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的散文就像天上流云隐匿着淡淡的清泪,观其貌而感飘逸,品其味而觉苍凉。作为明末小品文大家张岱的散文在时代的烙印下熔铸了生命原生态的美学意义,追求自然率真,充盈灵性,对于现实的反抗形成一种信仰的张力,这种张力连接了现实和浮华烟梦。张岱出身宦官名门之第早年受过良好的教育熏陶,而明末后社会动荡朝政腐败,张岱在经历国破之后入山著书。其文章都是对浮华烟梦的回忆与迷恋,可以套用普鲁斯特的巨著加以概括—追忆浮华似梦。
《西湖七月半记》作者直击主题“不状物而摹人”“ 西湖七月半 ,一无可看 ,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七月西湖胜景纷至而作者开门言无物可看,率性几分,天真可爱,返璞归真之气煞生。文章层层叠叠而句章错落有致。其中摹人分五类可谓文章之生动处,刻画笔墨节制,效果反栩栩如生。整篇文章洋溢着一种归真的灵气,读而不忍读完,读完空伤感。浮华烟梦,融汇世俗热闹, 而这种热闹却是一个人的,正如李敬泽先生在《一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中写道“深深庭院,眼神波俏的丫环,繁花和少年,华丽的衣裳,骏马奔跑的姿态,神奇的灯,烟花在幽蓝的夜空中绽放;还有梨园歌舞,紫檀架上的古物,雪白的手破开金黄的橘子,新绿的茶叶在白水中缓缓展开,这些都是张岱喜欢的事 ”。在充满率真灵性的文章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内心深处巨大的悲痛。文中一处这样写道“灯笼火把如列星 ,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 ,渐稀渐薄 ,顷刻散尽矣” 我们能够感受到繁华急剧间破灭的那种心痛,作者在国破后将浮华烟梦含泪痛饮为“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沉重了却后半生。
在《西湖七月半记》中作者给我们展现是七月半西湖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像一个繁华的都会。其实李煜在国破后的诗词中给我们展示的也是对于浮华烟梦的追忆与迷恋。这种追忆和迷恋形成了文学史上的一道风景。它是苍凉的而又具有着无穷的魅力,让无数人的心中充满惆怅注满忧伤。也许就像文学概论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文学是人类淡淡的哀愁,去需找失去的家园”。张岱和众多的文人怀抱一颗执著的心,去追寻繁华过后的一袭之梦,而浮华烟梦留在地上的那道影子却是苍凉的美,留在读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