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 提到樊哙,你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是他?
还是他?
还是他?
康凯老师的形象深入人心,但观众在看“三国”、“楚汉”、“水浒”的时候不由自主会跳戏。虽然看史记很多年了,对樊哙不算太陌生,但自己想象中的樊哙已经被康凯老师无情占据,对历史不了解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执掌过多部历史大剧的大导演张纪中和高希希屡次请康凯老师饰演此类角色,我们可以猜测,这三位人物的市场定位是一致的:猛将,有勇无谋。
这种人一般来说很难当主角。
后世对于樊哙的评价,颇受司马迁影响。太史公的如椽大笔并未留情,樊哙被看作是这样的人:
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 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太史公认为,象樊哙这样鼓刀屠狗之人, 是像苍蝇一样附于刘邦这样的千里马之尾,因人而成事,没什么了不起......太史公比较偏好悲情英雄,如韩信、李广、李陵等,对樊哙没什么太好的评价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班固同学也果断引用了太史公的话:
樊哙、夏侯婴、灌婴之徒,方其鼓刀仆御贩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勒功帝籍,庆流子孙哉?无可否认,领袖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如果领袖身边的人如果尽是酒囊饭袋之徒,没有敢出头的手下可以出来独当一面,那再高明的领袖也成就不了多大事业。
樊哙就是刘邦的那个“敢出头”的人。
在此引用一下督公的回答:
【先登】在历代都是头功,赏格甚至超过斩将夺旗。原因很简单,一是攻城战很艰苦,二是第一个上城的人,双方的全军都能看见,对士气和信心的激励,对敌人信心的摧残都是决定性的......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於是攻亭一朝而拔之——《韩非子》,这是吴起领兵的典型战例。秦末,刘邦攻打下邑、啮桑,周勃率先登城,攻濮阳和城阳,樊哙第一个上城头。大家想想这两个人在汉朝都是什么地位?
古代攻城战,第一个爬上梯子的人是怎么想的? - 马前卒的回答
所以首先就个人武力来说,樊哙在刘邦的军中应该是首屈一指的。在刘邦灭秦的道路上,樊哙几乎一直在打头阵,从丰县一直打到咸阳。从《史记》的记载中看,汉初的几位名将,大都只有攻城掠地和收降的记载,少有杀敌数的记录。有记录的,樊哙恐怕是刘邦帐下杀敌最多的将领。在西击咸阳前的一年又两个月中,樊哙参加大小25战。平均每月近两战, 共“斩首百七十六级”,仅开封之役他竟斩首六十八级,诸多将领中只有周勃与他难分伯仲。
樊哙除了战功显赫,也极具谋略和见识。他的智谋胆略,并不比刘邦手底下一票智囊差。
在鸿门宴上,当项庄舞剑之时,张良火速到军门外救援——他找的是樊哙。鸿门宴对汉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外交场合,外交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有任何不妥当之处,都会引发严重的外交事件。为什么在这剑拔弩张之时,足智多谋的张良要去找看似外表粗犷的樊哙?
从史记鸿门宴前文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后文可见还有夏侯婴、靳强、纪信等人同来,张良貌似有多种选择,可他为何直接开门见山去找樊哙? 仔细推究,只有一种可能———信任。运筹帷幄的谋圣对刘邦帐下的将帅各方面能力必定很了解, 他应该是基于自己的了解和信任去选择最合适解困的人。
樊哙闯帐极有策略。“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樊哙没有用剑,而是“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而已,不会造成大的伤害。然后“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此时正在舞剑的项庄应该在这突发情境下停止了舞剑, 这正是刘邦方面要达到的效果———警报暂时解除。当然, 樊哙冒的是擅闯军门之罪,极有可能会遭到杀身之祸,但是凭他的一腔豪气,赢得了“力能拔山”“气能盖世”的项羽的赞许和礼遇:赐酒,赐肉。
即使面对项羽手下的刁难,他也能屈能伸,面不改色的大啖生彘肩, 然后用有理有节的言语进行了有力的回击,让刘邦在道义上立于不败之地。一番言辞竟说得项羽张口结舌,“未有以应”。最后项羽只能安排他“从良坐”,刘邦的小命暂时保住。
“从良坐”,刘邦的安全暂时有了保障。当“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时,樊哙做的是刘邦的贴身保镖,以防帐外之不测,保卫着刘邦的安全,显示着他的忠勇,当刘邦还在为“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而踌躇不决时,樊哙当机立断,一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刘邦解开思想上的疙瘩,诠释着他的果敢。最后他与夏侯婴、靳强、纪信等人持剑盾步走,助“脱身独骑”的刘邦脱离险境,逃出生天。可以说在鸿门宴上,觥筹交错间杀机暗藏。而樊哙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说了正确的话,做了正确的决定。
樊哙没有让张良失望,他进退有度,不仅保全了刘邦的性命,而且据理力争,维护了汉军与刘邦的尊严,可以称得上是智勇双全的典范之举。
樊哙还是一位直臣,敢于直谏。汉元年十月,汉军破了函谷关,子婴降,刘邦与部下进入咸阳,直扑秦宫。面对无数的美女和珍宝,刘邦当晚欲宿秦宫内。其谋士和将领中,尚未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就只有樊哙和张良。
面对众人皆醉的局面,樊哙选择了冒死直谏。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史记·留侯世家》
这相当于什么举动?领导进了会所,裤子都脱了,突然手下推门闯进来说,领导你要不想作死,你丫就给我拔出来!
就这事,借你十个胆,你敢么?
同样的事情,樊哙后来又干了一次。(直男腐女请跳过下面这段...)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史记》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实际上樊哙的冒死直谏是授刘邦以立身处事之法,而且在后来的鸿门宴上没有授人以柄,给项羽一方留下口实。凭此两谏,就足以说明樊哙不是庸碌之辈。
大文豪陆士衡曾说,“舞阳道迎,延帝幽薮。宣力王室,匪惟厥武。总于鸿门,披闼帝宇。耸颜诮项,掩泪悟主”。窃以为这才是对樊哙比较中肯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