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樊哙跟刘邦什么关系_刘邦为什么杀樊哙而不是吕后

樊哙跟刘邦什么关系_刘邦为什么杀樊哙而不是吕后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2-27 18:44:25
阅读:

英布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汉初依然活跃的异姓诸侯王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芮和燕王卢绾。

吴芮一向不受重视,首先是他的封地过于偏远(现在的江西、湖南一带);其次是吴芮本人很聪明,多次缩小自己的封地;再次是吴芮身体不好,刘邦觉得他没有当皇帝的命;而最重要的是:吴芮没有兵权,吴芮的精锐部队一直由刘邦的堂兄刘贾控制。

即便如此,刘邦还屡次试探吴芮,但吴芮每次都能有惊无险地过关。

刘邦欲杀樊哙的真相是什么?皆因平衡被打破,汉帝国危在旦夕


而燕王卢绾则不同。

燕王卢绾并非刘邦立国之处封的异姓诸侯王,而是刘邦在收拾了燕王臧荼之后,才封卢绾为燕王。卢绾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两人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

刘邦之所以封卢绾为燕王,只是把卢绾当做一个过渡性的人物。当时刘邦的削藩用意未昭,只是用这样的方法表示:自己并无家天下的意图。

但人性就是如此,很难得到的不去妄想,到手以后却不愿放弃。不管卢绾是否有资格成为燕王,但他既然成为了燕王,自然就不会轻易放弃到手的利益。

汉五年八月,乃立虏绾为燕王。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史记》·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刘邦欲杀樊哙的真相是什么?皆因平衡被打破,汉帝国危在旦夕


当刘邦率军征伐陈豨时,卢绾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就是视燕王之位如草芥,如有必要则主动禅让给刘姓皇族,自己死心塌地服侍刘邦。

第二种选择就是和刘邦阳奉阴违,与陈豨、匈奴达成默契联合,让刘邦永远也无法腾出手来削自己的藩。

第三种选择就是与陈豨联手反抗刘邦,不能让天下姓刘,而是要重回春秋战国时期的格局。

基于人之常情,卢绾无法做出第一种选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既然已经登上了王位,只要继续努力就有机会保住王位,他怎么可能放弃呢?

基于当时的力量对比,卢绾也无法做出第一种选择。刘邦早已控制住了局势,以卢绾与刘邦的关系,他肯定不能公开与刘邦决裂。

所以,卢绾做出了第二种选择。他希望自己可以在匈奴和刘邦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以此保住自己的燕王之位。

刘邦欲杀樊哙的真相是什么?皆因平衡被打破,汉帝国危在旦夕


当刘邦知道卢绾阴谋叛乱的消息后,已病得无法亲征了。在这种背景下,刘邦派樊哙率军进攻燕王卢绾。

为什么会选樊哙呢?从资历来看,应该派曹参出征最为合适。

卢绾是刘邦最要好的朋友,而且平常也并没有表现足够的野心,一旦翅膀硬了,都敢和刘邦分庭抗礼。曹参也是沛县出身,和卢绾的关系一直不错。如果派曹参出征,谁知道曹参会不会和卢绾玩“无间道”的把戏呢?

要知道,当初韩信为齐王时,曹参就是二把手,韩信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如果曹参手握大军,曹参借口平叛艰难,得以长期率军在外。等曹参把这支军队完全消化之后,再像韩信学习,借口卢绾势大,请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你说,刘邦这算不算抱薪救火呢?

此时的刘邦已经病入膏肓,太子又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如果在卢绾阴谋叛乱的背景下,再让一些居心叵测的功臣率军征伐卢绾。万一发生意外,秦始皇病逝之后的故事,很可能在刘邦病逝之后重演。

而樊哙虽然也是沛县故旧,但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樊哙的妻子是吕后的妹妹。从这层意义上,樊哙也是外戚集团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基于樊哙和外戚集团的利害关系,他自然会积极拥护汉惠帝继承皇位,更会想方设法地巩固中央政府的权力。

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史记》·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刘邦欲杀樊哙的真相是什么?皆因平衡被打破,汉帝国危在旦夕


此时,汉帝国的权力格局已经基本定型:外戚集团、皇族和功臣集团三足鼎立。再具体一点就是:皇族占据地方主要权力;外戚集团和功臣集团联手控制中央政府。

外戚集团无法危及刘氏江山,因为在中央政府,有功臣集团与其分庭抗礼;在地方,外戚集团更无力应对强大的刘氏诸侯王。

功臣集团无法危及刘氏江山,因为在中央政府,有强大的外戚集团制约着他们;在地方,有强大的刘氏诸侯王制约着他们。

刘氏诸王也无法危及中央政府,因为在地方上,刘氏诸王之间相互制约。因为皇位只有一个,诸侯王造反,无非是换一个刘氏皇帝罢了。这对大多数诸王而言,并没有足够的利益。而且,就算他们能达成共识,他们也很难打败由外戚集团和功臣集团联手控制的中央政府。

刘邦欲杀樊哙的真相是什么?皆因平衡被打破,汉帝国危在旦夕


刘邦最初派樊哙率领军事主力平定燕国叛乱,是因为他对功臣集团有着深深地不信任感。但刘邦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事实:外戚集团无法威胁刘氏江山,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中央政府无法控制功臣集团,在地方上无法应付强大的刘氏诸王。

而现在,樊哙控制了强大的燕代军事集团,如虎如狼的吕后又是太子刘盈的监护人。这样一来,如果外戚集团突然发难,刚建立的汉帝国恐怕随时会迎来大危机!

