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子,唐代河南阳翟(今禹州市)人,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代表人物。他的许多故事、传说在今天的禹州广为流传。他的传说从他出生到离世,有一系列内容,多姿多彩。关于吴道子的传说,代表了人民厌恶丑恶,向往美好,渴望幸福的人生理想,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和风俗民情。2011年,吴道子传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吴道子传说从唐至今,在禹州广为流传
11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禹州市西南20公里处的鸿畅镇山底吴村。该村背靠三峰山,面对九龙山,右临兰河水,左接大平原,是吴道子的出生地,村中与吴道子相关的遗址很多。
在山底吴村,吴道子传说省级传承人、吴道子艺术研究会会长吴娜带领记者观看了彩石洞、黄龙潭、蛤蟆砚以及画圣祠。
吴娜介绍,吴道子生于唐高宗朝(约公元680年),卒于唐肃宗朝(约公元759年),被玄宗赐名道玄,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唐宣宗,公元847年)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宗师,画史尊称其为吴生。
相传,吴道子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后改习绘画。曾在韦嗣立幕中当大吏,做过兖州暇丘(今山东兖州)县尉。漫游洛阳时,唐玄宗闻其名,官至宁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开元年间,玄宗知其名,召入宫中,让其教内宫子弟学画,因封内教博士;后又教玄宗的哥哥宁王学画,遂晋升为宁王友,从五品。道教中人更尊为“吴道真君”、“吴真人”。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之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
另外,吴道子曾于长安 、洛阳两地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 ,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世。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其山水画有变革之功,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 。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吴道子绘画传世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图》为宋代摹本,另外还有 《宝积宾伽罗佛像》 、《 道子墨宝 》等摹本 ,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体现了他的画风。
吴道子长于山水画,他主画的《金桥图》令人赞叹。他的《嘉陵江山水三百里图》绘画技艺更有所创新。唐人张彦远高度评价说:“因写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其书迹似薛少保。”陈怀瓘也称赞“禽兽山水,台殿草木,皆神妙也,国朝第一”。
吴娜说,禹州广大民众崇敬吴道子,关于他的生平和绘画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作出了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的传说和故事,并出现了同一母体的不同异文;赞美了他的人生道路,歌颂了他精湛的艺术成就。可以说,吴道子传说历史久远,不仅在禹州广为流传,而且播布至周边许多地区。
【主要内容】生活道路、勤奋苦学、宫庭生活、绘画艺术四类传说
“吴道子的传说故事内容丰富,情节完整,细节生动,体裁众多,基本上可分为四类,有吴道子生活道路传说、勤奋苦学传说、宫庭生活传说、绘画艺术传说。”吴娜介绍,吴道子关于生活道路传说有吴道子起名传说、三星高照传说、真人墓传说、嫁女送画传说、吴道子童年的传说、蚰子和白菜的传说等。其中,蚰子和白菜的传说,说的是吴道子画的画成了活画,他画的蚰子晴天爬在菜叶上面,雨天躲在菜叶下面。人们想知道天气状况,看看蚰子再哪儿爬着即可。
