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由于统治者所实行的一系列的腐败政策,使得百姓对于隋朝的统治十分不满,各种起义开始在隋朝发生起来,在众多的起义之中隋朝的统治地域开始被各种势力所割据。王世充作为当时隋末唐初的一方割据势力,曾经占据过洛阳地区,并且建立起来了郑国政权。但是王世充的统治却仅仅在历史上存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而造成王世充政权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就失败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
第一,社会大众对于统一的渴求。
隋朝末年,各地频繁发生起义战争,频繁的战争使得百姓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各地为了提高自己的军事实力,不断的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进行征兵,国家之中的大部分青壮年男子都被迫参与到战争当中,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使得大批的士兵死伤,百姓的农业生产由此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百姓的生活更加的贫困不堪。在这种状况下,百姓自然希望国家不再发生争夺土地和权力的战争,希望一个和平强大的政权来稳定国家的统治,确保人们生活的稳定。
唐朝建立之后,随着国家军事实力的不断提升,唐朝的统治者开始致力于尽力一个统一的政权,这样的做法既符合当时社会百姓对于和平政权的需要,同时也符合社会统一的需要。而王世充虽然当时也是一方割据集团的势力,但是王世充却并没有根据历史发展的潮流进行统一,百姓自然也就不会主动去支持王世充的政权统治。失去了广大人们的统治基础,王世充的政权自然也很难长久的存在下去。
第二, 唐朝自身的实力更为强大。
在当时众多的割据势力当中,唐朝的政权实力时最为强大的。唐朝当时已经在关中地区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政权统治,并且在军事力量方面,唐朝也是强大于其它地区的。唐朝最开始从晋阳进行发展,晋阳在隋朝时期一直是国际啊的重要城镇,隋朝在此聚集了大量的经济、粮食和士兵,这就为唐朝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社会条件资源。
在唐朝进行国家的统一之后,选择以关中地区作为统治中心,关中地区作为我国历代社会发展主要城市,其各方面的发展都是十分具有良好的基础的。再加上当时唐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人才的选用,因此唐朝的统治集团有着众多的军事和政治人才,他们的存在对于唐朝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王世充的政权虽然占据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位置,在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以及军事力量方面等方面发展也较为迅速,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当时的其他证券进行抗衡,但是相比起唐朝的综合实力来说,王世充的政权显然是无法抵御唐朝政权的进攻的,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王世充的政权只能是以失败告终。
第三,王世充本人过于急功近利。
作为当时割据势力的一个重要部分,王世充同其它的割据集团的统治者一样,都十分渴求统治国家的最高权力,希望自己能够登上至高无上的位置。王世充本人虽然是出身地位,但是王世充本人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他凭借自己所获得军功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加上王世充本人善于使用各种阿谀奉承的手段,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对王世充进行了记载:“炀帝数南幸, 世充善伺帝颜色, 阿邑顺旨。”
由此王世充成为了一时权倾朝野的朝廷命官。后来王世充平定李密之后,被封为太尉,王世充由此开启了自己不断升迁的仕途,随着地位不断的提升,王世充越来越感受到权力带给自己的满足,因此王世充最终将隋朝的统治者废除,自己登基称帝,从而满足自己掌握最高政权的愿望。
登上皇位的王世充,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便逐渐的开始享受权力带给自己的享受,这时候的王世充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也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国家的治理。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不被分割,王世充在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政权的现状的前提下,拒绝了向唐朝的投靠,这必然会引起想要统一天下的唐朝对于王世充政权的进攻。王世充在拒绝唐朝之后,却也并没有于其它的势力进行联合来对抗拥有强大实力的唐朝,只是一味的沉浸在强大政权带给自己的乐趣。王世充这种只顾及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国家的长远发展的行为,自然不能使得国家的政权长久的发展下去。
