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与夏朝之前的夏易,称为连山易;
商朝的商易,称为归藏易;
周朝的周易
这三本书,其实代表了三个朝代的治国之道,一般都是祭祀巫医之书,古代巫医相当于现在的科学家,医学家,书籍政治方面的核心,相当于现在的马列主义学说,或西方经济学。
《易经》?《周易》?这两个是一回事吗?还是不同的两个呢?……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傻傻分不清楚。我们研究《易经》,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就是《易经》与《周易》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很多人搞不清楚二者有何异同。《易经》有三部
夏朝与夏朝之前的夏易,称为连山易;
商朝的商易,称为归藏易;
周朝的周易
这三本书,其实代表了三个朝代的治国之道,一般都是祭祀巫医之书,古代巫医相当于现在的科学家,医学家,书籍政治方面的核心,相当于现在的马列主义学说,或西方经济学。
《连山易》和《归藏易》的年代都比《周易》要早,但是迄今为止没有更多的考古发现,所以目前还没有人见过这两部书,也没有史料留下来,据说曾经出土了《归藏易》的几个残片,但是尚未进入公众资料的范围。
《周易》则出现得比较晚,一般认为是由黄帝始创,然后由周文王姬昌在被商纣王囚禁羑里的时候进行注释完成的。所以,我们现在说《易经》,都是指的《周易》,在没有新的考古发现之前,《周易》就是唯一的《易经》。
《周易》分两块
《周易》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叫“经”,也叫“本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殷商末年,包括我们常见的八卦符号和对这些符号的解释;后半部分叫“传”,也叫“易传”,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晚在西汉时期,这些文字被编纂到《周易》中去,作为《周易》的一个组成部分。
“易传”其实就是当时的文人对《易经》的进一步阐述,总计分为七种,一共十篇文章,所以也叫“十翼”,好像是辅佐“本经”的十个翅膀、十个附件。
不存在“全本周易”
上下几千年,易学著作差不多有几千种,但因为年代久远,所以《易传》、《太极图说》、《周易正义》中的很多文字,可能都不是《易经》的本意,只是“附益”进去,起到了丰富易学的作用,比如《易经》的卦序和《易传》的内容,我们现在见到的通常是明清以来的版本,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的考古发现,却让我们知道《易经》另有卦序,《易传》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上面的“十翼”:一方面,出土的“帛书易传”比现行的“十翼”版本多了几篇,比如《要》、《昭力》、《谬和》等;另一方面,现行“十翼”中有的篇章,在“帛书易传”中却没有。
历史有两个“缺点”:一是容易被尘封;二是容易被篡改。我们学习历史,永远都只是“逐渐接近”的,所以不存在真正的“全本周易”,但我们也无须悲观,现有的资料其实已经足够我们研习一番的了,甚至终生沉浸其中,也只是“得其皮毛”而已,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去享受,去观察现世的人物和事情,这就是智慧的、审美的人生,是人类所能获得的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