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在红尘 (洛阳)
王屋圣境
祖国大好河山千千万,排名且论不到王屋,可它的名气却是尽人皆知,不输三甲,不得不服。
王屋山位于晋豫交界,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望 黄河 ,地理位置优越,不显山不露水成为古代九 大名 山,居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此功主要归于高道司马承祯。白云先生眼光确是高超,此地距神都不远不近,进退自如,位置得天独厚。搁现在毫不明显,在当时可算非同凡想。
白云先生在道教历史上名声显赫,是上清派的重要人物,然而王屋山现在却全真派的清修之地,不免令人疑惑。翻阅历史,方知从魏华存、杨羲到陶弘景(梁武帝),再到王知远(唐太宗)、司马承祯(唐玄宗)、玉真公主,乃至丘处机(元世祖),充满着世俗与权贵的纠葛融合, 无为 和清修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王屋山导游图
阳台宫
阳台宫在山门西300米,乃必去之处。
进门迎面一棵七叶娑罗树,虽经千年,依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挺立于道观之中,暗示释道纠结不化的缘业。
大罗三境殿有些破旧,古色古香,木结构褪出应有的纹裂和老底,沧桑感十足。最引人眼光的还是那30根通身浮雕图案的方柱,颇不多见,尽显古拙之美。正面四根柱子雕刻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仔细品读一番。殿内供奉道教三清,依例不拍照,以免打扰天神。天花藻井的图案已经看不清,四面墙上的壁画也已斑驳不可辨,有些好奇有些遗憾。
阳台宫四角廊柱下压有四个小木人儿,据说是庞涓、韩信、周瑜、罗成四大短人,刻的都差不多,分不清谁是谁。有些怀疑,为何把这四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凑到一起,还放于道观内。 无为 而求长生,这是我所能想到最好的的解释了。有些替这四个人不平。
转过三清殿,就是著名的玉皇阁,阳台宫的标志建筑。比起前殿雄伟许多,歇山顶三重楼阁,四檐飞挑,木结构的土黄和琉璃瓦的湛绿,对比鲜明。虽历经风雨不复当年的华丽,但气势依然恢宏,引人赞叹。殿外廊柱通体浮雕,盘龙 丹凤 、花鸟禽兽、高士羽人,栩栩如生,更加衬托玉皇阁的不凡。据查石柱 雕刻的是田真哭树、 龙抓王小、李存孝打虎、苏武牧羊、狐狸和乌鸦狐狸、 桃源 洞及二龙戏珠等七个故事。无可揣测选取这些故事的缘由,但足以说明道仙与世俗的相生相依。
阳台宫气势依然恢宏
阳台宫浮雕廊柱
廊柱仙人浮雕
廊柱浮雕龙头
飞檐四角都有精美的琉璃人像
阳台宫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司马承祯奉玄宗之命择地而建,立道传学,原规模宏大,历经战火仅存三境殿。玉皇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考虑道教至尊的地位,三清殿在前,玉皇阁在后是必然,可后者辉煌于前者,其中有些讲究。两殿四周立有许多石碑,记载着后世历代重修再建的功绩及善男信女的虔诚,留下道教兴衰发展的印记。
三清殿东侧厢房内供奉着 中国 历史十大神医,倒是反映了当下的民意企望,不知是承袭还是首创。
游罢阳台宫,忽然遥想到 黄河 对岸的白马寺, 龙门石窟 ,周公庙以及孔子问礼、程门立雪。儒释道三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融合,终成为中华文化的根基。老家 河南 ,寻根中原,这片土地的厚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愈发闪光。
出阳台宫遇到一个灰袍白袜的女道士,年芳不过十几,颇感诧异,不免自嘲见识浅薄,感慨于自己不过一介俗人。
登山
此行只为登山,出发!
进山门坐摆渡车到千年银杏树下稍作停留,便正式开始登山之旅。银杏树冠本就高大,夏日里绿叶满枝, 更加伟岸不凡,不远处的不老泉显得有些不起眼。两个一起穿越寂寞时空的旅伴互相守望。
千年银杏树枝上系满心愿
上山的路有两条,要么再往前走坐缆车,要么从 天坛神路 碑侧后的石阶徒步上山。此行就为享受徒步登山的乐趣,看了眼海拔1735米总长3700米的石牌,紧紧背包,起程~
登山的过程大抵相同。开始的脚步轻快而故做稳重,时不时停下来看看路边的花草树木,慢慢地,兴致消减,脚步也没了轻快,再后来就变成了沉重,开始在“就要到了”和“咋还没到”之间不停的纠结,难再有欣赏风景的闲情。
其实沿途也没有什么风景可看,王屋山的绿化植被很好,但有些单一,路的两边能看到的除了树还是树,只是品种稍有变化。山脚海拔低,基本都是槲树,树叶较大,随着海拔升 高树 叶慢慢变小,成了栎树,两种树形相似,单调的让人不想留意。再往高处偶尔能看见几棵白皮松。这些山树看样子有些年头,大小也相差不大,不知是人为种的还是天然形成的。山路以石板路为主,间或有一小段木板路,修的齐整,比较好走。一路上基本没看到水,哪怕是一条小溪。没有水,山少了些灵气,路少了些乐趣。沿途唯一称得上看点的,要算每隔一段就有的各种供奉神仙的建筑,都不大,也比较简陋。供奉的神仙也比较多,财神土地,雷公电母,风伯雨神等等。联想到阳台宫的神医馆,都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王屋山真算得上一座接地气的仙山。
好有气势的天地分界处
地界领袖土地爷的办公场所
说了奇怪,过了天地分界线,忽然就生出一阵仙气
一路上的道场多而简陋。有些也搞不清供的是谁
檐兽也比较粗糙
路边的小花,想起阳台宫外遇到的小道姑
五彩补天石