如果樊哙控制着地方上的强大军事集团,外戚集团在面对地方上的刘氏诸王时,底气就会更足;而吕后作为太子刘盈的监护人,自然更会把握机会,一举控制功臣集团。

这样一来,以吕后那种如虎如狼的性格,如果突然想不开,非要窥视刘氏江山,后果自然非常可怕。

刘邦欲杀樊哙的真相是什么?皆因平衡被打破,汉帝国危在旦夕


在刘邦病重之时,曾对樊哙起过杀心。史书将刘邦的这种做法,归咎于某个无名之辈的建议。

可司马迁忘了,吕后是什么人?樊哙是什么人?一个无名之辈就敢向刘邦献策,让刘邦杀樊哙?这也太夸张了吧?

要知道,当时的刘邦早已病入膏肓,那个无名之辈还敢对刘邦说出这种话,不怕自己死得很难看吗?

刘邦之所以想杀樊哙,主要动机就是外戚集团与功臣集团之间的平衡问题。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史记》·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刘邦欲杀樊哙的真相是什么?皆因平衡被打破,汉帝国危在旦夕


如果司马迁的记录真实,那么建议刘邦杀樊哙的人,就很有可能是张良!

除了张良,我们实在无法想象,有谁敢对刘邦献这种计策。更无法想象,他对刘邦献了这种计策之后,还可以安然无事。

汉帝国的整体战略,一直都是张良策划的。汉帝国建立后,张良表面上一直超然于世外,但汉帝国的整体战略布局,依然是张良的掌控之中。

处于张良的位置,他永远也无法置身于世外。因为在特定的时刻,各大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都会求助于张良。而当这些人找上门之后,张良显然无法拒绝。如果张良发现,帝国的整体战略出现了大漏洞,只有自己出面才能堵住这个漏洞,张良肯定不会置身于世外的。

随便一句话,就可以影响刘邦对帝国整体布局的人,恐怕也只有张良。

差点弄死樊哙,却依然逃过吕氏姐妹打击报复的人,恐怕也只有张良。

刘邦欲杀樊哙的真相是什么?皆因平衡被打破,汉帝国危在旦夕


刘邦在病危的时候,让樊哙率领军事主力征伐卢绾。有意无意地打破了功臣集团与外戚集团之间的平衡。而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吕后为代表的外戚集团,就随时都有轻举妄动的可能。

于是,刘邦命令陈平和周勃联手,立刻解除了樊哙的兵权。但以吕后为代表的外戚集团,依然有着蠢蠢欲动的计划。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刘邦派陈平和周勃解除了樊哙的兵权,外戚集团真有可能当场大开杀戒。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燕代的军事集团被樊哙所掌握,郦商是绝不敢用这种带有威胁性的词语劝说吕氏。

郦将军往见审食其,曰:“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欲杀樊哙的真相是什么?皆因平衡被打破,汉帝国危在旦夕


但刘邦在临死前,命令陈平和周勃解除了樊哙的兵权,所以功臣集团有足够的自信,让外戚集团认清形势。

功臣集团劝刘邦杀樊哙,绝不是简单地争权夺利。更重要的原因是:秦帝国的历史,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如果刘邦突然死了,吕后以樊哙控制的军事集团为后盾,利用大家不知道刘邦已死的空档,假传圣旨清洗政敌,功臣集团恐怕就会伤亡惨重。

如果功臣集团为了自卫,选择先下手下为强,整个外戚集团恐怕也会伤亡惨重。

届时,刚刚建立的汉帝国,恐怕立刻就会步秦帝国之后尘。

刘邦欲杀樊哙的真相是什么?皆因平衡被打破,汉帝国危在旦夕


所以,在接触了樊哙的兵权之后,陈平保下了樊哙。是因为功臣集团希望削弱外戚集团,却不希望火并外戚集团。

功臣集团绝不敢一家独大,毕竟在地方上,刘氏诸侯王势力太大。所以,功臣集团的目标,就是与外戚集团一起瓜分中央政府的权力。

在解除了樊哙的兵权之后,陈平只身求见吕后,两人聊了许久。我们无法得知双方聊了什么。但在此后不久,刘邦病逝,功臣集团与外戚集团瓜分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吕后作为汉惠帝的监护人,掌握着帝国最高权力。但由于汉惠帝是成年人,所以吕后掌握的最高权力并不完整。

功臣集团的萧何(后来是曹参)握有相权,陈平处于权力中枢(被任命为太傅),周勃、灌婴和郦商等人握有军权,足以牵制外戚的权力。

西汉帝国的“后刘邦时代”平稳着陆,没有发生大火并,也是不幸中之大幸。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