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汉初依然活跃的异姓诸侯王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芮和燕王卢绾。
吴芮一向不受重视,首先是他的封地过于偏远(现在的江西、湖南一带);其次是吴芮本人很聪明,多次缩小自己的封地;再次是吴芮身体不好,刘邦觉得他没有当皇帝的命;而最重要的是:吴芮没有兵权,吴芮的精锐部队一直由刘邦的堂兄刘贾控制。
即便如此,刘邦还屡次试探吴芮,但吴芮每次都能有惊无险地过关。
而燕王卢绾则不同。
燕王卢绾并非刘邦立国之处封的异姓诸侯王,而是刘邦在收拾了燕王臧荼之后,才封卢绾为燕王。卢绾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两人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
刘邦之所以封卢绾为燕王,只是把卢绾当做一个过渡性的人物。当时刘邦的削藩用意未昭,只是用这样的方法表示:自己并无家天下的意图。
但人性就是如此,很难得到的不去妄想,到手以后却不愿放弃。不管卢绾是否有资格成为燕王,但他既然成为了燕王,自然就不会轻易放弃到手的利益。
汉五年八月,乃立虏绾为燕王。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史记》·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当刘邦率军征伐陈豨时,卢绾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就是视燕王之位如草芥,如有必要则主动禅让给刘姓皇族,自己死心塌地服侍刘邦。
第二种选择就是和刘邦阳奉阴违,与陈豨、匈奴达成默契联合,让刘邦永远也无法腾出手来削自己的藩。
第三种选择就是与陈豨联手反抗刘邦,不能让天下姓刘,而是要重回春秋战国时期的格局。
基于人之常情,卢绾无法做出第一种选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既然已经登上了王位,只要继续努力就有机会保住王位,他怎么可能放弃呢?
基于当时的力量对比,卢绾也无法做出第一种选择。刘邦早已控制住了局势,以卢绾与刘邦的关系,他肯定不能公开与刘邦决裂。
所以,卢绾做出了第二种选择。他希望自己可以在匈奴和刘邦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以此保住自己的燕王之位。
当刘邦知道卢绾阴谋叛乱的消息后,已病得无法亲征了。在这种背景下,刘邦派樊哙率军进攻燕王卢绾。
为什么会选樊哙呢?从资历来看,应该派曹参出征最为合适。
卢绾是刘邦最要好的朋友,而且平常也并没有表现足够的野心,一旦翅膀硬了,都敢和刘邦分庭抗礼。曹参也是沛县出身,和卢绾的关系一直不错。如果派曹参出征,谁知道曹参会不会和卢绾玩“无间道”的把戏呢?
要知道,当初韩信为齐王时,曹参就是二把手,韩信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如果曹参手握大军,曹参借口平叛艰难,得以长期率军在外。等曹参把这支军队完全消化之后,再像韩信学习,借口卢绾势大,请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你说,刘邦这算不算抱薪救火呢?
此时的刘邦已经病入膏肓,太子又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如果在卢绾阴谋叛乱的背景下,再让一些居心叵测的功臣率军征伐卢绾。万一发生意外,秦始皇病逝之后的故事,很可能在刘邦病逝之后重演。
而樊哙虽然也是沛县故旧,但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樊哙的妻子是吕后的妹妹。从这层意义上,樊哙也是外戚集团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基于樊哙和外戚集团的利害关系,他自然会积极拥护汉惠帝继承皇位,更会想方设法地巩固中央政府的权力。
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史记》·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此时,汉帝国的权力格局已经基本定型:外戚集团、皇族和功臣集团三足鼎立。再具体一点就是:皇族占据地方主要权力;外戚集团和功臣集团联手控制中央政府。
外戚集团无法危及刘氏江山,因为在中央政府,有功臣集团与其分庭抗礼;在地方,外戚集团更无力应对强大的刘氏诸侯王。
功臣集团无法危及刘氏江山,因为在中央政府,有强大的外戚集团制约着他们;在地方,有强大的刘氏诸侯王制约着他们。
刘氏诸王也无法危及中央政府,因为在地方上,刘氏诸王之间相互制约。因为皇位只有一个,诸侯王造反,无非是换一个刘氏皇帝罢了。这对大多数诸王而言,并没有足够的利益。而且,就算他们能达成共识,他们也很难打败由外戚集团和功臣集团联手控制的中央政府。
刘邦最初派樊哙率领军事主力平定燕国叛乱,是因为他对功臣集团有着深深地不信任感。但刘邦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事实:外戚集团无法威胁刘氏江山,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中央政府无法控制功臣集团,在地方上无法应付强大的刘氏诸王。
而现在,樊哙控制了强大的燕代军事集团,如虎如狼的吕后又是太子刘盈的监护人。这样一来,如果外戚集团突然发难,刚建立的汉帝国恐怕随时会迎来大危机!
