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文能武的辛弃疾,武力值到底怎样?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句诗出自三国演义,形容的是文武全才,智勇足备的人士。中国人把"出将入相"作为古人能力的最高标准,也就是文武双全,能一手写文章,能治国,一手带兵打仗。
今天,我们来说说中国古代一个文人武功高手——辛弃疾。
大部分人知道他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不过其实他们的另一面你就不一定知道了。其实,他们都是人人有书读,人人有功练的。
中国人讲的"武功",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武艺,能打。二是指军事成就,比如汉代河西之战后,汉武帝设河西四郡:酒泉,武威,敦煌,张掖。其中武威是"武功军威"的意思。这里的"武功"就是指军事成就。
1.少年志士
1140年5月28日(金天眷三年,南宋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辛弃疾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其时距靖康之变已有十三年。其祖父辛赞,是金朝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的县令,却经常灌输他抗金复宋的教育,"纡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曾带他两次到燕京考察军情。辛弃疾早年受业于毫州刘瞻,刘瞻在金国担任史馆编修,门生诸多,其中,辛弃疾和党怀英是佼佼者,二人并称"辛党",后来,党怀英在金国担任职务,但是辛弃疾却走上了抗金道路。
辛弃疾的始祖辛维叶,在唐曾任大理寺评事,由陇西狄道迁济南,故世为济南人。高祖辛师古,曾任儒林郎。曾祖辛寂,曾任宾州司户参军。祖父辛赞,因累于族众,靖康之变时未能随宋室南渡,仕于金,先后为谯县、开封等地守令。辛弃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幼随祖父辛赞生活。
辛氏虽然在宋代迁到了济南,但是对他们前代族人的功业仍然是相当自豪的,所以辛赞从骨子里是认定,济南辛氏是将门。而辛弃疾也非常愉快地说自己是"家本秦人真将种"—《新居上梁文》,是真正的将军之后。
所以说,在这样的家庭影响下,辛弃疾年轻的时候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练习武艺,至于其他一些年轻人爱干的事情,比方做酒圣、当诗豪,那对他而言只是业余爱好了。
我们来看他的词"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念奴娇》,"槊"就是长矛,一种古代常用的兵器,横槊呢,那就是横持长矛,就是指从军或者是习武。
2.两次燕京之行
辛弃疾十四岁、十七岁时两次参加金朝燕京的科举考试,不中。
祖父辛赞都曾交给了他一个特殊的任务,什么特殊任务呢?就是到金人的首都燕京,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注意观察金人核心地区的山川形势,注意收集各种有益的情报。关于他这两次任务的具体执行过程,历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也不好瞎编,但是他这两次情报员任务的成果,还是相当不错的。辛弃疾对于金人统治区的山川形势,对于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政朝起伏,还有部队的调动情况,都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后来他就根据这些资料,写成了自己的重要的军事论文—《美芹十论》和《九议》,并且由此养成了自己很重视情报工作的习惯。
所以,他对宋金之间的战争,常常是有未卜先知的看法,以至有人惊叹他是诸葛亮一类的人物。
可惜的是,就非常令人遗憾,辛弃疾的这些情报,并没有给他的祖父辛赞帮上忙,辛赞还没来得及等到一个起义的机会,就在1160年去世了。
3.义斩义端
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夏秋季节,金国君主完颜亮入侵南宋,北方抗金部队烽烟四起,二十二岁的辛弃疾在济南南部山区聚集人马2000人,加入耿京的起义军,辛弃疾担任掌书记。
其中有个插曲:很多人包括百科,认为耿京瞧不起辛弃疾才给了给文职"掌书记",其实不然。
同是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军南侵,耿京等人不堪金朝的繁重赋税,揭竿而起。联络李铁枪等六、七个徒弟,转入东山(今山东昌邑东),竖起抗金大旗,队伍很快扩至百余人,攻克莱芜、泰安等地。不久蔡州贾瑞领众来归,耿京将部众分为诸军,义军迅速发展,不久即聚众数十万人。是时,王友直起兵大名,也表示愿意受其节制。耿京遂自称天平军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诸路抗金义军,一时声势浩大,给金人以很大威胁。
