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浮华,朴实谙练,是曾国藩的成事学之一,也正因如此,曾国藩登上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的宝座,为后人树立了立功立德立言的表率。
说起洗尽铅华,褪去浮华归本真,陆游也在其《秋波媚》中作了陈述:曾散天花蕊珠宫,一念堕尘中。铅华洗尽,珠玑不御,道骨仙风。东游我醉骑鲸去,君驾素鸾从。垂虹看月,天台采药,更与谁同。“铅华洗尽,珠玑不御,道骨仙风。”也正是这首诗的灵魂。由此可见古人相当注重自我修炼和沉淀。
那么洗尽铅华,洗尽的是什么?褪去浮华,褪去的又是什么?
后来我才知道,见证过苦难,人才会真正沉淀下来,褪去俗世的外表,静静做自己想做的事。 会清楚地认识到,彼岸于何方,以及为何出发。 苦难造就人类,唯有见证过困顿的卑微,人才会拥有看穿虚妄,直达本质的纯粹的灵魂。 方知幸福之不易,以及人生之意义。 “褪去那虚妄的浮华,方显出那老实的本真。”
那么面对现实生活没那么丰满,永无休止的欲望将生活复杂化,向往的幸福生活变得遥不可及。洗尽铅华,本真的东西最难得而可贵。最简单的道理,却最难懂。曾国藩是怎么沉淀自己的呢?
在其家书中可窥一二:澄侯、子植、季洪三弟左右:澄侯在广东,前后共发信七封,至郴州、耒阳,又发二信,三月十一到家以后,又发二信,皆已收到。植、洪二弟,今年所发三信,亦均收到。澄弟在广东处置一切,甚有道理。易念园、庄生各处程仪,尤为可取。其办朱家事,亦为谋甚忠,虽无济于事,而朱家必可无怨。《论语》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吾弟出外,一切如此,吾何虑哉?贺八爷、冯树堂、梁俪裳三处,吾当写信去谢,澄弟亦宜各寄一书,即易念园处,渠既送有程仪,弟虽未受,亦当写一谢信寄去。其信即交易宅,由渠家书汇封可也。若易宅不便,即手托岱云觅寄。季洪考试不利,区区得失,无足介怀。补发之案,有名不去复试,甚为得体。
今年院试,若能得意,固为大幸!即使不遂获售,去年家中既售一个,则今岁小挫,亦盈虚自然之理,不必抑郁。植弟书法甚佳,然向例未经过岁考者,不合选拔。弟若去考拔,则同人必指而目之,及其不得,人不以为不合例而失,且以为写作不佳而黜,吾明知其不合例,何必受人一番指目乎?我县新官加赋,我家不必答言,任他加多少,我家依而行之,如有告官者,我家不必入场。
凡大员之家,无半字涉公庭,乃为得体。为民除害之说,为所辖之属言之,非谓去本地方官也。曹西垣教习服满,引见以知县用,七月动身还家。母亲及叔父之衣,并阿胶等项,均托西垣带回。去年内赐衣料袍褂,皆可裁三件,后因我进闱考教习,家中叫裁缝做,裁之不得法,又窃去整料,遂仅裁祖父、父亲两套。本思另办好料,为母亲制衣寄回,因母亲尚在制中,故未遽寄。叔父去年四十晋一,本思制衣寄祝,因在制未遽寄也。兹准拟托西垣带回,大约九月可到家,腊月服阕,即可着矣。纪梁读书,每日百余字,与泽儿正是一样,只要有恒,不必贪多。澄弟亦须常看《五种遗规》及《呻吟语》,来书想发财、捐官云云,犹是浮躁习气。洗尽浮华,朴实谙练,上承祖父,下型子弟,吾于澄弟实有厚望焉!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澄侯、子植、季洪三弟左右:澄侯在广东,前后一共寄来了七封信,到了郴州、耒阳,又寄了两封。三月十一日到家以后,又寄了两封,都已收到。子植、季洪两位弟弟,今年所发的三封信,也都收到了。澄弟在广东处置一切事务,都比较合理。尤其在易念园、庄生各处送的路费问题上,处理得特别好。为朱家办的事,也非常用心,虽然无济于事,朱家也必定不会有怨言。《论语》中说:“言语忠诚可信,行为忠厚老实,纵然到了野蛮人国度,也行得通。”
弟弟在外面为人处事都能做到这些,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贺八爷、冯树堂、梁俪裳三人那里,我应当写信去感谢,澄弟也应该各写一封信去。易念园那里,他既然送了路费,弟弟虽说没有接受,也应该写一封信致谢。其他信一起交到易家,由他家将信一起处理。如果易家不方便,就托付岱云去寄。季洪考试没考好,这种小事不必放在心上。补发的案卷上有名字但是没有去复试,这种做法很得体。今年的院试,如果考中,固然是好事,就是考不中,去年家中已经考中一人,那么今年有点小挫折,也是盈亏的自然道理,不必压抑忧郁。植弟书法很好,然而按照惯例,没有经过岁考的人不能参加选拔。植弟如果去考,那么同考的人必然会对你指指点点,如果考不中,别人不会认为你是不合惯例而未录取,而是说你文采不佳而落榜。
我们明知不合惯例,何必要去受人一番指责呢?我们县新上任的官员要增加赋税,我们家不要发表意见,随他加多少,我们家都照办。如果有告官的,我们家不要参加。凡属朝廷大员的家中,不与公廷发生半点纠葛,才是得体的。为民除害的说法,是指除掉地方官管辖地域内所属之害,不是要除去地方官。曹西垣教习任职期满,被皇上接见之后任命为知县,七月动身回家。母亲和叔父的衣服、阿胶等东西,都托他帮忙带回。去年皇上赐的衣料袍褂,可裁做成三件衣服。