如果樊哙控制着地方上的强大军事集团,外戚集团在面对地方上的刘氏诸王时,底气就会更足;而吕后作为太子刘盈的监护人,自然更会把握机会,一举控制功臣集团。
这样一来,以吕后那种如虎如狼的性格,如果突然想不开,非要窥视刘氏江山,后果自然非常可怕。
在刘邦病重之时,曾对樊哙起过杀心。史书将刘邦的这种做法,归咎于某个无名之辈的建议。
可司马迁忘了,吕后是什么人?樊哙是什么人?一个无名之辈就敢向刘邦献策,让刘邦杀樊哙?这也太夸张了吧?
要知道,当时的刘邦早已病入膏肓,那个无名之辈还敢对刘邦说出这种话,不怕自己死得很难看吗?
刘邦之所以想杀樊哙,主要动机就是外戚集团与功臣集团之间的平衡问题。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史记》·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如果司马迁的记录真实,那么建议刘邦杀樊哙的人,就很有可能是张良!
除了张良,我们实在无法想象,有谁敢对刘邦献这种计策。更无法想象,他对刘邦献了这种计策之后,还可以安然无事。
汉帝国的整体战略,一直都是张良策划的。汉帝国建立后,张良表面上一直超然于世外,但汉帝国的整体战略布局,依然是张良的掌控之中。
处于张良的位置,他永远也无法置身于世外。因为在特定的时刻,各大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都会求助于张良。而当这些人找上门之后,张良显然无法拒绝。如果张良发现,帝国的整体战略出现了大漏洞,只有自己出面才能堵住这个漏洞,张良肯定不会置身于世外的。
随便一句话,就可以影响刘邦对帝国整体布局的人,恐怕也只有张良。
差点弄死樊哙,却依然逃过吕氏姐妹打击报复的人,恐怕也只有张良。
刘邦在病危的时候,让樊哙率领军事主力征伐卢绾。有意无意地打破了功臣集团与外戚集团之间的平衡。而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吕后为代表的外戚集团,就随时都有轻举妄动的可能。
于是,刘邦命令陈平和周勃联手,立刻解除了樊哙的兵权。但以吕后为代表的外戚集团,依然有着蠢蠢欲动的计划。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刘邦派陈平和周勃解除了樊哙的兵权,外戚集团真有可能当场大开杀戒。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燕代的军事集团被樊哙所掌握,郦商是绝不敢用这种带有威胁性的词语劝说吕氏。
郦将军往见审食其,曰:“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史记》·高祖本纪
但刘邦在临死前,命令陈平和周勃解除了樊哙的兵权,所以功臣集团有足够的自信,让外戚集团认清形势。
功臣集团劝刘邦杀樊哙,绝不是简单地争权夺利。更重要的原因是:秦帝国的历史,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如果刘邦突然死了,吕后以樊哙控制的军事集团为后盾,利用大家不知道刘邦已死的空档,假传圣旨清洗政敌,功臣集团恐怕就会伤亡惨重。
如果功臣集团为了自卫,选择先下手下为强,整个外戚集团恐怕也会伤亡惨重。
届时,刚刚建立的汉帝国,恐怕立刻就会步秦帝国之后尘。
所以,在接触了樊哙的兵权之后,陈平保下了樊哙。是因为功臣集团希望削弱外戚集团,却不希望火并外戚集团。
功臣集团绝不敢一家独大,毕竟在地方上,刘氏诸侯王势力太大。所以,功臣集团的目标,就是与外戚集团一起瓜分中央政府的权力。
在解除了樊哙的兵权之后,陈平只身求见吕后,两人聊了许久。我们无法得知双方聊了什么。但在此后不久,刘邦病逝,功臣集团与外戚集团瓜分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吕后作为汉惠帝的监护人,掌握着帝国最高权力。但由于汉惠帝是成年人,所以吕后掌握的最高权力并不完整。
功臣集团的萧何(后来是曹参)握有相权,陈平处于权力中枢(被任命为太傅),周勃、灌婴和郦商等人握有军权,足以牵制外戚的权力。
西汉帝国的“后刘邦时代”平稳着陆,没有发生大火并,也是不幸中之大幸。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樊哙跟刘邦什么关系_刘邦为什么杀樊哙而不是吕后
