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在东晋末打垮桓玄,夺取了东晋政权,建立了宋。到第三个皇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年间,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向新的方向有所开拓,呈现出一番新的气象,把东晋以来由于玄言诗所造成的衰颓的诗风振作起来,使诗坛为之耳目一新。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与魏晋诗人不同,南朝诗人更崇尚声色,追求艺术形式的完善与华美。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异之点,就是自然界的山水景物大量进入诗篇,诗坛上出现从玄言诗向山水诗过度的局面,山水诗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学。这一时期的代表有谢灵运、鲍照,以及后来的谢朓等人。这些人的作品,以幽秀的山水状貌在诗中涌现,冲破了玄言诗长期统治的局面。比谢灵运稍晚一点的鲍照,更涤除了谢灵运诗中残余的玄言渣滓,学习乐府民歌,坚持了建安以来的汉魏风骨。当时人将“鲍谢”并称,又将鲍照、谢灵运、颜延之三人,合称“元嘉三大家”。
谢灵运
谢灵运谢灵运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山水诗的出现有其社会思潮的背景。当时的玄言诗里也开始出现一些山水诗句。因为玄学家把对自然山水的观赏看作是实现自由、超脱生活理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纵情山水成为名士们的一种风尚,名士必须有的教养。同时,当时多以自然物的美来比拟人的才情风貌。所以,注重山水自然之美,成为士大夫普遍的习尚。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此时不但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也开始受到重视,在过去本来只作为人物背景的山水,也被强调起来,突出出来,如顾恺之、宗炳等人的画。所以山水诗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风尚有关。
谢灵运,十八岁袭封康乐公,故人称谢康乐。谢灵运祖父为东晋名将谢玄,谢玄叔父乃宰相谢安,谢、王二族为晋朝世宗大族。谢灵运入仕时,已是刘宋朝,他不得不屈身侍奉曾是他祖辈属下的“兵”——刘裕,刘裕又采取压抑世族的政策,谢灵运爵位也由公爵降为侯爵,故心情多有不平。刘宋王朝对谢灵运也总有戒备。这样,谢灵运因本出身高第,又负才能,却未能获重要的政治地位,常怀郁愤心情。因此他把政治抱负不能施展的苦闷,外现为对山水的迷恋。而且,谢灵运又信佛,有佛家之超俗精神,这也就指导他去欣赏山水:“遗情舍尘物,贞观丘壑美。”只有高超的情致,即超越尘垢的精神,才能领略山水景色之美,透过景物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他所任官职如永嘉太守、秘书监及临川内史等,皆荒废职务,一味纵情游山玩水。甚至为了游山而役使数百人,伐木开路,扰乱社会治安。(《宋书》“本传”载:“灵运因父祖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动役无已。寻山陟岑,必造幽峻,岩障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若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灵运,乃安。”)谢由此多次被朝廷及地方官纠弹制裁。后因起兵拒捕而被擒,放逐于广州,终于在广州被杀。谢的生活作风是腐败淫侈的,又因政治欲望未满足而对刘宋王朝有对立情绪,于是将其精神寄托于对山水的纵情游赏之中。
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是依托他浏览山水时体会的真实情貌,以自己独创的词汇,加以客观的精刻摹绘。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以精美的笔法描绘出奇秀的山水景色。诗中写泛舟湖上的景致: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诗人生在小舟上,看见远处的林壑渐渐隐没在苍茫暮色中,晚霞在愈来愈浓的夜色中迷漫消散;近处湖面上的菱蔓荷叶重重迭迭,在清澈的湖水中投下一片浓重的阴影,蒲稗相互纠缠着,在微风缓流中轻轻摆动。好一派湖山晚景。其写景用词精美而不失其自然,所以鲍照称赞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汤惠休也说“谢诗如芙蓉出水”。《登池上楼》一首,也是长期广为传诵的佳作: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心。
此诗作于他在永嘉太守任上。此诗几乎全篇对偶,而且前面和后面都比较艰涩,诗的基调也略嫌低沉,但诗中所描绘的永嘉这个小城的自然风物,涛声远岘,春草鸣禽,却历历如闻如见。诗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是历来为诗论家交口称赞的千古名句。这两句写临窗远眺的景色。“池塘”上承所见,“园柳”上承所闻,都是近景,然后才是远景。这两句初看似无什么特别之笔,但读起来很美:楼外池塘里春草繁生,小园垂柳丛中禽鸟鸣声也已变换,在病榻上突然感到,原来外面已是一派春意了。(《诗品》中引《谢氏家钉录》:康乐每对惠连[康乐族弟],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宋人叶梦得说:“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石林诗话》)此一联的妙处,就妙在于自然。“芙蓉出水”,就是指的自然。
