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到李存勖奔袭大梁,以朱友贞自杀宣告后梁灭亡而终,咱们这篇接着说。
李存勖终于亲手将刀插进了后梁的心脏,他方才擦掉身上猩红的血,这会儿抬头便看到了大梁金碧辉煌的皇宫。在那么一瞬间,李存勖恍惚了,似乎金色和血色竟然没有差异?
初出太原、歼灭桀燕、收服镇定、北御契丹,15年,打了15年的仗,这天下终究还是姓了李!
志得意满的李存勖飞速奔进皇宫,他要拿到朱友贞的人头,这样才能让他安心,顺带也好让宫中之人识得他们的新皇。与李存勖想象中有所不同的是,宫中的人没有一丝慌乱,他们的脸上更加没有亡国奴的悲凉,反而像是在迎接他。
很正常,后唐灭亡的时候也是如此。大家只是混口饭吃,您别当真,我们也好过活。他们在李存勖进宫前的一段时间早就将地板上的血迹擦干净,连那帮大臣都急着跪拜新皇,他们没有必要以身死国。
确定自己的皇位稳固后,李存勖开始进行清算。他没有杀太多的后梁大臣,仅仅将赵、张兄弟及其族人斩首,理由是他们祸乱朝纲。这也说的过去,通过诛杀前朝奸臣以凝聚人心算是屡见不鲜的招数。而有两个人他是必须杀的,主观意识上的非杀不可。
敬翔从李存勖进建国门开始就准备以死殉国,他对自己的“罪孽”十分清楚——辅佐朱温夺篡大唐天下。仅凭这一条,李存勖将他千刀万剐毫不为过。敬翔当了一辈子的谋士,这最后一刻他还是算对了。况且朱氏有恩与他,他知道晚节不保是什么意思。
同为朱温左膀右臂的李振没有那么高觉悟,他喜滋滋的投降了。当然他是找过敬翔的,他想拉着敬翔一块儿投降,但是敬翔没有同意。在李振入宫朝见新君后,敬翔在家自己上吊而死,没过多久李振被拉到菜市场砍了。
该封的封,该杀的杀,处理完这些李存勖才有功夫来端详他的庞大的帝国:一个北至幽燕、西接秦陇、南有荆襄、东入海滨的大帝国。
自唐朝末年诸侯们分疆裂土以来,后唐是第一个疆域如此广的政权,人们仿佛在李存勖身上看到了大唐中兴的希望。
所以接下来理想的故事情节应该是李存勖继续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最后一一灭亡几家诸侯统一天下,而李存勖也将成为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帝王之一。
好了,淡扯完了,我们来说不扯淡的。
咱们知道李存勖这么多年做的三件大事(灭燕、收拾契丹以及灭梁)是李克用临死之前交代他的,算得上是李克用的遗愿。李存勖背负着父亲的雄心大志奋斗了这么多年,现在几件事都完成了,他似乎失去了方向。
温软的龙床让他忘记了马背上的颠簸,锦衣玉食让他厌倦了风餐露宿,至于统一天下复兴唐室,早已遥遥无期。
想来也在情理之中,好日子总比苦日子舒服。
我翻了几天书,本来是想写写李存勖当皇帝后怎么治理国家,毕竟他也做了4年的皇帝,要是直接把这4年跳过去到李嗣源也太草率了。但是抱歉,新旧史、《资治通鉴》,包括一些比较偏的书对于李存勖当皇帝的这4年的描写基本上大同小异,总结出来就是三个字:不操心。
你要说李存勖在治国方面是个废物或者说是个残暴荒淫的君王,那是不确切的,因为我们熟知的李存勖不是这样的人。反过来他也不是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的明君,因为我们熟知的李存勖也不是这样的人。
在创业期,晋国的大小政务都是由张承业处理的。李存勖在有后勤保障的前提下在外拼杀抢地盘,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张承业不在了,李存勖很难找到在能力与人品上都能与之匹敌的人。再加上李存勖性格乖张,要是没有人管着他,烦着他,怼着他,他将是下一匹脱缰的野马。
现在公司渡过创业期甚至大有所成的时候,李存勖已经注定没有能力将生意做得更大,哪怕是紧握住手上来之不易的点点滴滴。
基于此,我对李存勖的评价就是,他守得住晋国,却守不住后唐。
讲了这么多,我们还是要说说李存勖究竟是怎么在国家政务上不操心。
李存勖的不操心扩展开来可以用另外六个字概括:吃喝玩乐购演。特别是演字,圈起来,要划重点的。
想必各位还记得欧阳修的一篇入选过语文课本的文章——《伶官传序》,课本上的那几段是截选自《新五代史 伶官传》,大意就是介绍李存勖怎么和伶人鬼混以至失去天下的故事。
皇帝李存勖为了给演艺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还给自己取了一个“李天下”的艺名,以表明立志于梨园的决心。而伶人的作为一个特殊的团体,他们的权利之大我们后面再说。
抛开最重要的演艺事业,李存勖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吃喝玩乐。今天到这个大臣家里转转,明天到那个僚属家里看看,国家跟他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李存勖不知道的是在一片欣欣向荣的表面下掩藏的是汹涌的权利斗争。准太子爷、郭崇韬、李嗣源、宦官、伶人等各方势力都将被卷进来,毫无疑问这把火终将烧到李存勖自己头上。
今天先到这,搞感冒了,大家要注意身体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