辛弃疾率领两千多人的队伍来这里加入农民起义军,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起义群众都知道,好多读书人平时说得好听,金人一来,就投靠金人作帮闲、帮凶了;有的也想反抗,但不是彷徨观望,就是看不起农民出身的首领,不肯加入这支在各地起义军中声势最大的队伍。如今,辛弃疾这样有名的文人来投奔,愿意接受农民起义领袖的领导,使起义军上上下下都感到欢欣鼓舞。
耿京一见辛弃疾是大喜过望,他说:好哇!俺队伍里的人都是大老粗,正缺一个写公文的秀才呢,你就来做俺的秘书长吧,于是就任命辛弃疾做了他的"掌书记",专门负责起义军的类似文秘工作。
与辛弃疾一块加入耿京义军的还有一名叫作义端的僧人,是辛弃疾的朋友。但这个义端突然叛变,"窃印以逃",这事拖累了辛弃疾,耿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当晚,辛弃疾单人匹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时候,义端真的骑马来到,辛弃疾不由分说,一刀将义端砍下马来。义端见是辛弃疾,吓得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说义端说:"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面对这样贪生怕死的变节份子,嫉恶如仇的辛弃疾哪里肯听,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
宋史说他"斩其首归报",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手起刀落,砍下义端脑袋,回去复命。没有深厚的武功底子,还真办不到,其勇力可谓气吞万里如虎。
自此,耿京对他刮目相看,不再把他单纯看成一个书生。这也是直接表现辛弃疾武力值的史料。
4. 缚取叛徒张安国
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受耿京委派,潜回南方的宋朝,拜见宋高宗,"奉表归宋"。高宗大喜,授予辛弃疾"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之职,又封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让辛弃疾带委任状潜回金国,召耿京归宋。但辛弃疾回到山东时,却得悉一个晴天霹雳一般的消息:耿京已被叛将张安国杀害!张安国带着耿京人头投奔金营去了!
而张安国呢,因为立下了这样的功劳,被金国封为济州的知州。
辛弃疾他们在海州听到了这个消息,真是晴天霹雳。耿京被杀,张安国投降。一时义军内部人心涣散。由于情况不明,很多人认为,辛弃疾应该先躲起来,然后再图大事。
但辛弃疾不愿就这样灰溜溜的回南宋复命。
于是拍案而起。对众将说:"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率领五十名勇士,直闯敌营。
当时张安国正在金营"与金将酣饮",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士兵走进来,报告张安国说外面有人要见他,并且对他描述了那个人的相貌特征。已有醉意的张安国就带着几个人走了出去。刚出大门,没等他有所反应,一个身影已经扑上来,像猛虎抓抓兔一样,一把拎起他扔到了马背上。这个人就是辛弃疾。然后对一旁被惊呆了的张安国的随从说:宋朝的十万部队就要打过来了,我要和张大人到城外去商量些事情。说完,催动马匹就向城外驰去。张安国的随从不知所措,连忙去报告那几个正在喝酒的金国将领,等那几个金将跑出来的时候,这个抓了张安国的人已经在城外和一小队骑兵会合,然后马不停蹄地向南方奔去。
辛弃疾他们虽说是出其不意地活捉了张安国,可是济州距离宋金边界淮水,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沿途所驻扎的金国军队,估计还不止传说中五万这个数字。为了避免不小心发出声音被敌人发现,他们"束马衔枚",就是把那个马蹄包裹起来,减小声音。然后人人含一根像筷子一样的竹木棍含在嘴里,这样就不会动嘴唇去讲话了。日夜兼程、一路狂飙,不吃饭不喝水的赶到了这个淮水,最后把俘虏张安国押送到临安。
这一英雄壮举,在南宋朝野上下是引起了轰动。南宋人洪迈写了一篇《稼轩记》,形容辛弃疾的神勇:"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关羽之勇,也不外乎如此吧。
时年,辛弃疾方二十三岁。
这算是侧面反映辛弃疾武力值的另一可考史料,个人认为只能证明其胆识过人,谋略才能远远高于武力值。
5.创建"飞虎军
辛弃疾在湖南当政期间,顶住重重压力建立了一支英勇善战的"飞虎军",从士兵选拔,到训练科目制定,皆亲历亲为,还专门从广西买来良种战马。
