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对“经典”的误读说起
对“经典”的误读,不仅存在于我们的阅读中,大中小学教育以至于文化学者,甚至所谓的国学大师的学术专著里也有,且历史悠久;在新媒体环境中更为普遍,通过新的传播手段,把对经典的误读向全社会和全民普及。
如果真是误读,就应该指出,哪怕是质疑也好。
我曾斗胆采用例举的方式,在几个学校讲过,现公开发表,就教于大方之家。
也许误读的是我。
4
关于“井底之蛙”与“东海之鳖”
及“燕雀”与“鸿鹄”
这几个词应该是我们都知道的,最早的出处应该是《庄子•秋水》和《逍遥游》。
“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应该是庄子文章的衍生品。
在我们的文化历史中,“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经常和“东海之鳖”相对,“燕雀”经常和“鸿鹄”相对,贬前者而褒后者,是我们的流传几千年的励志名言,其效力至今不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在我的印象里,最早的出处应该是《史记》的“陈涉世家”。
引用庄子的原文和司马迁的《史记》,会占很多篇幅,因为大家都熟悉,不粘贴了。
我以为,这样的褒与贬,是对《庄子》原著的误读和曲解。
原著中并没有对高大上远的褒扬,也没有低小下近的贬损,更没有对生命的歧视。
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比如量子理论,有“万物统一理论并不存在”的观点。这应该是最新的科学成果,既是自然科学的,也应该是人文学科的,至少会扩及到人文学科。它同样没有对高、大、上、远的褒扬,对低、小、下、近的贬损。
量子理论以玻璃缸里的鱼对世界的观察和认知为例,论证了玻璃缸里的鱼对世界的认知可以自成体系,符合“真理”的核心元素。
在这里,我得老实交代,我并不懂量子理论,只看过普及性的一点读物,包括在微信圈有朋友转发的一篇霍金的文章。
关于霍金的那一篇文章,可以做以下简述:
有人认为圆形鱼缸里的金鱼看到的世界是弯曲的,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变得扭曲。就是说,鱼缸里的金鱼无法认知确实的世界。然而,霍金认为,虽然“金鱼在圆形鱼缸里看到的景象与我们在鱼缸外看到的显然不同,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发展到一套科学定律来描述它们观察到的鱼缸外物体的运动”并“让它们能够对鱼缸外的物体未来的运动做出预言”。
“没有哪个理论能够描述宇宙的方方面面。”
鱼缸里的金鱼认知到的世界,在我们看来是扭曲的,但这种“扭曲的认知”对鱼缸里的金鱼来说,却有可能是科学的。“万物统一理论不存在”的判断,不但没有贬损和歧视鱼缸里的金鱼,而且承认了它们认知的科学性。以对世界的认知而言,玻璃缸里的金鱼和我们是平等的,都有各自的科学性,也都有可能扭曲。
我们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和贬损“井底之蛙”褒扬“东海之鳖”励志,不仅是一种偏执的励志,而且蕴藏着对不同生命的歧视。
这样的励志,不但不有益于我们构建符合理性的价值观,还会塑造偏狭的人格。
再说几句:
相对论也许证明了牛顿力学并非绝对真理,但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的科学性。事实上,现在的人类正像鱼缸里的金鱼一样,还在实践中应用着牛顿力学的定理。牛顿力学并没有过时。
还有,只有理性在场,我们才能够构建我们跟近于健康的价值观、生命观,甚至健康而不扭曲的人格。
以上例举,都在经典之列,一篇是洋人的,其余是我们自己的。我们现在讲文化自信,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不仅有可以和世界上任何民族比肩、媲美的文化成果。对我们的成果的继承,是我们文化自信的组成部分。
是的,我们的文化历史中确实有很多珍贵的东西,但我们在炫耀我们珍贵的文化时,也在糟蹋着我们的文化,误读和曲解就是糟蹋的一种。
从我们对“经典”的误读说起(系列)
四、 关于“井底之蛙”与“东海之鳖”及“燕雀”与“鸿鹄”
五、 关于“美文”教育
杨争光说
点击字符,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朋友有言:“沉默是最美的说”,是友善的忠告,也是对“说”的审美——“言而不说”为美。
然而,鲁迅有言:“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是主张有话还是“说”的好。
宁可不要“言而不说”的美,也不想“在沉默中爆发”,更不想“在沉默中灭亡”。
所以做公众号。
杨争光说
微信号:futuolangzi1957
路尧 李岩 联合编辑
长按二维码关注
本公众号所有文字内容版权均属杨争光先生所有,刊发、转载等事宜,请联系小编微信:luxiaoyaoao。
- 上一篇:浔阳江边浔阳楼_宋江九江浔阳楼
- 下一篇:荀子思想的意义_荀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