后来因为我进闱选拔教习,家里叫裁缝做衣服,不但裁的方法不对,还偷走了一整块衣料,所以只裁得祖父、父亲两套。本想另外买好衣料,为母亲裁一件衣服寄回,因母亲还在服丧所以没有寄。叔父去年四十晋一岁,本想做衣祝寿,也因在服丧之中没有寄。现在准备托西垣带回,大约九月可以到家,腊月服完丧后,就可穿了。
纪梁读书,每天一百多个字,与泽儿一样,只要有恒心就好,不要贪多。澄弟也要常看《五种遗规》和《呻吟语》。来信说想发财、捐官等,都是浮躁的习气。把浮华的习气洗干净,朴实干练,上可继承祖风,下可为后人做表率,我对澄弟寄予厚望。读
到这里,相信大家才会明白,我们缺少的只是: 一种成熟生命的无需言语不必声张的稳重与大气 ;一种高贵灵魂的历遍劫数洗尽铅华的恬淡与安宁,人生如梦亦如幻,朝如晨露暮如霞。待到梦醒时分,方知一世花开,半世浮华,染指流年,几许人履行岁月之流。渐渐懂得风华绝代,不过是一指流沙;待大浪淘沙,洗尽铅华,一切终究归于平淡,最后留下的,才是真章。
- 上一篇:子楚夫人身世_赢楚有几个夫人
- 下一篇: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上一句_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洗尽铅华不忘本什么意思_洗尽铅华,回归本真
洗尽浮华,朴实谙练,是曾国藩的成事学之一,也正因如此,曾国藩登上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的宝座,为后人树立了立功立德立言的表率。 说起洗尽铅华,褪去浮华归本真,陆游也在其《秋
-
夏日的诗歌_夏日杂诗陈文述
《夏日杂诗》 年代:清 作者: 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 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 万荷叶上送秋来。 生平简介 陈文述生于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八月二十七日,卒于宣宗道光二十三
-
成语典故一诺千金_千金一诺是成语吗
成语释义: 诺:承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成语出处: 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成语典故: 《史记·季布栾布
-
有关法律的名言-法律中的经典格言,快来选一句当自己的座右铭
在我们印象当中,法律即为公正,在我们心里,是一种庄重而又严肃的象征。些关于法律类的经典格言,喜欢的话把它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吧。-有关法律的名言
-
箴言怎么读-《呻吟语》10句处世箴言,多读几遍终身受益(值得收藏)
——明·吕坤《呻吟语·修身》自己具有,然后再去要求别人,自己没有某种缺点,再去批评别人,这固然是保全自身的宽容之道。-箴言怎么读
-
养生语录-古人留下的100条经典养生语录收集分享
古人的养生智慧不可小觑,以下是古人留下的100条经典养生语录,养生从平常开始!——清·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2、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养生语录
-
言耳成语-成语典故:一诺千金
成语出处: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成语典故:《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记载,季布年少之时就因为任侠人在楚地非常出名,秦末起义之时,季布投身到了项羽麾下。-言耳成语
-
曾国藩名言-曾国藩的16字修身格言,一语惊醒梦中人!
——清·曾国藩此16个字出自曾国藩的《治兵语录》,原句为:灵明无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诚而已矣。-曾国藩名言
-
大智若愚下一句-简聊‘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的说话方式所谓大智若愚是指,才智出众的人在处理很多日常事务时显得很傻,常常吃亏,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愚笨的做法却是最聪明的。其实,不仅做事情要大智若愚,说话的时候同样也要充分运用这种智慧。-大智若愚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