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情诗古代七言绝句对方是唯一_

情诗古代七言绝句对方是唯一_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1-06 00:28:24
阅读: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这是杜甫在四十五岁的时候被禁于长安时的望月思人之作,为妻子写的一首情诗。杜甫写过了太多的家国忧怀,是夜,他的心思只在妻子一人身上,他当时当刻所见的不过一轮月,所想的不过一个人,未提自己身前历历坎坷,也不知身后会有多少劫难,写完这首一辈子唯此一次的情诗后,他选择很快将它忘掉。

杜甫:行过万里路,书就千首诗,只爱一个人,只为她写下一首情诗

他无法选择面对的是现实,长安的这个春天已经与昔年大不一样了。这时安史叛军已经控制昔日繁华的两京,胡人把汉人押在长安;整饬的宫殿府邸要么被焚烧,要么住满胡人,上至妃嫔王孙,下至草寇流民,都在胡人的马蹄刀锋下惶惶不可终日。

在整个长安都在流血的时候,他多半都是愤懑的。所以他作恨声: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夷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他终日关切着敌我消长、山川形势,哀悼萧条的曲江池馆,痛陈国破后的山河。他放不下这些,一生如此。

然而在这残破的春日月夜里,他在动荡之中却写下了最真情的话;她会不会哭啊?夜深露重,天气冷吧?儿女都还需要她照料,可谁知道我何时能回来?

她不易啊。

他不是个擅长艳笔的诗人,年轻的时候,就没有什么沾着脂粉气的笔墨。开元天宝年间,他的诗未免也太不风趣,然而却得到了小十岁的杨氏的赞赏。她父亲是司农少卿,然而他对自己已际而立之年,却功业未起,耿耿于怀。

他当时总是望着首阳山,那里葬着给了他杜家写诗的传统的祖父杜审言和让他时时刻刻将家国责任铭记于心的先辈杜预。

她年纪不大,却尊重现状潦倒的丈夫,跟随他辗转于洛阳和首阳山下。

与李白相遇后的长安十年,他目睹了宫室的富丽奢华和咸阳桥上因儿郎远征哭喊的妇孺,也在与朋友痛饮后,灯前细雨檐花落的时候,想起长安城内霖雨成灾,百姓无米可食,忽觉一阵悚然。

然而他自己也不过孤身在长安和长安附近流浪而已。

杜甫:行过万里路,书就千首诗,只爱一个人,只为她写下一首情诗

至天宝十三年春天,他在长安已经滞留七八年,孤身求官,既是为了事业也是为了养家。而她大概是宁可辛苦,也不愿留丈夫一人在长安谋生,那年春天,妻子杨氏带着长子次子来到长安。然而水旱相继,关中大饥,雨连下六十多天,他的几亩桑麻田也无济于事。举目泥泞的无望情境下,他索性把家门反锁,看着两个小孩子在雨中嬉戏。

他照顾不好他们。他得把她和孩子们送到能住下去的地方寄居。秋雨结束后便只得把妻儿送往奉先,自己来往于奉先、长安等地之间。即便伉俪情深,但为了妻儿能够饱食,他只得继续孤身经营下去。过了一年才终于找到了一个官职,就任前决定去再探视一次妻子。

冬月的夜里,手指冻僵的他连断了的衣带都系不上,一路走过骊山,走过华清宫,淌过渭水,到家门却听见了哭声,因为小儿饿死,不由得潸然泪下:

“所愧为人父,无食使夭折。”

妻子本出身名门,却因为他承受了如此多的艰难痛苦,倘若当初不选他或投奔母家,也或许比跟着他来得要好。可是她仍然愿意跟着他进入劳苦大众之中,耕织不息,养育两子。

他不知道还能如何还报。战乱后如今又受困于物是人非的长安,在种种悲忿交织的心绪下,果然最深处感念的人,依然是他的结发妻子。

在长安的日子结束于安史叛军的内乱。他趁乱逃出,走一刻算活一刻,去面见肃宗。肃宗给他“拾遗”的职位,却没真想给他劝谏的权力,所以谏言逆耳时他险些获罪,后来又将他放还。