第四,王世充本人缺乏治国才能。
王世充本人在军事指挥方面有着一定的才能,并且建立过许多的军功,但是在治理国家这一方面,王世充本人的政治才能却是十分有限的。从王世充的仕途道路上就可以看到,王世充每一次的升迁,除了依靠自身的军功之外,更多的还是依靠奉承隋炀帝换来的。同时王世充本人也是一个比较喜欢猜疑的人,魏征在《隋书》中评价王世充“沉猜多诡诈”,这样的统治国家的方式很难得到大臣们对于王世充的真正信任,也不可能尽心尽力的辅佐王世充尽心国家的治理,国家的统治集团在治理国家方面很难发挥实际的作用。
此外,王世充在登上皇位之后,经常的出尔反尔,对于各种反叛者都进行采取残暴的方式进行处理,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是十分的残暴。为了铲除朝廷中反对自己统治的官员,他甚至利用军队发动直接的政变,当时被王世充杀害的官员众多。
王世充政权的统治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的统治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上王世充本人也不具备统治好国家的能力,王世充所建立的政权在面对强大的唐朝政权时,最终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参考文献
- 司马光,《资治通鉴》
- 魏征,《隋书》
- 上一篇:当改革遇见王安石_王安石的改革叫什么
- 下一篇:国青队教练_国足前主教练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历史对王世充的评价_
隋朝末年,由于统治者所实行的一系列的腐败政策,使得百姓对于隋朝的统治十分不满,各种起义开始在隋朝发生起来,在众多的起义之中隋朝的统治地域开始被各种势力所割据。王世充作为
-
唐高祖为什么杀窦建德_李渊和窦建德的关系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群雄逐鹿,各地起义军纷纷起兵造反。李渊攻克长安以后称“唐”,王世充占据洛阳建“郑”,窦建德则雄踞河北自称夏王。三方势力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三
-
王安石变法导致北宋灭亡_宋朝谁在王安石实行变法时因与其
北宋初年,开国皇帝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大搞土地兼并,致使后来到宋神宗年间,广大农民赋税太重,苦不堪言,纷纷起义,阶级矛盾逐渐扩大,而且统治阶级内部机构臃肿,而且也已经分化
-
李世民与窦建德的关系_李世民和王世充之战
隋朝末年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非常著名的乱世时期,随着农民起义的爆发,无数的贤臣良将和拥有雄才大略的领袖人物也不断涌现。 所有人才中,最为优秀的自然是笑到最后的,建立唐朝的李渊
-
李密与王世充洛阳之战_
从古至今,称王者似乎都有着那么几次化险为夷的神奇力量,将已经看起来不可能扭转的惨败局面成功的将其反转。 比如隋末唐初的群雄之一李密,就趁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的时候,
-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_为道日损为学日益原文解释
《道德经》 第四十八章,本章节,老子抨击,统治者提倡的“礼乐政教”,认为这种学问,是虚伪的根源;这种“为学”是要不得的。只有“为道”,才能减少虚伪,达到“无为”的境界,使天
-
尉迟恭是门神还是财神_
门神趣事:你所不知道的尉迟恭的秘密 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时,王世充侄子王琬骑着隋炀帝的青骢马,在两军阵前炫耀。李世民羡慕地说:王琬的坐骑不错。话音刚落,只见唐军的一员大将,只
-
中国门神尉迟恭故里的英文_尉迟恭门神的传说
尉迟恭 尉迟恭是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少年时期以打铁为生。隋朝大业末年在河北高阳入役讨伐暴乱兵众,以勇猛闻名,后被提拔为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马邑鹰阳府校尉刘五周
-
尉迟恭是门神还是财神_为什么尉迟恭和秦琼能成为门神
中国的老百姓,大门上除了春联,都会贴两张门神,其中拿着双鞭、全身铠甲的那位大胡子,名叫尉迟敬德,是我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好汉。 演义小说里,武将的功夫会被无限夸大,夸张到违反
-
道德经道经与德经原文_第八章道德经解释
【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 ①学:世俗的学问,这里指与“道”相反的思想。 ②无事:不
-
魏征进谏概括_魏征敢于直言进谏的故事
敢于直谏的名臣魏征——从总结隋亡的教训出发编纂史学 说起魏征,大家或许会有点印象,他是唐朝开国重臣,但是大家对于最初的魏征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下魏征最初起兵
-
旧唐书魏征列传_旧唐书魏征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魏征字玄成,巨鹿曲城人。父亲魏长贤,任北齐屯留县令。魏征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穷困失意却有远大志向,不从事谋生的职业,出家当了道士。他喜爱读书,能融会贯通,见天下越来越乱