在谢灵运笔下呈现出来的自然景物的特点,是具有客观性的独立存在于人境之外的。他与陶渊明有所不同。陶诗能将自己的主观感情融合于所写的景色之中,而与自己的生活结成一片,达到较深的意境而情景交融。如“采菊东蓠下”几句,表现了陶渊明从对自然景物的感受中所产生的悠然自得之趣,至于南山是如何之状,山气当日夕时如何佳,都让读者自己依据生活经验去想象补充。因此陶诗意境深远而含蓄,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谢诗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以真切鲜明的形象,给人以真实幽美之感,却较少寓自己之情于诗中。如“白云抱幽石,绿篠媚清涟”(《过始宁墅》)这样的诗句,虽是通过作者主观的美学评价而摹写的,但乃是客观存在于人意识之外的具体明切的物状。因此,谢灵运山水诗虽能描绘出秀美的外界景物,却较少见出内心的思想感情。
谢灵运诗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散见于各篇中的“名句”,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等,能把自己所目击的山光水色,朝霞夕霏,用诗句描绘出来,给当时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谢诗的另一特点,是在字句上过分雕琢,有些用典过多,给人艰涩之感。有的对偶句特多,如《登池上楼》乃通篇属对。这正是当时骈丽诗风在其诗中的体现。谢灵运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以后的谢朓、何逊,唐代的孟浩然、王维、李白等,都受其影响。杜甫诗说:“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故后人陶谢并称。同时谢又是一个用全力雕章琢句的诗人,为齐梁以后新体诗打下了一定基础。
鲍照
鲍照,字明远。因曾任过参军,故后人称为鲍参军。鲍照继谢灵运之后,使刘宋诗坛更为壮观。
鲍照的卓越贡献,首先在于他赋予诗歌以较广阔深刻的社会内容,他将满腔的悲愁苦闷之情与怨愤不平之气发而为诗,因而他的诗歌的突出内容,就是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受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着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如《拟行路难》十八首,就是鲍照咏叹人生苦闷的抒情组诗。我们且看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此诗着重表现诗人在门阀制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愤懑与不平。诗中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泻愁,不敢言者更添愁。全诗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深沉而又激越奔放的感情。其六“对案不能食”一首,则是在沉重的压抑下不可复忍的愤慨: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在诗的开始四句里,即可明切感到一个满怀不可遏抑的愤激的诗人形象。于是他只有以陶醉于甜蜜的家庭生活来反抗不合理的现实,而抒发其人生愤慨,最后借古人自慰,乃是对当时现实的严厉批判,而孤直者不免于贫贱,即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如何黑暗。诗中以十分亢奋的语调表达自己的心情,感情非常强烈。《拟行路难》十八首,是一组宏大的史诗性的作品。其中不少诗篇表现了贫贱者的悲愤心情。此外,像《代放歌行》《山行见孤桐》等,也都表现了对门阀统治下社会不平的不满和诗人怀才不遇的慷慨之情。
其次,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也是鲍照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代出自蓟北门行》,是一首出色的边塞诗: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疾风冲塞起,砂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诗中表现了边境报警,天子派兵救援,边塞的苦寒,战斗的艰苦,以及将士们誓死以报明主的决心。诗中有较多的叙事成分,但重点仍在抒情,表达自己忠君报国战死疆场的决心。钟嵘《诗品》称“鲍照戍边”之作为“五言之警策”,是很精当的。鲍照此类题材的作品,成为唐人边塞诗的滥觞,影响所及,源远流长。此外,鲍诗中还有一些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和山水诗。
鲍照注重向乐府民歌学习,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鲍照诗现存二百多首,其中乐府诗却有八十余首,题前多冠一“拟”字或“代”字。这些乐府诗,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的传统,描写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对受压迫的人民表示了深刻的同情,可以说同样具有“汉魏风骨”的特征。鲍照也有一些学习江南民歌之作。