在黄龙潭,吴娜讲了吴道子与蛤蟆砚的传说。相传,吴道子12岁时,已经画得很好了,可他还是不满足。他来到崆峒山中,向崆峒道人拜师学艺。道人把他领到一堵影壁墙旁,指着一块牛槽般大的蛤蟆石,让他磨石为墨,在墙上描画眼见的世间万物。吴道子画了三年,把蛤蟆石磨成了一个小小的蛤蟆砚,画出的谷穗儿能让鸟雀信以为真地扑食。崆峒道人就把蛤蟆砚送给了他,让他出山闯天下。
吴娜介绍,关于宫庭生活的传说有献艺节传说、吴道子在长安绘画的传说、吴道子在洛阳的传说等。
开元之年间,将军裴旻在家守母丧,请吴道子为他在东都洛阳的天宫寺绘制几幅状写神鬼的壁画,用此来给在阴间的母亲求得神佛的保佑。吴道子说:“我已经很久不作画了。如果将军真的有意请我作画,为我缠绸结作彩饰,请舞一曲剑。或许因为你剑舞的勇猛凌厉,能让我的画重新跟阴界相通。”裴旻听了后立即脱去丧服,换上平常穿的衣裳,骑在马上奔跑如飞,左右舞剑,将剑一下掷入空中,高几十丈,然后向电光一样射下来,裴旻伸手拿着剑鞘接着。从高空中坠落下来的宝剑,穿透了剑鞘。几千人围观,没有一个人不被这种惊险的场面所惊惧。吴道子于是挥笔在墙壁上作画,随着笔墨挥舞,飒飒地刮起了大风。这种壮观的情景是世上罕见的。吴道子一生中画了许多画,他自认为得意的作品没有超过这幅的。
另外,关于吴道子绘画艺术传说有钟馗捉鬼图传说、菩萨像传说、吴道子艺绘《孔子行教像》的传说、吴带当风的传说、吴道子尊称画圣的传说等。
【传承弘扬】已建立相关场所和机制,对吴道子文化研究和传播
吴娜说,吴道子传说不仅是中原民间文学的珍贵财富,而且是我国民间文学的组成部分,不仅在他的故乡世代相传,倍受人们珍爱,而且播布流传到祖国各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吴道子传说因历史悠久,同一母体的异文甚多,因此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传说具有写实性,情节生动、完整。众多的吴道子传说蕴含了他故里的风俗人情,使传说彰显出鲜明的民俗特征。如传说中贫妇纺花卖线为生的生活,当时农耕社会百业、百姓人家婚丧嫁娶的民俗民风。另外,许多吴道子传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生活,记录了宗教祭祀,尤其是道教活动,使其传说在题材和内容上具有显著的宗教色彩,这种特色在我国民间文学中是少见的,也是极为珍贵的。
“吴道子艺术研究会肩负着艺术研究、传承画圣文化的重大责任。”吴娜说,当前,禹州市把吴道子故里建设作为省文化旅游特色村来抓,为下一步挖掘吴道子遗迹,弘扬吴道子遗风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此,该研究会坚持“研究、挖掘、传承”的艺术宗旨,将经常举办绘画艺术交流活动,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使“吴带当风”这一中华传统文化明珠更加璀璨。
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若军介绍,我市非遗保护部门已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吴道子传说的普查工作。吴道子传说经过收集、整理,已编入《禹州故事卷》、《禹县民间文学》。另外,传说集《画圣吴道子的传说》业已出版。同时,他们还组织村民对吴道子故里等遗存进行了妥善管理;将已收集到的传说、故事和有关吴道子传说的原真性资料,已经妥善保存。下一步,在已成立禹州市吴道子文化研究会和书画院的基础上,我市非遗保护部门将进一步展开对吴道子传说的研究和宣传。
画圣祠:画圣祠是纪念吴道子的家庭宗祠,初建于唐朝末年,在历代战火、岁月风雨中日渐损坏,至新中国成立时仅有遗址。20世纪末于原址重新修建。重修的画圣祠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平方米,整体建筑为仿唐格式,由山门、厢房、碑林、大殿、月台等建筑组成。大殿西侧展有与吴道子相关的文物,其中包括吴道子真迹仿品及当代书画名家的书画作品。
吴道子墓:吴道子墓是上世纪末从四川资阳市迁回的吴道子衣冠冢。墓地位于文峰山腰间,与画圣祠南北相对,中隔红河和山底吴村。吴道子的后裔于1990年推选代表,于四川资阳举行招魂仪式,使画圣灵归故里。新修的吴道子墓用汉白玉砌成,呈圆形,直径8米,高1.4米,墓前影壁长9米,高4.6米,上刻有吴道子生平事迹。
蛤蟆砚:位于山底吴村口,是吴道子幼年磨墨学画的大砚。因与黄龙潭相邻,又称黄龙潭蛤蟆砚。
饮牛坑:位于山底吴村后,是吴道子幼年放牛时饮牛的水潭。潭呈圆形,直径6米,深2米左右,潭边建有八角小亭。 彩石洞:位于九龙山上,系一天然山洞,内产彩石。相传当年吴道子曾于洞中取彩石配制颜料。
- 上一篇:吴道子画拍卖价格_吴道子名画
- 下一篇:谁完成《史记》_《史记》的地位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