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代: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消得:值得
作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赏析
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思念远方恋人的形象。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意思_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的是什么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代: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 会凭阑意 。(阑 通 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
形容一见倾心的诗句_看一眼就喜欢的人诗句
诗词之美,流芳千年,不知你可曾遇到那种一眼倾心,直击心灵的句子? 一壶酒,一窗风月,又值此夏末秋初之际,正宜吟诗赏景。 无论你来自何处,皆是志趣相投者。今天,我们以天地为庐
-
花开花落年年有的诗_花开花落年复一年,下一句是什么
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唐代: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思出自哪里_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故居 王国维《人间词话》提到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
-
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哪里_为医消得人憔悴小说陆故之
伫①倚危楼②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时,无言谁会③凭栏意? 拟④把疏狂⑤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⑥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
-
曲阳北岳庙壁画探秘_曲阳北岳庙图片
中国网5月29日讯 5月20日中午,告别“山色空蒙瀑布奇”的阜平天生桥风景区, “铭记历史同心圆梦”中国•保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红色文化走廊之旅——“跟着老电影去旅行”媒体考察
-
论诗元好问有情芍药含春泪_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意思
回车驾言迈 原文: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赏析
-
无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花落去_无可奈何花开花落去
宋词解析: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在中国的词史上,人才济济,名家辈出。风采各异,
-
无名氏的诗古诗十九首_古代诗人无名氏简介
所谓“无名氏”的诗词,其实就是诗词的作者无可考。10首“无名氏”的古诗词,虽然不清楚作者,但依旧流传千古! 1、无名氏·题壁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满炉煨榾柮,漫
-
杜甫《绝句》诗意全解_杜甫在《无家别》中描写了安史之乱
“三别”与“三吏”都是三篇一组的新乐府诗。它们是姊妹篇,都是记录乾元二年春杜甫从洛阳回华州时路上的所见所闻。“三别”是记兵灾后人民生活困苦之状。第一篇《新婚别》,写一个
-
古诗中的无名氏是什么意思_诗经全部是无名氏的作品吗
一提到汉诗,我们就会想到刘邦的《大风歌》、刘彻的《秋风辞》等一批帝王级诗人所写的汉诗作品,甚至楚霸王项羽的《垓下歌》也被归为汉诗的范畴。还有一些人臣级的汉诗作品,如张衡
-
经典五言古诗_意境优美的五言诗
五言诗,起源于民间歌谣,内容通俗,切合社会生活,可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被广发流传。它的典范当数《古诗十九首》,而当中又有几首经典之作,值得读一读。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