秋雨连绵,稀少的难民和伤兵在城外来往,再走就是山果结在欲裂的岩石上。他骑着借来的瘦马到鄜州,田野间野鼠四鸣;夜深时经过战场,借着月光可见森然白骨。还能回到羌村,只觉生死之间,己身何其微茫。

妻子杨氏看见他,先是完全惊住,然后悲声落泪。一年毫无音讯,邻人都告诉她丈夫十有八九已经死在战乱之中,所以他们也唏嘘感叹。夜里两人坐在烛前,“相对如梦寐”。

乱世中人如草芥。生死之下,情犹完璧,何其坚贞。

杜甫看着妻子衣服上的“百结”,孩子没有袜子穿的小脚,女儿打着补丁的衣服,他不得不反复自责,用字纸刀刀刻画在自己心上。他仍然要求职谋生。

肃宗攻下长安,他也回朝任职,处处小心谨慎,诗歌也多用于应制唱和。生活平静,却也狭窄,直到他又受党争波及,永久地离开了长安前往地方。途径华州、洛阳、潼关,诗兴复归,作“三吏”、“三别”后,他辞去官位,携家去秦州采药卖药,又前往同谷,再到蜀中。全家一路上全凭步行,晨起越岭,夜半渡河,求食于山间,艰苦至极。到成都以后,才在朋友资助下安定下来,经营草堂。这块靠着百花潭、万里桥、浣花溪的幽居,见证了这家人颠沛流离后最难得的安宁。

杜甫:行过万里路,书就千首诗,只爱一个人,只为她写下一首情诗

花木虫鸟,静夜春雨。他在日常的劳作里对江山念念不忘,也有了心力评论文学。然而静下来琢磨诗文的人,却没事把妻子戏称为“老妻”。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老妻”入诗,难言爱情,但亲情浓冽充溢。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出身名门,自然知道丈夫如何在诗中称呼她的杨氏,也没让他改。她即使小了十岁,但做他的老妻也无妨。照顾丈夫漂泊跋涉后的一身病,与他对弈泊舟,她在历尽艰辛以后的平静和自适也令人起敬。究竟是怎样的深情与力量支撑着她,也不得而知。

成都究竟不是世外桃源。军变又起,杜甫当时不得不奔走于蜀中,途中知道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叛乱已平的消息时终于感到惊喜,想把满心喜悦分享给妻子让她面上的愁容散去。杨氏早已深能体察丈夫的悲喜决于国家的形势,他高兴就为他喜悦,一切以他为念。

然而这之后在成都的幕府生活让他不得不常居府中,远离了城外的草堂和家人。幕府生活呆板且拮据: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他难过,她也面露愁容。

他忍不住想:

“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

又从成都为避乱前往夔州以后,山峡与外界更加隔绝。他多病缠身,身体衰老,朋友也或离世或不知所踪。他用诗笔历数吴越、长安、洛阳、巴蜀,写他亲眼所见的普通百姓的苦痛,也议论政策。也许是为给人生做一个终了,他决定出峡,去荆州。而从荆州开始,他衰老的病体使得他很少受人待见,四处碰壁,不得不一路东行。他最终流落潭州,所有的只剩一艘船,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船上度过。

杜甫:行过万里路,书就千首诗,只爱一个人,只为她写下一首情诗

她一直跟着他。他们挣扎着活过了丧乱时节,但最终没能战胜疾病和贫寒。妻子无力安葬他,只得把他的尸体厝在潭州。

他死时五十九岁,杨氏最多也才四十多岁。然而他们却有三十年的相濡以沫;即便他去世,杨氏也抚养大了他的儿子,使四十三年后杜甫得以因其孙归葬首阳山,与杜氏其他伟大的人物葬在一起。

他们其实是并肩的。即便困苦,即便艰辛,即便饥寒,虽然后人连她的名字都无法得知,但他想必非常珍爱自己的老妻,她亦如此。

她坚信自己的所爱是有价值的,值得她为他坚守;正因为有知己背后的坚守,一生坎坷的诗圣才得以在身前生后都有一个归宿。

爱情最伟大的样子,莫过于此。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最热文章
标签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