这个季节,立秋不久,山中夏日的暑热渐消,秋日的凉爽已到,前一天还刚下过雨,不再有炙晒的感觉,有些路段,湿气较大,沾到皮肤上一激,还有点凉嗖嗖。景区已转入淡季,游客不多,徒步登山的更少,沿途的小商小贩也都撤了,半天才能遇不到个人。若不是山路几乎没有分叉,真会怀疑是走错路了。算是体会到下山中无历日的闲静与空寂。遇到的都是和我们一样,来享受登山乐趣的,下山的,上山的,年老的,年少的,有亲朋也有情侣(听着好像挺热闹,其实真没多少人)。超过我们的,不免多看几眼,羡慕人家的体力。下山的,赶紧打招呼问下还有多远,是不是快到了,得到的回答都是还远呢,然后善意的安慰鼓励我们一下。其实自知山路还远,和队友相互调侃两句,哈哈一笑,继续我们的行程。印象比较深的是四五个下山的跑男,年纪五六十岁,一看就是相知多年,专门相约从城里来登山的。几人腿脚还比较利落,也无疲态,有些不服老,有说有笑间还像年轻人一样争前恐后。心中不免感慨,自己到这个岁数,会有多少这样的好友相伴,是否还有这样的雅兴, 这样的身手。
接近山顶,遮挡视野的树渐少,终于可以俯望四周的风景,越往高处景致越好。放眼望去,尽是连绵起伏的山头,被树木覆盖的严严实实,弥散着淡淡的雾气。轻巧的水气聚集上升到山顶形成云海,飘飘忽忽,把群山遮蔽的隐隐约约,顿感仙气十足。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眼观天地宽,心渺万事空。一路的艰辛忽然间消失的一干二净,只感叹大自然的造化神秀。登山为的就是这一口!
一生好入名山川,登高壮观天地间
天降神光
接近山顶的见证
到达山顶的见证
总体来说,登山的路根本谈不上艰难,坡度也比较缓,正常速度2个小时就差不多了。我们为照顾结伴的队友,走走停停,花了快四个小时才到达山顶。看看表已经5点多,怕下山的索道关闭,一路小跑上天坛峰转了一圈,与“天坛极顶”四个字合个影,就匆忙向索道站而去。下山的索道开始段角度比较陡,悬空也高,缆车四边都是玻璃,让人胆颤心惊,很有玻璃栈道的味道。
山顶仓促留遗憾,重阳还来就红叶!
索道起段颇有几分险峻,很有玻璃栈道的味道
费用
景区门票65元,景区交通车往返30元/人,索道单程上行60元/人、往返120元/人。我们从网上订的票,优惠套票,含以上所有费用80元/人。有兴趣前往可以提前关注下网上售票情况。阳台宫没有收费。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王屋山的传说_王屋山在什么地方
世界上的古老民族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神山圣地。在我国古时候 , 天下之中的济水源,王者所居的王屋山,为中华昆仑文化发祥地,创世神话原发地,道教“天下笫一洞天”,民族传统文化名山。因
-
许昌曹魏古城历史文化_许昌汉魏故城遗址
中新社河南分社许昌5月12日电 (张培)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作为三国历史文化遗迹之一的魏文帝庙,位于许昌市建安区将官池镇郭集村,因建在远观如山的高阜上,内中又有一幢高高的
-
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写作背景_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作文
接上文 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朝廷一连三封诏书送到了李白家门,玄宗亲自召见他。李白心里别提有多高兴,立刻准备进京。 李白 此时正值秋季,到处是一片丰收情景。李白豪情满怀,高
-
诗行天下李白我辈岂是蓬蒿人_李白我辈岂是蓬蒿人典故
李白,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隋朝末年,全家迁到西域的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北部),李白就出生在那里。五岁那年,他又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
-
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这个学期我们还学过他的_李白是被称为诗仙的什么
李白云游四方时,遇到了比他小11岁的杜甫,两人一见如故,杜甫赞赏李白道:“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杜甫说的“狂客”,就是贺知章,绰号“四明狂客”
-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从成语中看出古人的智慧,让你受用无穷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中,始终保有旺盛的生命力。他仕途不顺,被人诋毁,先后被贬黜至偏远的黔州与宜州。-形容有学问的成语
-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国学鉴赏」那些藏在成语里的智慧,妙趣横生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中,始终保有旺盛的生命力。他仕途不顺,被人诋毁,先后被贬黜至偏远的黔州与宜州。-形容有学问的成语
-
形容有雾仙境的诗句-唐诗中的天台仙境
文/陈再阳作为道教圣地之一,天台山在唐朝享有特殊的政治和文化地位。唐人心目中的天台山已经不是一座普通的山,而是一处不同凡俗的人间仙境:“飞泉天台状,峭石蓬莱姿。-形容有雾仙境的诗句
-
形容智慧的词语-那些藏在成语里的智慧,妙趣横生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中,始终保有旺盛的生命力。他仕途不顺,被人诋毁,先后被贬黜至偏远的黔州与宜州。-形容智慧的词语
-
形容智慧的词语-六个成语,六种人生智慧,受益匪浅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中,始终保有旺盛的生命力。他仕途不顺,被人诋毁,先后被贬黜至偏远的黔州与宜州。-形容智慧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