英布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汉初依然活跃的异姓诸侯王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芮和燕王卢绾。 吴芮一向不受重视,首先是他的封地过于偏远(现在的江西、湖南一带);其次是吴芮本人很聪明,多次
-
鸿门宴中樊哙的粗中有细体现在哪些方面?_樊哙性格特点鸿门宴
在下最有兴趣的三个历史时代分别为:战国、三国、民国。这其中,战国、三国与楚汉相争的历史都有所关系。战国无需多言,楚霸王项羽自己就是楚国贵族之后,灭亡秦朝的刘邦,反倒是继
-
史记五帝本纪读书笔记_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是哪五帝
黄帝 黄帝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 ,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
-
怎么评价吴起这个人_吴起被称为
吴起一生,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鲁国时期、杀妻求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於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於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
-
谁完成《史记》_《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宫刑,淫刑也,男人腐刑,妇人幽闭。“ 宫刑不仅十分痛苦,更是对一个男人的奇耻大辱。司马迁宫刑后,卧床一百多天,前后共昏迷了几天几夜。当太史公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只见妻子坐
-
为什么叫五经_五经分别为什么
我们经常说的《五经》是哪五经,你知道吗? 《五经》是儒家五部经典著作,既《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 《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司马迁在《
-
刘邦杀樊哙没有_樊哙的结局是什么
汉高祖刘邦能够当上皇帝,他有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樊哙,樊哙不仅陪他一起奋斗,还在著名史事鸿门宴中救了他的性命,可是根据史料记载刘邦竟然想要把他的功臣樊哙杀
-
刘邦杀樊哙没有_刘邦为什么杀樊哙而不是吕后
樊哙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且战功赫赫,刘邦为何临死前却下令杀他? 樊哙之于刘邦,相当于赵云之于刘备,典韦之于曹操。樊哙在楚汉之争期间曾经多次救刘邦性命,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鸿
-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背景资料_吴承恩写西游记启示是什么
《西游记》开篇 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
-
吴起是春秋人还是战国人?_春秋时期吴国将领孙武是哪国人
关于孙武,我在前几天有提过,我用了一个唯一的“不败将军”。有人就说,不能用唯一,还有,吴起表示不服。好吧, 如果你们真要这样,我也是没有办法的。今天我来是来说,孙武厉害,
-
简述吴越春秋的文学特征_吴越春秋历史故事意义
《吴越春秋》是“虽本史实,并含异文”[1]之作,目录学家将其列为别史或杂史类,《隋书·经籍志》谓“其属辞比事,皆不与《春秋》、《史记》、《汉书》相似,盖率尔而作,非史策之正”
-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_
文:简诩 我叫樊哙,我的正经职业是屠狗,虽然我的身份很低贱,比不上那些地连千顷的贵族老爷们,可讲道理的话,在我们那个时代,我这样的人已经算是小半个富户了。所以你们说我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