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句话是孔子对于交友所做出的警示,他把朋友分为“益友”和“损友”两种。在“益友”中第一种是“友直”,就是那些为了劝止你的错误而直言不讳的朋友;第二种是“友谅”,是指那些能原谅包容他人个性宽厚的朋友;第三种是“友多闻”,是指那些视野开阔知识渊博的朋友。孔子认为这三种人是君子,他们对我们的发展是有益的。在朋友中对我们有害处的也有三种,第一种是“友便辟”,就是有怪癖脾气和个性特别毛病的人;第二种是“友善柔”,就是个性软弱喜欢依赖于他人,甚至一味迎合你的人;第三种是“友便佞”,这种人是阿谀奉承的拍马溜须高手。这三种人就是典型的小人,我们不能与之交往。因此孔子告诫人们,要亲君子,远小人。
常言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仇人少堵墙。”东晋大将王敦应谋反被杀,侄子王应想去投奔江州刺史王彬,而王应的父亲王含则想去投奔荆州刺史王舒。王含问儿子:“大将军以前和王彬关系不是太好,你想去归附他?”王应说:“这正是我应当去的原因。王彬在叔叔强盛的时候提出不同意见,这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看见别人有难时他一定会产生怜悯之情。荆州刺史王舒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从来不敢做出格的事,我看投奔他没有丝毫的作用。”王含不听从儿子的劝告,带着儿子一起投奔王舒,结果王舒把父子二人沉入长江。而王彬听说王应要来归附,已秘密准备了船只等待他们,但是没有等到。可见王彬是值得交往的君子,而王舒则是孔子所说的“损友”。王含固执己见,交友不慎,从而误入歧途,最终没有得到好下场。
蔺相如在识友和择友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蔺相如是赵国宦官缪贤的舍人,缪贤曾因犯法被治罪,打算逃往燕国蔺相如问他:“你为什么选择燕国呢?”缪贤说:“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曾私下里握着我的手说愿意和我结为朋友。所以我想燕王一定会接纳我的。”蔺相如劝阻道:“我看未必。当时赵国比燕国强大,你是赵王的股肱之属所以燕王才愿意和你结交。如今你在赵国获罪,逃往燕国是为了逃避处罚,燕国惧怕赵国,势必不敢收留你,甚至会把你抓起来,送回赵国。你不如向赵王负荆请罪,也许有幸赦免。”缪贤觉得有道理,就按照蔺相如所说,向赵王请罪,果然得到了赦免。
缪贤以为赵王是真的想和自己交朋友,忽视了自己背后的一些隐患因素,当他成了赵国的罪人的时候,地位已经变了,交朋友的价值也就失去了,他贸然到燕国去,当然会险象环生。蔺相如所言可谓一语中的,看问题可谓一针见血。
晋国大夫文子流亡在外,某日经过一座县城。随从说:“此县有一个人是你过去的朋友,何不在他的舍下休息片刻,顺便等待后面的车辆呢?”文子说:“我曾喜欢音乐,此人给我送来鸣琴;我爱好佩玉,此人给我送来玉环。他这样投我所好,一味迎合我,是为了得到我对他的好感。”于是他没有停留匆匆离去,结果那个人果然扣留了后面的车马,把它献给了国君。
交友需谨慎,当结交君子而远离小人。在交际中,谁都不愿与小人来往,可不管你愿不愿意,都不可为避免会碰到小人,所以在与小人打交道时,务必小心谨慎,因为这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卑鄙小人,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自身的利益,随时准备多捞一份,为此甚至不择手段。
李林甫就是小人中的代表。李林甫是唐玄宗的手下,他心胸狭窄,为人狡诈。唐玄宗比较喜欢外表气宇轩昂的武将。有一天,唐玄宗在李林甫的陪同下在花园里散步,远远看见一个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的武将,唐玄宗感叹了一句:“这位武将很漂亮!”然后问李林甫这位武将是谁,李林甫支吾着说不知道。事后李林甫暗地里把这位武将调到一个非常边远的地方,使他永远丧失了晋升的机会。从这里可以看出,小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卑鄙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郭子仪,不仅在战场上战无不胜,而且也善于应对小人。立下大功并且身居高位的郭子仪并不居功自傲,为防小人陷害他,做事反而比以前更加谨慎。一次,郭子仪生病了,官员卢杞前来拜访,此人是赵国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奸诈小人,相貌奇丑。正因为如此,一般人看到他的尊容都不免失笑。郭子仪听到门人的报告,马上下令左右姬妾都退到后堂去,不许露面。卢杞走后,姬妾们问郭子仪:“许多官员都来探望您的病,从来不让我们回避,为什么此人前来却让我们都躲起来呢?”郭子仪说:“这个人相貌极为丑陋且内心阴险狡诈。你们看到他,万一忍不住失声发笑,那么他一定会记恨在心,后患无穷啊。”后来这个卢杞当了宰相,把以前所有得罪过他的人统统陷害掉了,唯独对郭子仪比较尊重。郭子仪对待小人的态度,周密巧妙而又老练。
人心隔肚皮,难以臆测,但如果我们能尽量依照孔子的“亲益远损”的原则去结交朋友,就能在最大限度上得到真正的朋友。(邱建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