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杜甫在评李白诗时说他是“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说明鲍诗有俊逸的特点。但当时鲍诗的这个特点却被目为“险俗”。所谓“险”,大概因为鲍诗多激越慷慨不平之气;所谓“俗”,是因为学习民歌,内容又多征夫、思妇和下层人士的感情。这个特点,也是主要表现在他的乐府诗中,俊逸便是形成了一种激昂顿挫、强烈奔放的风格。鲍照的诗以其凌厉之势和“发唱惊挺”的独特魅力,不仅在当时标举独出,征服了同时代的许多人,而且也深得后代诗人和诗论家的赞许。
鲍诗成就的另一方面,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把在建安时期仅仅萌芽的七言体诗,从内容到形式加以创造发展,开创了七言体诗发展的新局面。自曹丕以后,一般文人似都轻视七言体,而鲍照大胆采用了这一形式,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这种形式,并改造了这种形式,变逐句用韵为隔句用韵,并可以自由换韵,如《拟行路难》“璇闺玉墀上椒阁”。此外,鲍照还灵活地运用了杂言体诗,使诗歌更富于变化。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南朝诗人谢灵运最著名的诗作属于_谢灵运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刘裕在东晋末打垮桓玄,夺取了东晋政权,建立了宋。到第三个皇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年间,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向新的方向有所开拓,呈现出一番新的气象,把东晋以来由于玄言诗所造成
-
谢灵运山水诗人_谢灵运关于山水的代表作
谢灵运,(公元385年——公元433年)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旅行家。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嵊州市三界镇)。为东晋名将谢
-
为什么谢灵运被尊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_谢灵运山水诗的成就与贡献
谢灵运 (385—433),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我国山水诗的鼻祖。 谢灵运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
-
谢灵运的代表作山水诗_谢灵运在山水诗方面的贡献
谢灵运的一生都处于客人的地位,缺乏归属感,因此,他的内心总被深刻的忧郁笼罩,并非表面上尽情欢乐的生活所能弥补。 “人生如寄”。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都是
-
拟行路难课后题答案_行路难其一课后题答案
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 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
-
李白的偶像是谢灵运还是谢朓_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关系
孤高自傲、命运多舛的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文的新篇章 谢灵运生于公元385年,卒于433年,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南北朝时期。人们普遍认为,山水诗在从谢灵运这开始,才成为一个真正
-
谢灵运的生平_谢灵运的性格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朱雀桥边冷落荒凉,街上长满了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此时正是夕阳斜挂。想当年王导、谢安两大家族檐
-
谢灵运和李白是什么关系_李白 侠客
李白,盛唐最负盛名的诗人,是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文化名人。如果连李白都要自己的偶像,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疯狂@他,那他究竟有何魅力、有何才华? 首先我先来揭晓一下答案,这
-
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位什么诗人_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
本文乃作者噜的传说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谢灵运,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生在东晋末年,成名于南朝刘宋时期。谢灵运之
-
谢眺和谢灵运山水诗的异同_谢灵运在山水诗方面的贡献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诗的民族,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作为传统中国古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山水诗,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十分鲜明地透露出我们民族的特征。山水诗对自然山水的审美境界,
-
新晴野望这首诗_新晴野望表达了诗人
新晴野望 唐代: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译文 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