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著名诗作《乌衣巷》中有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很多人都知道,诗中的谢,指的是东晋名相谢安,但王指的是谁,鲜有人知。
王,指的是王导,正是在他的努力和倡导下,东晋才得以成立。
王导出身名门望族,琅邪人,跟原本是琅邪王的司马睿是老朋友。王导很早就看出晋朝将乱,便劝司马睿谋得安东将军的职位,渡江移镇建邺(后改名建康),为将来做准备。
事实证明王导很有远见。九年后,西晋果然灭亡。在政治和文化两方面都举足轻重的大族纷纷南下(史称“衣冠南渡”),流亡的难民云集建邺(建康)。作为西晋司马氏的后代,司马睿称帝似乎顺理成章。
然而,初来乍到的司马睿没什么威望。北方士族对他没有信心,南方士族对他心存疑虑,就连司马睿自己也觉得寄人篱下,颇有些惴惴不安。
王导很清楚,晋室不可复兴,唯一的出路是偏安江左,与北方胡族划江而治。这就需要有一个司马家族的人来当皇帝,也需要南北士族的通力合作。
可惜这很难。北方士族和南方士族之间有着深厚的矛盾,双方互不相让。如何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关键。
担当这一重要的,还是王导。为了调和北方士族和南方士族的矛盾,王导殚精竭虑。他甚至学会了说吴语,不像其他北方士族那样坚持只说洛阳话。以此拉近与南方士族的关系,赢得他们的好感。
他又发明侨寄法,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立侨州、侨郡、侨县,相当于北方豪门在江东的特区和领地。这就兼顾了双方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他争取到了南方士族领袖的支持。
由于王导的努力,吴郡四大家族之一顾家的代表顾荣率先向司马睿表示拥戴和支持。
以司马睿为代表的东晋新政权和从北方迁移来的士族承认江东的真正主人是当地土著,顾荣则代表江东土著士族承认司马政权是华夏正宗,并与之合作。从此,东晋和南朝的基业也由此奠定。
显然,没有王导,就没有东晋。
对此,司马睿心知肚明。登基之日,他竟然一再邀请王导跟他同坐御床,接受百官朝贺。王导只好谦恭地推辞说:如果太阳与万物同辉,臣下将如何瞻仰?
司马睿这才作罢。
王导没有坐东晋皇帝的御床,但牢牢地掌握着行政权,把持朝政;军事权则由王导的堂兄王敦掌握。王家的实际权力绝不在皇室之下,因此当时的人说:王与马,共天下。
- 上一篇:西安话剧院演出信息_
- 下一篇:西游记第3回阅读感悟_西游记第九十三回名著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