九九九年被收载入渭南市地方志办公室编辑,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古今名人咏渭南》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