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很少见到复姓,偶尔见到复姓又会觉得很好奇,甚至还想问问他家里祖辈的复姓来源,看看以前是不是什么王公贵族的后裔。说实话,我对姓氏从小就感兴趣,还有家谱,上学碰到一些同学们有特殊姓氏的我都要和他们聊上很久,那为什么现代的复姓越来越少,下面来细说一下。
第一个原因就是“复姓改单姓”导致的。
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姓,先后有:先秦复姓改单姓,北魏的太和改姓,和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改姓。
东汉魏晋以后,五胡十六国的各部落,带入了大量复姓,如贺兰、拓跋等。等国家安定以后,北魏孝文帝就下令让这些胡人姓改汉姓。除了贺若、长孙等少数姓氏外,其余一律改汉人姓,将近改了一百多个。
再往后的日子里,更多复姓也都改成了单姓。譬如慕容改姓慕,独孤改姓刘或杜。这一时期,中国存在的复姓,有一多半已经被改成了单姓。然而社会上还是有不少复姓,譬如皇甫、第五、欧阳等。有些复姓家族也改了,譬如第五改成了第,欧阳改姓了欧。像欧阳这种,欧姓就和欧阳并存,一直到现在。
图:欧弟,本名欧汉声,艺名欧阳隆基,这个欧阳隆基,就是他的复古名,其实本身他祖先就复姓欧阳。
如叶赫那拉的后人,多数改姓了“那”。
图:那英为叶赫那拉氏后人
在传统的复姓中,有不少复姓是少数民族的传统姓氏,比如令狐、独孤都是鲜卑的,这些复姓随着民族逐渐融合而消失。如北魏孝文帝改拓跋为元姓,改独孤为刘姓,改步六孤为陆姓,等等。
第二点也很重要,古代君王的子孙大多都是单姓,这就保证了单姓子孙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同时这些子孙遍及天下,几乎肯定了他们姓氏流传的“稳定性”。(有点类似遗传的稳定性)而复姓人本身便势微,流传稳定性就极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复姓人数也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