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可以比喻什么_吾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典故是什么?伯仁又是谁?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可以比喻什么_吾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典故是什么?伯仁又是谁?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3-08 04:59:33
阅读:

在小说或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当一个无辜的人因主角而死时,主角便会悲痛地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见到的次数多了,很多人便会产生疑问:“这个经常被提到的伯仁到底是谁?他又到底是如何被杀的?”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谚语“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中的伯仁,指的是谁?

周顗(yǐ),字伯仁,汝南安成人,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他自幼便才华横溢,神采俊秀,同辈之间无人敢与他相比。到了弱冠之年,周顗继承了父亲武城侯的爵位,官拜秘书郎。等东海王司马越之子司马毗担任镇军将军后,周顗又被任命为长史。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后,任命周顗为军谘祭酒,出任宁远将军、荆州刺史,并领护南蛮校尉、假节。结果他刚到荆州,当地流民便发生了叛乱。周顗招架不住,只好狼狈逃走。

后来在陶侃部将吴寄的护卫下,周顗才得以平安,并到豫章投奔王敦。王敦的军司戴邈说:“周顗虽然吃了败仗,但他也是刚履新职,人生地不熟,情有可原。再加上他平日里素有威望,应该让他官复原职。”但王敦并不同意。后来晋元帝征召他为扬威将军、兖州刺史,等他回到建康后,又让他继续担任了军谘祭酒。

谚语“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中的伯仁,指的是谁?

等周顗好不容易在东晋朝廷混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却因醉酒被有司弹劾而成为布衣。后来他的门人伤人,他受到牵连,彻底被罢官。大兴初年,周顗再次被拜为太子少傅,并担任吏部尚书。周顗给晋元帝上书:“我德行浅薄,真的不是当官的料,不值得陛下厚爱。”但晋元帝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周顗,连言官弹劾他醉酒的事都被晋元帝给挡了回去。

永昌元年正月,权臣王敦在武昌起兵,以讨伐奸臣刘隗的名义东攻建康。刘隗劝晋元帝尽灭王氏一族,杀杀王敦的锐气。王导听说此事后,急忙带着老婆和有官职的宗族子弟到宫门前跪着,向晋元帝表明自己没有谋反之心。就在这时,晋元帝宣周顗觐见。王导知道周顗在晋元帝心中的分量,所以急忙恳求周顗在晋元帝面前替他们美言几句。

谚语“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中的伯仁,指的是谁?

结果周顗连看都不看王导一眼,大大咧咧的就进去了。在见到晋元帝后,周顗极力替王导开脱,一再表示王导对王敦造反的事不知情。晋元帝觉得周顗的话有几分道理,便留周顗吃了个饭,与他共同再商讨一下此事的解决办法。等周顗吃饱喝足出来时,王导还在外面苦哈哈的站着。他赶紧腆着脸打招呼:“伯仁、伯仁?”结果周伯仁并没理他,而是跟左右的人说:“杀了这帮乱臣贼子,便可以换个大官做。”然后他便径直回家了。回家之后,周顗又言辞恳切的上了一封奏折替王导辩解。但王导因为不知真相,所以对周顗心生怨恨。

谚语“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中的伯仁,指的是谁?

等到王敦杀到建康后,刘隗吓得立刻逃窜,朝政又被王敦掌握。王敦重掌政权后,自然是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他问王导:“周顗、戴若思这二人素有威望,应该能位列三司吧?”王导没说话。王敦又问:“就算入不了三司,至少可以做个仆射吧?”王导还没说话。后来王敦说:“既然他们不能为我所用,那就杀了吧!”等周顗死后,王导在整理宫中奏折时,突然看见了周顗替自己上书辩解的那封。他回家后痛心地对儿子们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后来王敦死后,朝廷追赠周顗为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康,以少牢之礼致祭。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