史书记载:"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遗憾的是,部队刚组建半年多,他就被朝廷调走了,"强军之梦"破灭!这可能就是一位军事帅才生在南宋的悲哀,空怀一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离开人世前,辛弃疾奋力喊了三声,杀贼!杀贼!杀贼!最终,这位写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来自勉的男人以豪放派大词人的形象名垂千古,而他的军事才能却淹没在了历史尘埃里。
PS:
辛公才具,没有传说那么强。只是我们希望他那么强,希望而已。他真正的能力,也不在诗文上。他超过时人的能力,公平点说,是情报能力,辛公是此等高手。他突出的贡献是实务性,能够雷厉风行地执行计划。后来以词名,呵呵,有点阴差阳错,也有点乡愿。是善良的人们的愿景。其词格调洒脱,少了些迂腐酸臭。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辛弃疾是武将还是文人_
能文能武的辛弃疾,武力值到底怎样?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句诗出自三国演义,形容的是文武全才,智勇足备的人士。中国人把"出将入相"作为古人能力的最高标准,也就是文
-
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赏析_青玉案元夕辛弃疾ppt课件
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如雨⑷。 宝马雕车香满路⑸。 凤箫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⑻。 蛾儿雪柳黄金缕⑼,笑语盈盈暗香去⑽。 众里寻他千百度⑾,蓦然回首⑿, 那人却在
-
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南乡子_京口北固亭上的辛弃疾
京口北固亭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辛弃疾是北宋著名词人_辛弃疾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
完颜亮 公元1149年十二月,完颜亮发动宫廷政变,弑杀了金熙宗,自立为金国第五任皇帝。他当上皇帝后,厉兵秣马,野心勃勃的开始了他开疆拓土的征程。 他曾对大臣高怀贞说过他的志向:
-
辛弃疾是个什么样的诗人_后人评价辛弃疾诗句
辛弃疾是一个优秀的词人,他为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丰富了词的内容,开拓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地位,是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角色。不止如此辛弃疾还是一个精通战
-
辛弃疾10首诗_辛弃疾诗词全集共90首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
-
鹧鸪天鹅湖归辛弃疾词_辛弃疾词鹧鸪天
创作背景: 这首《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是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期间的作品,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
-
柳永的俗词有哪些_柳永名句及出处
冷门典故:吊柳会(全集) * 含义:北宋歌妓每年清明自发相约赴大词人柳永坟地祭扫的一项相沿成习的风俗活动,宋室南渡之后渐渐消失。侧面反映朝廷诚不如沦落风尘的歌妓识才爱才,含有
-
雨风的成语-十首《鹊桥仙》:天上人间,俱是相思
让世人为之陶醉,千百年来吟咏不绝。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雨风的成语
-
形容战场的成语-词人为战场大胜写了一首词,虽鲜为人知,却堪比杜甫的快意之诗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南宋可算是历史上最窝囊的王朝之一,经历靖康之变南渡偏安,一再迁都至临安。即使经济发达、文治繁盛,却始终对外族妥协投降,向金人称儿称臣。最后被金人欺负完又被蒙古人欺负,终是落得城破国亡。-形容战场的成语
-
形容祖国的词语-一首词竟能让一个国家亡国,柳永真的有如此大的魅力?
历史上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竟然荒唐的使用只有战时才可以使用的烽火。我们可以推测这位美人肯定很漂亮,否则周幽王不可能为了她戏耍自己的诸侯。有时候,文字的魅力可比那些美人的效果好得多。柳永就曾经作出一绝世名句,还勾起了金人的野心,他们誓要占领宋朝,而且,他们最后还成功了。-形容祖国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